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电视戏曲节目怎样弘扬传统文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戏曲是我国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今戏曲从原始舞台搬到了电视屏幕,新的呈现方式顺应了时代潮流,也让观众更加便捷地了解戏曲和认识戏曲。目前电视戏曲节目越来越多,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戏歌》、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山西电视台的《走进大戏台》等这一系列的戏曲节目,都在传承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戏曲的传承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戏曲的艺术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值得思考的。中国戏曲表演者在节目中展示的戏曲,代表了我国各个地方戏曲的文化以及戏曲表演者的艺术精神。在电视戏曲节目中,戏曲内容、节目宗旨以及创新点都是值得推敲的。
一、节目内容与形式:重温经典,创新模式
我国戏曲种类丰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秦腔、川剧等在各大卫视时常出现,也有相关戏曲栏目。其中,安徽、河南、陕西等有着浓厚传统戏曲氛围的省份,更是有相对稳定的戏曲电视观众群体。各大卫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将戏曲更好地传承下去?节目内容尤为重要。
(一)戏曲节目的曲目选择
经典曲目在戏曲节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我国的戏曲种类很多,许多电视台在选择戏曲上,大部分都是本土的或者耳熟能详的唱段。例如,安徽卫视的戏曲节目《相约花戏楼》,创办于1999年,起初节目叫《花戏楼》,后来经过节目组改版,为提高收视率,决定改为《相约花戏楼》。它以安徽黄梅戏为主要唱腔,邀请安庆黄梅戏剧院演员来现场表演黄梅戏片段。节目中唱到《女驸马》《天仙配》的时候,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节目收视率步步攀升,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固定时间收看《相约花戏楼》。而对于陌生的戏曲,节目制作过程中,不仅成本高,而且观众不喜爱,收视率便不高。河南卫视《梨园春》戏曲节目经过不断改版创新,现已成为全国戏曲节目中的品牌栏目。该节目主要以豫剧为主,基本上是五六十年代风靡的老唱段,包括《大祭桩》《三哭殿》《秦雪梅》《南阳关》等经典唱段。《梨园春》和《相约花戏楼》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戏曲节目扎根于民间,把民间喜爱的戏曲搬到舞台中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舞台效果,彰显出经典戏曲的独特魅力。由于戏曲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艺术,呈现给观众的是唱、念、做、打等技法,而程式化的表演方式,却容易让观众观看节目时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增加节目的看点,《梨园春》在节目形式上开设“擂台赛”,将戏曲欣赏与擂台比赛相结合,引入了竞争环节,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后才能登上舞台。在比赛过程中,由现场观众、现场评委、场外观众同时打分。紧张刺激的竞争画面提升了观众观看节目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戏曲的发展。结合戏曲本身特点,改进节目模式,把受欢迎的项目融入到戏曲节目中,这是办好戏曲节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大卫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打造大众喜闻可见的节目形式。
(二)真人秀开拓戏曲节目新发展
对于戏曲节目来说,各方面都需要逐步进行改进,演员、服装、舞台包装、热点话题、节目策划、创意性、节目定位都需要精心考究。发挥节目特色并且在戏曲节目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节目的宗旨,同时,要有创新精神,敢于探索和尝试。2015年3月中央电视台原创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成为热播节目,该节目为戏曲类节目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节目形式是邀请韩国明星到国内,与中国明星合成一个团队,展开中国戏曲文化的学习和体验之旅。节目播出后,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虽然有的观众是为了看明星,但是在看的过程中,逐渐受到戏曲的感染。由于戏曲本身就是高雅艺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在节目中,中国明星以及韩国明星要去学习戏曲的一些基本唱功和技法,对他们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节目因此不断产生碰撞、摩擦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时而精彩,时而搞笑,为节目增加了看点。“吸粉”成为这档节目的重头戏,靠明星来吸引观众了解枯燥烦闷的戏曲文化知识,在节目播出之后,微博热搜不断更新,韩国明星到中国学戏曲本身就很新奇,从节目播出到完结,微博各大网站新闻不断,使这档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把完成任务作为节目的主线,不仅增加合作的感情,也对戏曲的知识进行逐步了解,韩国明星在节目中多次提到对中国戏曲的喜爱之情。
二、节目优势:古老艺术向现代化融合的独特性
