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我国的“品质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产业,在2013年,我国工信部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同样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要达成这些目标,除了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同步跟上,因此,高职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1.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人才
我国智能制造的基础产业是工业机器人行业,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直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也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将智能制造与工业化的融合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是《2025》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以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为前提。我国在2016年再次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冠军,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的消费总量达8.9万台,并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势如破竹,并不断向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迅猛的发展带动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涨高,人才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也在不断增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大,但相关专业的应用人才数量出现了较大缺口,不能满足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工业机器人本质上是一种自动化的智能控制设备,不用的应用对应不同的水平的应用人才和操作人员。如调试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等都是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应对不同需求的专业人才。现阶段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较大的是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人员、维修维护人员和调试人员。而这一专业人才群体正是高等职业学校所要培养的对象。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生产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高职技术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也需要不断与之相适应,以满足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把握机遇,适应时代需求和行业要求,为机器人领域培养操作、装配与调试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2.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2.1“校企融合、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院校通常立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面向地方的机械加工或者食品、医疗等行业或企业单位,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和职业能力。学生主要的发展平台是由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结合搭建起的。在这一平台上,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等活动,同时联合企业将真实任务作为学习途径,“工学结合”是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学习工业机器人的专业知识,为日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适应社会需求。
2.2“实践为主、课证融通”体系
“实践为主”就是指高职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工业机器人实际操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课证融通”的意思是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证书互相辅助,融合共通,实操与理论两手抓,共同发展。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实训室等硬件设备,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进行系统化的综合培养,分层次的培养方式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不断完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关注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工业机器人企业技术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将二者融入课程当中,促进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接轨。
3.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在学校招生方面,要依据地方的产业发展状况对招生规模进行调整。我国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高职学生的就业主要还是在本地,因此要依据地方产业的发展、本地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对招生规模进行控制,同时确定院校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重点培养方向;在教学课程安排上方面,就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更加适合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的岗位安排。例如,常见的工业机器人就业岗位有看,本体制造、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维护管理岗位等。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对应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最适合的岗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之道。
结语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适应时展的途径,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和职业规划,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更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策略是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下一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