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校有效教育研究论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不满意教学和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低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质疑,这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警觉和重视。教学的质量不仅与教学投入成正比,还与教学的有效性息息相关。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以有限的投入,实现相对较多的教学成果,从而达到推动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的目的。其基本关注点主要是:学生的进步、教学的效益、教师的反思、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其有效性包括: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用;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出发,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宿。高等院校是中国人才的主要来源,其教育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关于高校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师生比例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教育质量不断下降。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当代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对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方案作一个简单的论述,希望对有效教育的发展有帮助。
1.品质资源的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的匮乏
品质资源的分配不均是我国高校的主要矛盾。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组织形式,顾曰国认为,班级人数超过40人以上即为大班,而我国高校班级规模早已普遍高于这个标准。蒋士会认为大班课堂教学是指单个教学班级拥有较多数量学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在班级规模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的选择和回应。杨春梅发现,学生对大班课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并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课程学习和收获有关。因为大班课上学生个体代表性和个人责任感的相对缺失,不易集中注意力,学习动机下降,加上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造成了大班课的低满意度和低效率。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体制已逐渐成为“政府主导,网络体系协调”的模式。相比过去,地方政府与高校的自主权相对扩大。由集中走向分散,利于地方与高校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但本质上仍是一种政府强制性、集中性的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就使得教育范围集中在经济优势相对较强或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而相对偏远或落后的地区则有所欠缺。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监督与规范管理,转变职能和角色,在立法支持与经费保障两方面来找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实现公平教育。只有法律的支持,才能让高校教育像义务教育那样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同时,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扶持能保障不同区域教育质量的平均分配。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引进国外优良的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资源共享,使得品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设以电视、卫星、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得到了有效传递,既有利于教育资源及文化的交流,又能很好地解决品质资源分配不均;如此才能为高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便捷、灵活、个性的学习条件。
2.教学目标不明确:过关性教育、填鸭式教育
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坚持“启发式”教育一直为大家所提倡。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学生的人格差异,科学构建不同的教育方案是有效教育的关键。因为“注入式”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们也就不愿意动脑子去思考。所以改革也是拔除旧习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阵痛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风气。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在教学中首创“启发式”教育;将问题提出来,充分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激活,从而激发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而不是给出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这样活跃和创新的思维也正是我国十分缺乏的。毫不夸张地说,不管运用何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只讲了十分钟还是满堂,只要坚持和遵循了“启发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就一定会是“有效”的教学。然而,这样的教育要求也给教育者们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这意味着教育者们将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3.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动机的差异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投入,是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的内在动力,同时也与教师的课堂组织密切联系。姚利民等研究表明,清晰、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维持学习的主体还是更倾向于学生的内在动力,这是解决“要不要”学习的问题,而学习能力才是解决“能不能”的问题。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效的教学环境离不开“人”的因素,也离不开“物”的因素。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学习终身化的到来,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变革,学习手段也不断更新。结合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趣味性和求知欲,让师生都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学中。
4.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大班教学课堂秩序差、学生参与程度低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效果自然差强人意。而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见解和观点,让师生共同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吴岩认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才是引领国家发展的教育,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都可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专业和的课堂建设才是大学的底色。高校学生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其教育的要求源于学校提出的大纲要求以及其自身未来发展的内在需求。了解、分析学生受教育现状和发展需求,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同时,应该丰富选修课程、远程教育与校企合作、校内培训与高校合作、国内访学与国外培养结合等多种模式,建设有含金量的课堂教学,以实现高校教育多元性和有效性。
5.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修身,齐家,治国”,正是突出了要想使家庭和睦,国家长治久安,当先修自身。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为师之责任。笔者认为,师者当首传为人之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一个人能力再强,品性不端也终将危害社会。所以,德育十分重要。教育者们也应当重新审视教学的目的,是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德育也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事,每一个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是博学多才的高校教师也需要接受品德教育,时时鞭策自己,达到自我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他们不仅有日常的教学任务,还有来自科研团队的项目需要完成,在时间分配上也十分紧张。在如何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分配到更多的地方这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所以,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关爱和重视也不容忽视。
6.教学有效性的评估
回归教育的本质还是“以人为本”,一切的高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都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某一个学校乃至全国的教育质量。只有受教育者接受和认可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亦是顶层设计团队改善高校教育体系、调整教学进度计划、实现教育方式不断优化的动力。如何体现教育者的认可和接受度,教学评价是关键。科学有效果的评价标准固然需要参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评估标准,但更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来进行评估,生搬硬套不可取。所以,做好对高校学生的教学评估意见收集和整理也是有效教育的关键一步。所以,有效教育不止是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对于教师的教育,更是对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的重视,给予立法支持与经费保障;完善教育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注重需求平衡,完善教育模式多元化;注重信息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教学有效性的评估等。都是需要多方面合理完成,立事容易行事难。几千年来,中国的教育都在不断革新,我们需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