(一)节目自身与现代相结合
目前信息化时代变迁造成受众集体人格与审美趣味及习惯发生变化,对于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也要紧跟时展步伐,一代一代更好地传承下去,这需要和现代化相融合,才能不被人们遗忘。目前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主要邀请国内知名戏曲家以及戏曲爱好者参与节目,受众可以报名参与,这也符合节目主题———“相约”。节目内容以自己改编的文学作品为主,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再加以专家点评分析,节目始终坚持弘扬和普及传统戏曲,不仅让观众了解黄梅戏,也对戏曲的知识进行了普及。例如,节目曾开辟“学一招”小栏目,还有专题片配合介绍相关知识。电视戏曲节目要多方位满足观众需求,与现代化相结合,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戏曲艺术。
(二)现代科技的期待视野
传统艺术需要现代化,但是却不能依靠破坏完整性和经典性来实现现代化。央视在2017年7月播出《中国戏曲大会》,该节目也受到许多年轻人关注。在节目舞台上创设了一个表演区,表演区的演员是不同剧种的演员,在台上进行表演,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表演者对戏曲的把握十分到位,从音乐、服饰、化妆到肢体动作,都将戏曲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推广,也可以说是一种普及,简单而不失内涵,让观众备感新鲜、惊喜。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离戏曲越来越远。为了让我们与戏曲静距离接触,《中国戏曲大会》通过央视手机微信“摇一摇”等新媒体平台,和参赛选手同步答题,提升参与感,使知识的传递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三、节目创新:本土化、互动性与人文关怀
(一)戏曲节目的时代精神
电视戏曲节目形式要创新,必须先从内容开始创新,主题要提升,不能仅仅局限于戏曲本身,当然戏曲本身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传播戏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打造出受不同年龄段受众喜爱的节目类型。在节目模式上,要善于利用戏曲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灵活地编排节目,可以选用并且借鉴真人秀综艺类的节目,有的节目形式简单但是涉及的内容却很广泛。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去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让观众充分领略戏曲艺术的美感,使节目常看常新。电视戏曲节目要以弘扬戏曲文化为核心,虽然传统戏剧不是最受现代人欢迎的文艺样式,但是作为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去摈弃它,而应该进一步继承与发扬,赋予其时代精神。
(二)戏曲节目的互动性
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戏曲文化,电视节目应提高互动性、参与性,吸引观众观看,把社会上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如戏院、戏校、戏迷等,组织戏曲名家、戏曲新星与观众进行互动。采用多种电视手法,充分挖掘戏曲元素与娱乐的结合点进行创作,电视戏曲节目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娱乐,也要让更多人喜爱节目中的内容。在做节目时,可以邀请素人参与,使节目更加亲民。节目中有很多戏曲演员回归剧场,不仅给观众带来戏曲艺术的审美享受,而且对戏曲文化进行了传承。在这个大众消费文化时代,我们必须努力做好文化的传播。根据大众理论,“在大众娱乐中,参与是持续的、明显的,有时候甚至是直接的。”例如《中国戏曲大会》用竞赛的模式展示戏曲知识,有助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节目中对现场观众的介绍、选手们对戏曲的热爱以及与戏曲之间的故事展现的更是情感的一面,也体现了节目的人文关怀。
四、核心价值:从表层触及到深层的价值观念
从表层来看,戏曲是濒临落寞的艺术形式,但是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电视戏曲节目的繁荣增进了人们对戏曲的了解,有利于对戏曲文化的传承。《中国戏曲大会》播出时间选择在暑假期间,让更多年轻人和青少年在暑假观看节目。
电视戏曲节目是传承戏曲艺术的一条路径。它以戏曲为内容,并且通过各种节目形式的展现,潜移默化地传承我国的戏曲艺术。通过电视戏曲节目,我们了解戏曲的渊源和一些唱段,让我们深入了解戏曲,关注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手段使人们的生活能力和精神世界获得提升,在节目中要注重娱乐性与教育性并行。如今,电视戏曲节目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共鸣和心理上的认同。当前,各大卫视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创办了一系列的电视节目。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脉中具有特殊地位。戏曲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积淀千年,具有深厚的底蕴。电视作为一种媒介,传播技术越成熟,就意味着它的传播力越强,戏曲节目借助电视的力量,传承戏曲艺术,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为观众呈现出有内涵、有高度、有艺术魅力的电视节目,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出我国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