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情境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探索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学情境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情境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探索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课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教育,提升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方法有很多,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教学情境可以以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孩子的眼前,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论认识的发展。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人们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较大限度地实现高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第14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这一内容时,我在导入新课时既没有用名人名言,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放羊娃的人生(放羊—挣钱—盖房—娶妻->生子—放羊),自己的人生(―?―?―?―?―?)。我请学生在问号里填上自己的人生轨迹,并思考几个问题。(1)应该用什么去衡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2)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3)如何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4)我现在该做点什么?那一刻的教室是安静的,学生是安静的。这种安静告诉我,我针对学生的现状和教材的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及其所提出的问题是恰当的,它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由放羊娃的人生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有的学生说放羊娃的人生是他不想要的,他的人生应该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一情境促使学生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一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此时学习兴趣就会升华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会更足。那一节课进行得极为顺利,学生在那一瞬间似乎长大了。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品质课堂,从教学效果来看,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看学生的认知变化,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评判学生的学业水平,其标准之一便是学会应用,即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能够被应用的知识,才能显示其价值和力量。掌握中职德育课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学科素养、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知识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现象,理解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学生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但是这些知识中有相当部分对中职生来讲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甚至是枯燥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第十课《避免误人犯罪歧途》内容时,关于犯罪的概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犯罪的概念,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当时轰动全国的司法案例。这个案例讲的是:2001年3月2日,云南公安专科学校大二的学生何鹏,拿着自己一张余额为〗0元的储蓄卡,到云南省民族学院的农行ATM自动柜员机上查询存款余额。时逢农行云南省分行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造成部分ATM机失控,查询未果。何鹏即按键取款100元,ATM机当即如数出款,何鹏惊喜不已,又连续按键6次,取出现金4300元。次日上午,何鹏再次持卡到其他几家银行共七台ATM机上,连续取款215次,共取现金425300元。两日共取现金429700元。2009年11月,云南高级人民法院以盗窃罪判处何鹏有期徒刑8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请学生思考:(1)案发时何鹏的身份是什么?(2)案件中的哪些事实表明何鹏的违法情节特别严重?(3)银行系统故障能不能成为何鹏肆意盗窃国家财产的理由?(4)为什么要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处罚?最终通过讨论,学生从何鹏取钱的数量、次数、所学专业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有了的认识,也认识到别人的错误不能成为我们违法犯罪的理由和借口,更使学生认识到遵纪守法是公民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教材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只有学生学会了、学懂了,学生的学习才能进人良性循环,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这些知识才能成为学生判断是非的标准,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质疑来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指出:“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学的根本目2〇18'4《宁夏教育》?课堂视窗?的,是教学之大用。把教会学生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教师要从教学生学会做人的高度从事教学,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尤其是德育课。比如,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为了实现普通人也可以有这样的高尚情怀的教学目标,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获得世界冠军的女排姑娘们、打扫街道的清洁工、讲台上讲课的教师。请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袁隆平和女排的姑娘们是不是爱国者?为什么?(2)教师和清洁工是不是爱国者?为什么?(3)你如何做一个爱国者?实际生活中,学生都知道袁隆平是爱国的,因为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举世瞩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女排姑娘是爱国的,因为她们多次在世界排球赛中夺取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但是当说到教师和清洁工时,学生质疑了,摇头了,学生觉得讲课和清扫街道太平常不过了,与崇高伟大的爱国根本沾不上边。教师找到学生认知和思维中的困惑点,最终通过讨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爱国是具体的行为,不是空谈或口号,它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每个人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就是在爱自己的国家,就是一个爱国者。爱国可以去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更多的是做好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本职工作。当时课堂上一片惊呼,好多学生都说“原来我也是一个爱国者”“今后我要做更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我再也不浪费饭菜了”……此时,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增长了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也健全与发展了自己的人格,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