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途径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途径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途径分析

1.相关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网络平台而衍生出的交易活动,在这种依靠网络环境形成的、供需双方无需谋面的交易活动被统称为电子商务,它既包括人们日常接触到的网络购物,也包含着在线电子支付和大宗贸易活动,是一种随着信息技术普及而形成的商业模式。由于供需双方的参与程度和交易模式有所不同,电子商务又细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目前,国家将一些电子商务应用较为普及、年度交易总额较高的城市列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其用意在于引领电子商务发展,实现节能降耗,发展绿色经济。

2.研究意义

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更好的整合了社会资源,可以说,发展电子商务是顺应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之举,唯有积极主动的拥抱电子商务,才能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笔者以为,研究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路径,具有以下几点积极意义:

2.1更好地提升社会生产效率

在过去,“术业有专攻”一词,多指人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逐渐掌握专业化的技术。然而,在电商时代的今天,这一词有了新的含义,人们借助电商的生活服务,极大的降低了传统生活模式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成本,得以全身心的从事自己最专精的技术领域:快递业送达着天南海北的货物、饿了么为都市白领省去饮食准备时间、家政服务也呈现远程订单式服务趋势。这使得社会分工呈现进一步强化的格局,也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效率。

2.2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自然资源储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尽相同,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大不相同。而电子商务借助大数据分析,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并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数据生成优化方案,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即使是一些地区性的、小众化的需求,本地化的电商企业也将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以笔者所在的赣州地区为例,赣州地区下辖十八个县(市、区),整体地区大部分为丘陵地貌,交通不尽便利。在过去,人们的一些需求,特别是高端化的一些需求难以得到普遍性满足,然而,在电商时代,快递服务业直达村庄,只需要在家中电脑上动动手指,以往寻遍整个县城而不可得的商品就将直送家中。此外,一些教育、医疗方面的远程服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医疗会诊等,借助网络普及到千家万户,跨越地理距离,这些都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2.3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

电子商务如今正逐步由网上交易货物及服务拓展至各个生产、服务环节,激活了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的产业,在包括结算、包装、配送等服务领域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新的就业岗位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第三产业范畴内,电子商务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体现为就业岗位的新增,满足了人们的就业需求。

2.4更好地发展绿色经济

电子商务的兴起,深度整合了社会资源。以天猫购物为例,这个平台的出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了一个直接交易的平台,大量的、传统的中间环节都被省略了,从而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经济规模达到了较大化,降低了传统模式下的各环节消耗,更加低碳环保。再者,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将社会各个角落的资源都充分的调动起来,茶农可以直接网上贩茶、手工艺人可以直接在电子商铺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家待业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海外代购产业链中的一员,这些闲散的人力资源,在过去的生产模式下难以有效利用,但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却可充分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3.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当下各地发展经济的重点工作,同时,得益于网络时代的信息便捷优势,非沿海地区的城市希望借助它促进经济发展,跨越沿海城市的区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然而,在推进电子商务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内陆地区的二、三线城市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跨越式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3.1人的因素

人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在电子商务领域,这一定律也适用,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在沿海地区,由于有着长期高速发展的积累优势,有着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往、聚集,高质量人力资源资本的优势十分明显,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人才储备优势突出,城市居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较高,网络、物流等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建设较为到位,因此,沿海城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普遍较好,供应和需求都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然而,在内陆地区特别是三线城市,这一情况就正好相反。物流系统反应时间长、信息网络硬件设施需要改进、支付系统仍在普及,最重要的是,既缺乏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技术人员,居民对于电子商务的使用普及率也有待于提高,此外,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的短板制约了三线城市推进电子商务建设的速度,影响了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3.2其他因素

除了人的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其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些因素中,除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外,还包括有社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3.2.1网络与物流等基础设施仍有待提高

在二、三线城市,仍然存在信息网络不通畅、交通道路网不完备的情况。仍然是以笔者工作所在的赣州市为例,地处丘陵地带,交通条件虽经多年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部分县城的偏远乡镇的快递包裹甚至每三天才能送达一次。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下,人们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消费体验不佳,电子商务相较传统的、本地的供应链优势不够明显。

3.2.2社会管理制度的导向性不足

电子商务虽然出现的时间较早,但在内陆地区真正上规模、产业化的时间并不长,地方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尚未按照“一区一法”原则对行政区域内的电子商务行为进行规范保障。二是社会管理制度仍未呈导向化趋势,对于电子商务产业缺乏倾向性扶持政策导向,致使地区的电子商务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电子商务的引导、支持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的政策文件上,停留在宣传的口号和条幅上,而是要扎扎实实的改进甚至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为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框架。而在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法律建设,唯有法律框架的搭建,才能有效解决地方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问题,唯有进行法律框架的建设,才能实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化管理目标,并辅以金融、产业政策方面的扶持政策,才能促进内地二、三线城市的电子商务产业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3.2.3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产业的发展犹如人的身体,而金融则是其中的血脉。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对接,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缺口较大,但银行出于风控的目的,往往非常谨慎,中小企业得到银行资本的支持力度很小,不得不转而向社会资本求助,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融资成本。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组织虽然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增长,但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且正处于创业初期,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极大。金融政策的倾斜支持力度不足,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4.建设路径

4.1加强人才建设

4.1.1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中小城市要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必须先期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但受限于就业吸引力等因素,中小城市难以期盼通过外来人才注入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补充和优化,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作用,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当地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与比较优势项目结合起来,形成1+1〉2的联合效应。

4.1.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来培养人才进而引进人才是中小城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中小城市拥有的高等院校数量是无法与大城市相比的,基于这种状况,由地方政府牵线,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就应该开展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地方高校依据地域特色开设有较强针对性的电子商务专业,为地方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培养并输送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4.1.3加强在职教育

为转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创业人士和从业人士提供在职培训,补充知识技能、强化信息掌握是促进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提供各类在职培训、远程教育、校企合作等培训机会,是巩固、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阵地。

4.2完善管理政策

4.2.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每当出现了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良莠不齐,出现乱象,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必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景。因此,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电子商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将交易双方的行为都纳入到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管理,不仅是必然举措,更是根本性保障。目前国家层面已陆续出台上位法加强管理,地方也应当按照各级人大的立法权限,依据一区一法思路,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确保商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在售前的货源品质保障、售中的宣传推介、和售后的服务兑现等方面将随着市场完善和相关法律及奖惩措施的出台而变得更加规范自律,确保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2.2与其他企业一样,电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打造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需要形成“龙头”效应,这就需要大电商企业的存在,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是“筑巢引凤”,吸引外地电商龙头落地生根,二是“孵化培育”,从本地电商中选择扶持。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都是必然。政府部分要充分考虑到龙头电商企业的示范作用和拉动作用,主动作为,积极从土地、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帮扶,加快城市电子商务的产业聚合和发展。4.2.3引导企业深度“触网”网络已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利用程度几何,是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就必须要推动企业深度“触网”,例如农产品的全程回溯机制建立有助于农业企业的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淘宝网的个人商铺为传统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提供了新的渠道,引导企业、个人深度触网,让网络成为产品品牌的“放大器”,让“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传统成为过去时,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