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学生培养中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中来,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活动。因此,当下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思政教育和双创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
近年来,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越来越多地鼓励创新创业的项目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已然成为目前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素质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持续地为国家继续培养更多的思想政治正确、发展的现代化人才,一定要在加强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
1.1为学校人才培养把握正确方向,提供思想保障
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及时位并且贯穿始终,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多渠道多样化地进行课堂开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不容乐观,因此高校毕业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将成为解决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政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思政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具有成熟的思想政治觉悟对其自主创新创业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创新性思维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从商业机遇的捕捉到信息的筛选处理,从形势的判断决策到风险的评估等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进行应变。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和督促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对接触到的人、事、物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血肉联系,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概率。
1.2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学生的创业品格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就对人才在双创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积极呼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追求。思政教育的特点之一为内容多样化,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创业精神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结合人才创新和教育创新两大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保障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较大程度地运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业活动的特点规律,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此外,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成果也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反馈与评价指标之一。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活动实践中既能巩固和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实现不同阶段下确立的“创业目标”,逐步建立起自主创业的理想信念。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专注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知识、道德品质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良传统,使大学生秉持诚信踏实、奋发图强的理想信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浪潮。“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只依靠单一个体的力量很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成功,通过合理化构建创业团队,成员间进行优势互补,将大幅度地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几率。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团队合作意识薄弱、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因此团队合作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应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1.3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培养企业所需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减缓,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应当将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进行融合,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理论的深入理解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创新能力,以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总体而言,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为同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注重实践与方法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保障大学生与企业和社会进行高效的双向沟通,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等提出要求,学生则据此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使大学阶段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也能大大减缓目前沉重的就业压力。
2.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就业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全球各国中普遍存在。“就业难”问题会影响社会秩序的正常运作,我国通过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以达到解决“就业难”问题的目的,从实际效果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若这种以就业为最终价值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而改变,那么势必无法满足人对于多方位自由发展的精神需求。此外,从价值观念上来看,此种创业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容易引导大学生产生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多种问题。
2.2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
目前高校多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离,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利用两者结合的优势,效率低下,思政教育不能对创新创业活动产生理论指导意义,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过度重视创业技巧教育的单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低下,在创业实践中出现困境时不能积极地解决;而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接受度低,大部分学生认为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枯燥甚至对其十分反感,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高校必须改进二者分离的教育模式,对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以获得更高效率的教育质量。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单一,仅为单纯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能满足创业创新教育的需求。此外,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也不完善,过于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大学生整体创业活动过程的评估,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缺陷,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而且由于评价的过程依照社会一般企业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商业化功利化,这也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相悖,不能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也不能达到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的目的。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不科学和形式单一的缺点,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弱。部分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更多的是做形象工程,实质内容严重缺失。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都是游离于传统正规教育之外,只是简单地在已有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补充,且这些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学分少、科目少的问题,很难满足有意愿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生的需求,既不能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平衡理论课和实践课,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度强调案例分析,学者盖博曾说,过分强调理论分析的案例教学与创业模式的观点相悖,案例教学应当重点强调“自觉性决策”和“创造性实践”。
3.思政教育提升双创能力实践探索
3.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高校应当顺应时代特点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转变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较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培养思想政治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大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作用,以思政理论塑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创新创业实践弥补思政教育中存在的抽象性和枯燥性问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理论,再反向作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3.2以战略性发展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战略角度审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提出强调人的自由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想走出如今的困境就必须舍弃原本的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功利性想法,转变为战略性的发展理念。战略性理念即为确立一定的目标,然后为实现目标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这要求我们做到坚决杜绝功利性和间断化思想,树立长久化、持续化、过程化、阶段化等观念。学生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可分割性,产生正确的创业动机。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核心导地位,合理化搭建课程教育体系。
3.3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高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1)通过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依靠微信公众号、网页等多种新型宣传手段,加大思政教育的力度,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同感与自信心。(2)高校积极举办创新创业专题活动,例如创新创业专题类演讲比赛、创业项目模拟赛、素质拓展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深化对创新创业的理解。(3)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空间站,为有创业想法或初步创业计划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成立创新创业活动小分队或者社团,高校聘请专业教师或外界创业者进行指导,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3.4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一方面要注重教师自身意识观念的提升,掌握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工作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完善考核体系,加强思想政治评估,教师的考察考核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和能力的评估,把思想政治教育多方位地融入到教学、管理中。教师要自觉坚持“四个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定支持我党执政,努力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同时肩负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另一方面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紧跟社会潮流,也应当邀请诸如成功企业家、新锐创业者、风险评估专家、法律专业人员等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精英人物加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
3.5构建系统化、特色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综合性,其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课程是美高校创业课程的模板之一,被视为系统化、特色化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经典案例。其课程内容开创性地涵盖了创业者、快速成长、创业企业融资、战略与商业机会与资源与商业计划五个部分。由此我们得出要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创业精神、法律、创业意识、管理和营销等多方面的综合课程。高校要以思政课为主干,加强思政课与通识课程和党课的联动,构筑同向同行课程体系。在改革中逐步明确了思政课向实践延伸、向网络延伸、向校园文化生活延伸的三线延伸思路。将加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寓教于行、学做合一,建立起教学形式丰富、课程实践内容交错耦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高校要将两课放在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从注重实际效果出发,将思政课改革成3年半开设,让大学生在读四年期间一直接受思政教育。
3.6规范思想要求,量化评价标准,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高校要在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拟将“双创学分制”和“思政学分制”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以学分制量化学生双创能力和意识形态的评价标准,实现双创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充分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图形,占据思政教育的有利地位,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的主题教育体系,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具有便捷性、广泛性等优点,在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普遍接受度较高,开展活动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高效。
3.7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培育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和效果离不开大学生主体。需要关注、支持和培育建立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较大限度发挥大学生主体积极作用,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以此吸引凝聚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增进学生间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思政工作者要注意引导此类社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合作交流,保障创新创业大学生权益、争取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