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欧洲早期的全景画艺术研究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全景画是1787年由爱尔兰人罗伯特•巴克创造的,并盛行于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的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全景画自诞生以来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广为流传,是一种按照一定的平面或曲形背景绘制的,展示连续性的叙事场面或风景的视觉艺术。它审美求真、气势恢宏、规模庞大,适合对重大历史题材和意识形态、政治诉求的呈现和传播。
一、全景画的概念及种类
全景画是1787年由爱尔兰人罗伯特•巴克创造的,其创作的《爱丁堡风景》和《伦敦全景》一经展出,便轰动伦敦,在当时跻身于世界奇观之列。全景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an”和“rama”,是一种崭新的油画设计方法,是按照一定的平面或曲形背景绘制而成的。观众站在固定的一处,可以看到完整的景观图画。全景画是一种建立在三维空间的艺术,它打破了二维平面的局限,是一种综合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历史与文学的艺术样式。全景画与布景或舞台画相似,通常以粗放而真实的手法绘制,最早陈列在直径约18米的大圆筒形的房屋内墙上。观众站在圆筒中心的平台上,在原地移动方位就可以看到全部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全景画种类多样,有环形油画、可移动全景画、立体透视画、背景全景画等。
二、欧洲早期全景画的发展与传播
全景画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于18世纪后期在西欧盛行,后又在俄国、美国、日本等国广为流传。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全景画艺术独树一帜,观众能够在全景画中欣赏风光、感悟历史。19世纪,全景画在欧洲颇受欢迎,被视为“世界及时种大众传播媒体”。这一时期的全景画集娱乐与教育功能于一身,它将实物、油画、雕塑、灯光、音响、建筑等多种艺术手段融合,再现景观或重大历史题材。全景画以其特定的场景、逼真的时空再现和多维立体的空间感受,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1792年,罗伯特•巴克创作了《伦敦全景》,其以宏大的场面和壮观的景象受到了伦敦各界的关注与欢迎。这一时期的全景画是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一种广受欢迎的大众娱乐产品。之后的几十年间,巴克和其他全景画家在伦敦的莱斯特广场展厅和斯特兰德展厅展出了164幅全景画。1851年6月,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万国博览会,全景画特别是移动全景画在英国成为时尚。1799年和1800年,法国全景画家皮埃尔•普列福特的两幅画《从杜伊勒利宫顶俯瞰巴黎及周围地区》和《1793年英国军队从土轮撤退》先后展出,成为巴黎全景画馆的开端。随后,法国第二帝国的查尔斯•朗格卢斯在巨型全景画展示圆厅中展出《金字塔战役》《莫斯科大火》等作品,歌颂拿破仑战绩。自1882年至1889年的7年间,法国建立了17个全景画馆,开启了全景画的全盛时期。19世纪初,为了方便全景画在欧洲城市之间巡回展出,各国建立了一个统一使用标准的展览场地和遍及欧洲的全景画网络。全景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还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观享受,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欧洲早期的全景画是向大众传播信息、事件和灾难的一种艺术形式。维多利亚中期的全景画内容多为纪实性的、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城市风光、著名战役、历史事件等。欧洲早期的全景画与现今的旅行片、纪录片相似,曾被视为“世界及时种大众传播媒体”,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新的传播媒介——电影所取代。20世纪中叶,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全景画以油画、雕塑、纪念性综合体的特殊艺术形式重新崛起,其通过视觉形象展现战争场景和历史事件,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全景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魅力。
结语
在漫长的艺术史中,全景画因外在的美学风貌、内在的审美诉求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全景画尺寸巨大、场面恢宏、场景雄伟壮丽,营造出了一种宏伟的艺术境界。全景画是一种主要以历史、战争、宗教和时事为主题的艺术形态,具有拟真性与临场感,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和传播途径,为世界文化历史写下了不同寻常的一段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