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体系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年来,高职院校纷纷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技能型模具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持续推进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可引入现代学徒制,确立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评价的办学思路,注重校企双平台对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发挥教师和师傅的双导师效用,促使学生在工学交替中不断积累职业知识与技能,实现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对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度融合,在高职模具专业建设中运用现代学徒制,可促使专业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模具制造的生产工艺,弥补专业教学局限于校内的弊端,满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具备以下优势:
1.1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所采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主要目标,通过校企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由此实现了专业教学与岗位技能的紧密对接,从而使企业人才的运作成本大幅度降低,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利益结合点。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融合,校企合作随之进一步深化,为互利双赢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1.2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
在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参与企业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又一主体,由此使得人才培养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对参与企业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根据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不仅如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1.3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位技能被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中,在教学的实施阶段,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与学生处在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生产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按照生产型的学习任务,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或生产项目,站在一定出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和其他同学或是师傅进行交流探讨,并在现场对问题进行解决,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1.4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岗位技能的培养与专业教学的结合非常注重,可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前得到实践锻炼。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而学生在毕业以后,大部分都会被企业录用,由此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1.5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在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一些生产任务被融入到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环节当中,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相应地完成了生产任务,由此给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而企业则会按照学生所完成的生产任务给他们生活补贴,虽然企业支付给学生的钱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岗位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可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比重约占总课时的15%。
2.2专业课程
模具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对接岗位资格证的考试要求,并将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个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可包括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机械零部件图与装备图绘制、机械设计基础、焊接工艺与技能训练、工程力学、机械零件测绘、模具公差配合的选用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可包括模具制造技术与实训、模具制造工艺学、特种加工实训、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工程综合训练、模具CAD、生产实训等课程。模具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约占总课时的35%。
2.3职业能力拓展课程
该模块课程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具体可包括机械创新设计、模具修复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模具价格估算、模具生产管理、汽车内饰件制造工艺、特变电工电器材料、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课时比重约占总课时的5%。
2.4工学交替实习
工学交替实习模块的设置要以培养学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生产活动,学习职业技能和技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工学交替实习课程内容可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数控车实训、数控铣实训、冲床操作、注塑机操作等内容,其实习课时所占总课时比重约为45%。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3.1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对学校所在区域内的模具企业进行参观、考察、调研,并邀请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模具企业参与座谈会,与模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根据模具企业的实际情况接收学生。学校与企业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三方协议,维护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实现三方的互利共赢。
3.2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与企业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由企业选取职工作为学生的师傅,每个师傅带一个学生。在及时学期,学生主要是在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具体包括高数、英语、计算机、制图等课程;在第二学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取得联系,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条件。可在第二学期中,安排4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下到企业当中,其余的时间,则仍在学校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如计算机制图、线切割等等。在学生下企业的4周时间里,主要是对模具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认识模具,并对模具的制作过程进行熟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加以规划;在第三、第四和第五学期,分别安排8周的时间让学生下到企业,其余的时间则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轮岗实习,按照自己喜好及特长,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在第六学期,学生可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并在确定发展方向后,在企业中进行为期16周的顶岗实习,从而完成三年的现代学徒制学习。
3.3实施柔性化教学组织管理
柔性化教学组织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校企双方要共同研究制定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校和企业的教学任务,即校内教学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与基础技能训练为主,企业生产实践以岗位技能实习为主。二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双教学培养标准,由学校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理论课程考核标准,由企业制定职业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三是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多学期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交替进行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保障学生在企业的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的40%,逐步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环境。
3.4完善现代学徒制的考核方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模具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要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在考核中的共同作用,强调学生实践环节考核的重要性。在学校考核方面,要重点考核学生理论专业知识学习、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且在职业资格考试中至少取得一个专业证书。在企业考核方面,要由师傅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学习情况、实践效果、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总成绩可由日常考核成绩(占比30%)、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比50%)、项目考核成绩(占比20%)共同组成,以保障考核总成绩能够如实反映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将其作为企业优先用人的重要依据。
4.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模具专业要以培养具有大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为目标,尝试引入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建立起以能力为本位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打通模具专业人才成长通道,不断提高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岗位生产过程以及模具产业需求相对接,从而确保现代学徒制度充分发挥培养技能技术型模具人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