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阿里地区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地处藏北高原核心地带,地势高亢,平均海拔约4663米,是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交汇地,是境内外多条江河源头,被誉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如果说西藏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那么阿里地区就在西藏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阿里高原亚区气候呈现为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小于50-1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30%-40%,属髙寒草甸、草原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所以阿里较大的价值在生态,较大的责任在生态,较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只有打好生态保护这张“王牌”,阿里才有更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保护和打造好阿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是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十分关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强调“守护好世界上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领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握阿里之于西藏、西藏之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打造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和对西藏自治区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搞好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本文通过对当前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阿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当前阿里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平均植被覆盖率为18.6%,处于较稳定状态,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恢复,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2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建设也日益完善,但相比于党中央、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于全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贯彻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够有力
一是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环保工作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急起来不要”,泛特殊化和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部分干部一谈到生态破坏问题,就怪保护区划定不合理;一谈到执法监管不到位,就讲西藏特殊性敏感性;一谈到环境建设治理滞后,就认为阿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环保投入不足、资金不够。从目前情况看,一些保护区的划定科学论证不够,贪大情况较多,适度调整已有必要,但区有关部门和地方重视不够,没有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要求,如羌塘部级自然保护区调规工作和阿里地区9处地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审批工作还没有完成。二是存在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情况。2016年4月25日,阿里地区革吉县召开县长办公会,违规撤销革吉县环境保护局对革吉县雄巴至亚热公路未批先建问题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致使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虽然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查期间自治区政府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并纠正了错误决定,但已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督查过程中还发现,阿里地区行署提供的研究生态环保工作的常务会议纪要等资料不符合实际情况,向中央环保督察组提供的11个会议纪要和领导签批抄告,其中有8份文件不属实,或是将没有讨论的环境保护内容临时补加至原有会议纪要,或是直接伪造会议纪要。
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欠缺管理。阿里地区共有7个县、36个乡镇、180多个村组,通过对县、乡(镇)、村三级调查发现,各乡(镇)、村普遍存在“脏、乱、差”问题,大部分村组没有公共厕所和集中式饮用水源项目地,更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污水乱倒,全地区县级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运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部分城镇随意堆放生活垃圾,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隐患。二是草场保护力度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欠缺。由于农牧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随着阿里人口的增加,超载放牧严重,据统计,草场超载量达50多万头(只、匹),导致草场退化过快,载畜量下降。同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力度薄弱,如阿里地区日土县存在部级自然保护区违法开矿采矿现象,全地区7个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个别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保障饮用水安全重视不够,水源地管理不规范,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3、开发建设活动管理粗放
近年来,阿里地区为发展经济、提高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规定,但一些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导致开发建设领域出现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地区交通运输局在公路建设生态环保方面监督指导不力,制定交通发展规划时考虑生态保护不够,一些公路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矛盾突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未批先建的现象,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农村公路砂石料场回填及生态恢复措施推进还不快,对局部生态造成破坏。如阿里地区改则县至察布乡农村公路项目取土场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和日土至斯潘古尔边防公路、改则至古姆乡农村公路乱挖,不按照施工设计的料场取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
二、推进阿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1、增强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战略布局,这是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邃思考,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充分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生态方案。
2、压担子、强制度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围绕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阿里建设,国家和自治区、地区进一步健全环保法制,出台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划定环保红线,因此我们要严格遵守各级党委、政府制度,压实党政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将生态环保类指标在各县经济社会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占比提高至13%,地直部门目标考核权重占比提高至10%,考核分差不低于20%,建立健全生态阿里的目标生态建设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相关责任进行量化、细化、实化,明确责任追究情形,加大环保督察力度,确保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水、土、气污染防治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硬仗苦仗,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阿里生态环境。要实施全地区建筑工地治理活动,以狮泉河镇及县城工地为重点,进行专项整合,减少扬尘,遏制空气质量下降趋势;要推进河(湖)长制落实,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巡河,加强河流河道治理、规范水源地保护、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系统整治水污染问题;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施肥用药,建成全地区土壤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这就需要建设一支讲政治、作风实、能力强、敢担当的生态环境保护队伍。
4、科学规划,实施美丽阿里建设
要认真组织实施阿里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务实推进三大重点工程划定并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严厉打击违法开采破坏生态的行为,加快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统筹规划合理开发阿里地区的旅游资源,推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培育生态旅游产业,着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双赢;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自治区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自治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水平;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七县防沙治沙工程,突出抓好狮泉河流域盆地造林绿化和普兰、札达县周边、河流岸线绿化工程建设,在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噶尔河、热榜河流域的重点河段,通过江河连通、保护源头等措施系统恢复、治理、保护山林湖草;引导全民义务种草植树绿化环境,各机关单位和农牧区开展庭院绿化行动,力争用2年时间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基本消除“无树户”,把生态环境做美、把生态产业做大、把绿色家园建好。
5、规范开发建设活动秩序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要将全地区整体规划与各部门行业规划统筹协调起来,放在西藏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中去考虑,在定布局、定产业、定项目时,充分考虑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环境承载力,贯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源头上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地区“打造两点、贯通一线、统筹东西、全域发展”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出发,充分考虑到项目建设、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和旅游开发对国土空间和环境容量的需求,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全区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6、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积极争取自治区重大环保项目,统筹协调、优化配置自治区、地县环保资金投入,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上用力,加快县城排水供水管网建设,加快水冲式厕所工程建设,增强农牧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为农牧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
7、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在阿里网、阿里报和阿里电视台开设专栏,持续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展示阿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深入开展“4•22地球日”、“6•5环境日”、“节能低碳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8、着重提高环境监管督察水平
依照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积极推进阿里地区及县、乡、村环保监测监察制度改革,加大环保督察及整改力度,不定时开展环保督察“回头看”,常态化、长效化打击、惩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夯实网格化监管机制,严格按照《阿里地区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实行)》要求,加快阿里地区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地区144名村级信息员补助资金,设立奖励资金,激发工作积极性,确保全地区地、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高效运行,做到全覆盖、不留缝、无死角。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要算大账、算长远账,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保护好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出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