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研究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着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1.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1.1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1.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
新时期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1.1.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1.1.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1.1.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1.2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层面的衔接沟通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文化教育,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和学生的期待,反映的是百姓的利益诉求。如何能够在两个利益诉求上取得一定的平衡,中高职的衔接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
1.3从现阶段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技术含量、就业质量来看均不够理想
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高、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高、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故而,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层面的衔接沟通,有利于提升普通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复合能力,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结构和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路径;有利于克服中等职教是终结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2.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式。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一贯制模式
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在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的。
2.2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3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2~3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2.3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3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3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挑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2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后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2.4高职自主招生模式
中职生参加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组织的“知识+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的入学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学模式。对口招生和一贯制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学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有沟通,可以适当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从办学规模上看,远超过一贯制高职。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3.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课程体系不连贯
3.1.1课程内容重复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内容在中高职阶段重复的现象。
3.1.2基础课程薄弱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弱,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3.1.3技能训练重复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及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
3.2培养目标不对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3招生制度有制约
高职招生考试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必经之路,招生考试制度的合理性是保障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并形成一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相互衔接的高职课程,进而形成更高的职业能力。中高职的衔接不仅包括理论的衔接,还有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衔接。因此,高职的招生考试应包括普通文化与专业技术两个方面,但是现行的招生考试却过分偏重于文化课考核。实行这种招生制度的结果导致中职教育不得不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一方面学生把时间大部分用在补习高中文化课上,白天在学校上中职课,晚上及休息时间补习高中课程;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一味满足学生的需求,降低专业课和技能标准,这样做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4.中高职衔接教育新模式建议
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4.1中高职教育办学主体一体化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学校归口不同,中高职管理部门也不同,不利于中高职的顺利衔接。多数高职的专业课程设计并没有将中职的学习情况考虑在内,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只能将部分在中职学过的技能重新学习一遍,造成了培养资源的浪费。为此,建议在各省市成立一个有统筹协调能力的管理机构,由劳动、人事、教育、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组成省、市级较高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中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工作,包括推动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
4.2中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化
中高职专业的衔接宜以专业群形式的宽口径衔接,这样一来,在接口上就有了更强的相容性、衔接性,在专业目标定位与内涵建设上就有了更大的互补递进空间。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在课程内容衔接上,要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4.3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阶梯化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应分别定位为: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发展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及时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中等技术人才。
4.4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
中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共性是必须适应经济发展,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同步。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就业岗位,因此要通过广泛的职业调查、职业岗位分析,依靠地方和行业,规范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究制订出统一的中高职专业目录,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严格管理。在审批专业设置时,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严格专业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同时还要与有关的行业部门、地方组织共同协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整体结构,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要使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能较好地衔接,就要突破以往专业过分细化的局面,按照行业类别工作岗位要求来重新确定专业名称,拓宽专业范围。
4.5中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标准化
中高职教育学业管理中要积极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积极组织技能竞赛活动,探索中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
5.中高职衔接教育对策建议
5.1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区别于基础教育集权式管理,给予学校更多权力,让专业和课程个性化、多样化,进一步从“大职教观”和满足学生长远发展需要和社会多样化需求,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理念出发,继续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
5.2授予学校颁证权
学校可以颁发单科结业证、文化水平证、专业课程结业证等,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障职教各种证书的社会价值,使得与职教文凭相关的证书,同样可以取得升学资格,也可以凭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直接升学。
5.3保障措施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必须借助法律、法规的力量严格执行,加强政府统筹和宏观调控,建立对职业学校进行科学、评价的机构,确保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