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怎样应对老年腹股沟疝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国已开始进入老年社会,>65岁的人口总数已超过2亿。然而,我国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应对机制尚不完备。人社部门正在计划和安排逐年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医学本科教育方面,绝大多数的大学医学院还未开设“老年学(gerontolo-gy)”或“老年医学(medicalgerontology)”课程。
目前,我国临床医生面对的大量老年病患中包括许多腹股沟疝病人。本文试从老年学角度探讨如何面对老年腹股沟疝的问题。
1.关于老年人的划分
依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年龄分段:65~<75岁为年轻老年人,75~<90岁为老年人,≥90岁为长寿老人。与50年前相比,WHO对老年人年龄段的划分,从社会学角度将人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左右,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老年学是有关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对衰老过程的研究,衰老过程是遵循着科学规律的。就腹股沟疝而言,将“octogenarians”和“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作为检索词,以(and)相关联,在PubMed网站上进行搜索可以查出1000余篇文章,但若将“octogenarians”一词换为“nonagenarians”所得到的实际文章数则大大减少。其中,“octogenarians”是指年龄在80~<90岁的老人,而“nonagenarians”是≥90岁的长寿老人。再从英文辞义上分析可以发现,“octogenarians”除年龄限定外,还指可以行走或用拐杖行走的老人,即指基本可自理起居的老人。而“nonagenarians”指90~<100岁的长寿老人,一般来说,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常需要有人照顾。其实中国的古文字在此方面也早有定义:汉语中的“耄”代表的就是年龄在80~<90岁的人群;而“耋”代表90~<100岁的人群;“人瑞”一词是指100岁的老人。只是在现代很少强调和使用这些言辞。相信随着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划分将更加细致和清晰。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其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和治疗结果亦不相同。如80~<90岁的“octogenarians”可以安全地接受完成择期开放甚至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而≥90岁的“nonagenarians”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性别和疝修补手术疗效、手术死亡率与前者明显不同。
2.老年腹股沟疝病人的普遍问题
对老年人而言,腹股沟疝的发病或发展可能只是进入老年阶段显现的问题,经现代医疗手段诊治后,只要方法正确适宜,是可以获得治愈的。但是,进入老年阶段(65岁以后),人体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可能会伴有一些“慢性病”,特别是以下情况:(1)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2)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3)呼吸系统疾病,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4)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和脑梗死等。(5)肾脏和血液系统问题,如慢性肾病,或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问题。对于上述慢性疾病,目前医学水平无法解决根治性问题。如糖尿病的老年病人存在腹股沟疝,其术后30d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明显高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病人。因此,对于老年腹股沟疝不应轻易地将其纳入“单病种”管理,特别是对病人年龄>80岁的老年腹股沟疝,不能只知处理局部疝疾病的问题,而忽略了病人同时伴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病”,或者只是按常规将其纳入“单病种“管理,这些既不合理,也不科学。但上述这些片面处理情况却是现行“社保”和“医保”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客观实际。笔者认为,作为临床医生只有提出这些问题,才能有希望解决问题。
3.老年腹股沟疝的具体问题
3.1老年腹股沟疝是否需要进行“观察等待”
“观察等待(watchfulwaiting)”是欧洲成人腹股沟疝指南(EuropeanHerniaSocietyguidelinesonthetreatmentofinguinalherniainadultpatients)和国际腹股沟疝指南(internationalguidelinesforgroinherniamanagement)提出的临床策略。前提有两项:一是只限于男性(成人),二是无或轻微临床症状的初发腹股沟疝病人。这种观念的提出源于两项分阶段的临床研究结果。及时阶段的临床观察是随机对照研究,共720例男性(成人)腹股沟疝病例,其中364例进行了“watchfulwaiting”临床策略,另356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对行“watchfulwaiting”的364例病人进行随访,最短2年,最长4.5年(平均3.2年)。第二阶段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随访观察,历时7年,在及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254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病人在知情同意情况下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者每年都通过邮寄问卷方式定期联系这些病人,无特殊情况还会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其他方式收集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有31.9%(81/254)病人因疝疾病本身出现症状,需要手术,从而结束了“watchfulwaiting”策略,其中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中,更易出现症状,而转为手术治疗。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局部疼痛(占54.1%)。该研究中还有3例病人需要紧急手术,但整个研究无病人死亡。研究结论为:“watchfulwaiting”是一项合理且安全的策略,但只限于可由医生进行定期观察的男性腹股沟病人,且一旦出现症状,仍应采取外科手术,因为病人最终还是需要手术才能治愈。我国医疗体系与欧美国家不同,且家庭医生制度尚不健全,所以笔者认为这种“watchfulwaiting”临床策略不适合我国国情。另外,对年龄>65岁的老年腹股沟疝病人,只有更及时地治疗才是安全之策。
3.2重视女性腹股沟疝研究发现人类的某些疾
病存在性别差异,在腹股沟疝疾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有文献表明,男性终生患腹股沟疝的风险约为27%,而女性则仅为3%。一般情况下,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对有腹股沟疝阳性家族史的人群而言,发病率则高出8倍。虽然女性发生腹股沟疝的病人不多,但临床证据表明,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病人,一旦出现腹股沟疝,其出现嵌顿甚至绞窄的概率较高,因此,对女性腹股沟疝病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病人不能用“watchfulwaiting”的临床策略。一旦诊断,应接受手术治疗为妥。
3.3重视老年病人阴囊疝阴囊疝通常是指疝囊
容积较大的疝,专业的名词称之为“inguinoscrotalhernia”。这种“进入阴囊的疝”在西方发达国家并不常见,若以此专业名词在PubMed上搜索,几乎无大宗病例的研究。但在发展中国家,这种阴囊疝并不少见。尤其在我国,临床常遇到老年阴囊疝病人,对于这种情况,临床医生有两点值得警惕:及时,要重视疝囊的容积与腹腔容积之比,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的肺功能,也可通过适当地锻练增强肺功能,防止术后出现腹腔高压及腹膜腔室综合征(ACS)。第二,在技术方面,对于进入阴囊的疝囊,切勿做过多的分离,即无须将疝囊完整分离和切除,只须横断疝囊,即使在腹腔镜下修补巨大阴囊疝也应以“T”型切开的简捷处理为宜。
3.4老年腹股沟疝的伦理学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使得目前对100岁年龄的“人瑞”完成手术,均可以安全地实现。然而,对临床医生而言,是否对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的病人施行手术才能体现出医生的高超本领,这不仅是医学或技术学上的问题,还牵涉到医学伦理学问题。笔者认为,医生不能以手术操作能够驾驭的病人的年龄来衡量其学术水平,而应以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为衡量标准。笔者2018年3月参加美洲疝年会过程中,在美国见到USAToday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Surgeryneartheendoflifeiscommon,costly—andoftennotwhatpatientswant”(临近生命的终点进行外科手术是常见的,花费高昂且常不是病人想要的),此类问题该如何处理,值得深思。其实,医生的初心应是什么?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所做的就是为病人减轻痛苦、有尊严有质量的活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医生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