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媒体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互联网领域下的视觉营销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各类型产业的不断升级,人才需求开始转变为高技能应用人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也要与当前各产业升级进行良好的匹配。为了让其专业人才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发展的需求,通过引进“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的特色,探索一条以学校为主体公司式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教学工厂”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本位,利用当前现有教学系统,通过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实际企业环境。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参与到生产实践中,或者参与到具体的项目任务中,接受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项目经验。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岗位工作,对其开展技能培训,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一)构建“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准备工作
高职院校构建“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构建好企业化的教学资源的配置,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校内企业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在校内实施企业化管理,让学生在拟企业化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企业化影响,尽早融入和感受企业文化与公司化管理的环境,避免教学与企业实习或入职的重复与脱节现象,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学有所用的真谛。
2.项目来源与执行保障
项目来源要保障其真实性,可从企业、教师参与、众包平台、学生个人多方引进,并为具体教学工作制定有效的执行保障,使依托的项目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统一。
3.师资的配置与保障
分析项目各岗位人才需求,为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配置专业化的师资。聘任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企业兼课教师。定期安排和制定鼓励政策派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了解近期动态,再反馈到教学中,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
4.工厂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
通过对企业和管理制度的分析、对各类项目的剖析以及学情分析,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制定可操作性的工厂化人才培养方案。
5.有效的考核机制
为及时反映出“教学工厂”模式的教学实效性,构建起合理化的考核机制。尝试将项目的部分盈利与考核挂钩钩,以此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实践。
6.生产性实践的探索
通过设计类众包平台完成项目的投标和中标,这一过程贯穿了师生协同进行生产性实践环节,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中标后产生的利润奖励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实践信心和创业热情。
三、构建“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
以真实项目带动整个教学工厂的运行。项目来源包括教师所做项目、企业委托项目、众包平台项目、个人渠道项目等。教师通过分享项目经验,逐一剖析整个项目让学生掌握关键内容;企业和众包平台项目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项目能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通过多源的项目教学,学生能够“理实一体”,切身感受市场的需求与客户的诉求以及自我能力的开发。
(二)项目的教学管理与执行
项目的教学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执行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包括项目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质量控制等诸要素,各个要素统筹有序的运行,才能保障项目教学的有效执行。
(三)构建岗位化培养模式
根据岗位需求进行项目的班组划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进行因材施教,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组长负责制,推进项目的实施与监督;结合岗位标准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终极考核。
四、“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1.双轨制的执行
需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以项目为中心,形成新项目的开发实践和老项目的优化深入双向发展,师生在这样一个双向发展中循环不断地积累经验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确保项目化教学以及“教学工厂”模式的可持续性。
2.专业无界化
是以项目为核心,构建师资与教学条件的无界化。“教学工厂”的实施离不开无界化的资源支持。以项目为中心,通过构建系系联动、生生互通的资源管理,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协调与保障。形成“无界化”团队和“无界化”班级,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3.建立经验积累与分享平台
涉及项目资源库、电子教学、学生资源、校企互联、求职招聘、互动问答等模块。通过平台使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四方都能受益,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合作与机遇较大化。
结束语: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以学校为本位,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公司式管理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很好的调动和利用学校的各种优势资源,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培养自己的师资团队,建立与社会和企业的联动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从教学工厂化的环境中能更好的体会岗位角色,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