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型灌区管理和维护中的问题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国中型灌区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田抗灾能力及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将取得良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使用,绝大多数中型灌区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依然存在诸多建设不合理及管理体制缺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发挥灌区效益与充分利用水资源,甚至会影响粮食的生产稳定性。所以,针对中型灌区开展管理和维护工作显得很有必要,对于加强中型灌区建设和运行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型灌区的重要性
中型灌区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中型灌区的分布范围一般比较广泛,且面积也较大。所能灌溉的面积在总灌溉面积中占据较大的比例,种植业的结构也非常容易调整,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一般而言,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都相对滞后,灌区所能灌溉的面积也很有限。通过配套建设、改造产田和扩张灌溉面积的方式,必然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平及效益,将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3)改善生态环境。中型灌区本质是围绕农业生产的区域范围,因此灌区内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灌区内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由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保护性举措。同时,还可借助兴修水利工程的方式,不断扩大灌区灌溉面积,在保障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发展的同时,真正实现灌区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变。4)加速经济发展。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出中型灌区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水利资源的有效投入,采取硬性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大力搞好水利工程基本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水土资源开发,真正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2.中型灌区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灌区工程问题
灌区工程问题具体分为水源和渠首工程、干支渠工程几个方面:
1)水源和渠首工程问题。由于中型灌区内绝大多数水利工程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甚至其中部分渠首属于临时无坝引水渠首,尽管其水源水量非常充足,但是仍然存在引水不上的困境,因而很容易由此造成作物减产,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内对于农业的损害更大。
2)干支渠工程问题。通常中型灌区中的部分渠道都处于未经护砌的状态,因此造成的渗漏损失非常大,其渠系内水资源使用系数非常低。中部分渠道甚至由于本身纵坡非常大,再加上受上游地下水的直接影响,因而经常会出现坍塌和滑坡问题,从而不但容易造成水量损失,而且下游灌区的地下水位也将随之抬高,最终将导致农田土壤盐碱化,进而不得不增加排水设施。
2.2节水意识不足,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多数中型灌区周边水资源都相对丰富,而正是这种水资源丰富的状况,导致当地人员,乃至灌区内的管理人员和用水农户的节约用水意识非常淡薄。尤其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并未针对农业用水实施严格的调控,导致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节约用水。一些灌区上游的用户仍然采用串灌、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但是下游用户却通常由于供水不足而出现无水可灌的情况,最终将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相应的工程效益也将难以获得有效发挥。发展至今,仍然有多数中型灌区内的用水户并未意识到水作为一种商品,用户们必须依法缴纳税费,这是每个用水户必须尽到的义务。
2.3工程管理缺位问题
工程管理缺位问题具体涉及多个方面,像设施、经费及管理制度等都属于工程管理缺位问题。从工程管理设施方面来看,多数中型灌区内工程管理的设施严重匮乏,当前现有的管理设施呈现出难以负重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出设施更新不足,并由此引申出工程管理经费的问题。在工程管理经费方面,多数中型灌区的工程管理经费都严重短缺,而经费短缺直接由此引发设施简陋、手段陈旧及不配套,最终造成水资源浪费。而用水管理问题上,导致中型灌区难以实行管理举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区缺乏有效的量水观测设施,难以按计划用水;2)现行的水费制度不够完善,很难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3)用水管理力度不足,存在任意开口取水的情况;4)群众们缺乏节约用水意识。
3.中型灌区管理和维护策略
3.1优化灌区工程设计
针对中型灌区存在的问题,要求必须对灌区工程设计进行优化,以维护加固水源及渠首工程为主。在设计干渠纵断面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控制好土方工程量,避免出现大挖大填的情况。而其中的部分渠段则必须保障挖填方平衡状态,以此来降低和控制工程量投资。而且为了能够充分保障渠道由于纵坡过大而引发冲刷性破坏,则必须控制好设计的流速,同时还必须在适当的位置设定陡坡和跌水,由此才能保障节制闸和分水闸正常运作。具体可在干渠位置设定节制分水闸,要求分水闸的闸前水位不可过低,只有保障闸后支渠水位满足斗农渠水位的要求,才能真正便于田间灌溉。关于中型灌区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的问题,必须持续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此外,还必须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设计桥洞,同时在干渠沿线位置设计相应的跌水与陡坡,从而才能保障渠道和水闸的正常运行。
3.2加强节水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往后的中型灌区管理维护中,应当构建一套完善的水管理信息化系统,由此来实现最初的中型灌区水管里信息化目标。同时,还应当配备相应的水文自动化采集系统,借助该系统对灌区范围内各个关键点的水文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只有这样才能为收取水费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还应当在收益区范围内,不断加大对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由此促使广大农民群体深刻认识到水是一种商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给往后的水费收缴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深化灌区改革,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针对中型灌区管理缺位问题,必须采取深化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长效运行机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保障权责分明,实现规范化管理。同时还需积极推行相应的管养分离制度,整个过程还需妥善安置相应的分流人员,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此外,还必须针对水价实施改革。近年来,我国水利部陆续通知并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管体制改革计划,在具体实施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改革的内容上,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水管体制改革。地方人民政府或水务主管部门对小型水利设施确权颁证后移交至村社一级组织、个人或法人代表,最终由村社一级组织、个人或法人代表管理、维护和使用。在具体的管理维护上,镇、村社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和颁布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
2)水价综合改革。主要在灌区渠道首部位置安装相应的计量设施,以此来对用水实施计量,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水量单价,严格按照实际用水量进行计价收费。在具体计价方面可采用阶梯水价的形式,所谓阶梯水价也即是针对用水量大的用户实施惩罚,而对节约用水的用户进行补贴。通常在灌区内水价可分为3个阶梯,奖励性水价应当应用于用水少、水分生产率高的用户;而惩罚性水价则需要控制在用户的可接受范围,同时还达到惩罚的目的。
4.结语
中型灌区在我国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然而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维护举措。这就需要在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优化灌区工程设计、加强节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及水费制度改革,从而才能起到良好的维护与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