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聋哑儿童学习舞蹈的办法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据近期资料统计,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口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位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听觉器官接受声音刺激,帮助人掌握言语,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及全部人格特征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聋和随之而来的哑会使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产生一些明显的特点:聋哑儿童主要靠完好的感受器官(主要是视觉)感知客观世界。
舞蹈是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它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因而,舞蹈是视觉上的直观体验和听觉上的内心感受。充分的利用聋哑儿童的视觉优势,通过视觉来传递舞蹈的动作、情感、灵魂,巧妙地运用合理的方法让聋哑儿童掌握舞蹈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摆脱其生理缺陷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作为一名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在编排聋哑儿童舞蹈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分别是:直观手语法、肢体带动法、震动传递法、颜色定义法以及情绪感染法。
一、直观手语法
聋哑儿童可以通过视觉直观的看到教学者的表述。教学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表达可以更好的教授舞蹈的基本理论。通过手语的训练可以让聋哑儿童与教学者之间达成共识,有利于开展在舞蹈教学中的一些术语及口令,尤其在数节奏的过程中,通过手语的表述不断灌输学生对节奏的掌控和舞蹈状态的形成。例如在舞蹈教学中蹲下的姿势与手语教学中的手势很相像,右手食指与中指弯曲放于左手手心表示为蹲下,这样快捷的告诉学生一个舞蹈状态,也会使教学内容的时间大大缩短,提升教学效率。2011年12月,笔者编导的作品《七彩的梦》荣获第六届全国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舞蹈类创作奖、表演奖。作品编排伊始,笔者及舞蹈编导们及时次接触残疾人舞蹈,由于不懂手语,使我们和小演员产生了很大一段距离,手语老师成了我们能够沟通的桥梁。笔者与编导们把舞蹈想法、感觉以及节奏韵律告诉手语老师,通过老师的手语让小演员理解舞蹈的每一个细节,一点一点让我们达成共识,更好的完成作品。
二、肢体带动法
舞蹈自然离不开手舞足蹈,但是不能说手舞足蹈就是舞蹈。儿童舞蹈作为舞蹈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具有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的特点,但是在聋哑儿童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动作和姿势无法用语言和手语来表达,则需要老师通过不断重复自己的肢体动作语言来带动学生模仿,能够让聋哑儿童更有效的学习,加强舞蹈教学中动作的规范性。在前述作品《七彩的梦》排练过程中,手语表达大部分用在了节奏掌控当中,而节目中的舞蹈动作很难用手语来指挥,所以重点就放在了小演员自身上,舞蹈老师一遍一遍的展示动作让演员不停的模仿,随后再通过手语老师将节奏贯穿其中,才使得整个舞蹈具有与常人一般的流畅性。
三、震动传递法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美,是身体一种有节奏的运动。在分析舞蹈作品时,当我们抛开音乐节奏的旋律用自身的情感来把握舞蹈动作的节奏,此时,则需要一些特别的方式来让聋哑舞者产生共鸣,例如:拍打身体、击打地面、拍手跺脚等方法。缺少语言的聋哑儿童在思维上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借助力学震动使儿童产生身体上的感知力,通过有规律的震动让聋哑儿童感受声音所产生的力量,此方法可以更好的让聋哑儿童掌握舞蹈动作中力量点,提高教学质量。2016年11月17日,笔者担任总导演的原创励志舞蹈情景剧《生命阳光》及时次公演,一群特殊的孩子用自然淳朴的真情表演阐述他们的内心深处,取得了极大地反响。在剧中的《瑶铃响叮当》片段,聋哑舞者们一反常态来表达他们内心所渴望的声音,通过双手不断地拍打地面,让他们感受另一种声音美,一次次的拍打震动他们的身体,也一次次的击打我们的心。
四、颜色定义法
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来揭示人的情绪情感的艺术。看到不同颜色,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感觉。绿色使人感到宁静和谐,红色使人感到热情似火。颜色是影响人的情绪情感的重要因素。通过定义颜色的情绪情感,在聋哑儿童舞蹈教学中更简单直接。在前述舞蹈情景剧《生命阳光》当中,片段《七彩的梦》将他们最童真童趣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出来。节目利用了一些巧妙的氢气球道具,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在空中自由的飘荡,似乎让他们真的感受到七彩般的梦境,通过定义颜色,让他们对道具的使用产生自我认知能力,才使节目的情绪表达得更自然。
五、情绪感染法
舞蹈的内心戏是考验一名舞蹈演员对舞蹈节目的专业理解能力,也是考验一名舞蹈编导的思维构造能力。演员通过对舞蹈的理解,再加上编导老师对演员的情绪掌控,让舞蹈在整个呈现中提升更高的空间。对于聋哑儿童在学习掌握舞蹈情绪时,单从编导老师对演员讲述是很难呈现,更多的需要编导老师自身先营造所表达情绪的环境,让演员感受舞蹈所需要的情感表达,从演员内心抒发他们的情绪,让舞蹈更富有生命力。2017年6月12日,笔者编导的作品《瑶山舞彩云》荣获第九届全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艺术汇演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此次作品能够更好的发挥,得益于演员他们对舞蹈的深刻认识,更多的内心世界来自于他们的真情流露,一幅瑶绣象征着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身边的人与事物的珍惜。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面对聋哑儿童的特殊群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一定要有耐心,让学生不断喜欢你,了解聋哑儿童的内心世界,让聋哑儿童感受学习舞蹈所带来的乐趣,用心“聆听”舞蹈音乐的魅力。
六、结语
聋哑儿童,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是折断翅膀的天使。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挡住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路。身体的缺陷使他们无法用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方式去感知生活,通过有效的舞蹈教学方法锻炼聋哑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力,加强聋哑儿童之间的合作友谊。重视聋哑儿童的舞蹈教育,培养聋哑儿童的艺术美感,不仅提升了他们个人的艺术欣赏鉴赏能力,也使他们对有声的世界充满积极地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