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赛自2015年开赛以来,现已成功共举办3届,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创业项目,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已成为我国各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促进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16年参与大赛以来,虽然在组织申报、项目辅导及大赛获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和全国高校相比,在大赛的组织、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现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医学高职院校在“互联网+”大赛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大赛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相当多的医学高职院校认为学生专业课程这么重,不应该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少部分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几节创新创业基础课,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几项创新创业大赛就可以了,不应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设置也比较混乱,大多设在就业处、团委,也有少部分学校设在学工处或者教务处,只是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大赛项目申报、项目辅导、做做汇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仍停留在某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上或者创业基础课上,学校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从而导致在大赛项目组织申报过程中往往仅是牵头部门在做主要工作,无法调动全校师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参赛项目质量不高,和全国项目相比缺乏竞争力。
1.2教育体系不健全,难以培育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
当前,虽然部分医学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但学时很少;专业教育以技能训练为主,缺乏创新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未能与学科专业建设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再加上医学高职院校学科相对比较单一,医学专业本身开展创新创业比较困难,再加上医学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大部分停留在老师组织少部分学生做几个项目参赛,和一些工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环境、家庭成长环境、学校创业氛围不浓、学生在校时间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不理解“互联网+”的真正内涵,忽略了创新创业的本质,缺乏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导致医学高职院校仅仅以参赛为目的,难以培育的、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
1.3师资队伍严重不足,难以为大赛项目提供有效辅导
医学高职院校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或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大多是非医学专业教师,或者由辅导员兼任,指导老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经验,大多无法为大赛创业项目提供有效的指导。由于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足够的精力对参赛项目给予深入细致的辅导,再加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不能主动联系指导教师,很容易导致项目陷入无人指导状态,降低了参赛积极性,导致参赛项目质量不高。
1.4缺乏与企业有效合作和深度融合,导致创新创业项目难以付诸实践
一直以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实训室或医院完成,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医院各个岗位的技术训练,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少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或训练的机会[3]。但从现有的“互联网+”大赛项目可以看出,医学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大多来自综合性或者本科院校,医学高职院校由于专业结构单一,除药学专业外,大多数专业缺乏与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的有效合作,由于缺乏来自行业企业必要的指导和实践,导致大部分创新创业项目仍停留在创意阶段,难以落地实施。
2.医学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措施
“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将大赛的成果、经验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以推动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创业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高校专业化众创空间,组建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营造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作为为基层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医学高职院校,更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鉴于此,我们对医学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对策。
2.1做好顶层设计,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认识的重要性
医学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主要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加上现有的应试教育模式和课业负担较重,导致绝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健康促进的知识技能等。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健康中国发展的社会需求,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疾病治疗以外的健康促进需求,医学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构建由学校—系部—班级共同组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格局,营造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的良好氛围。
2.2多措并举,多种途径,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医学高职院校由于学科专业的特殊性,校内专职教师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经历和思维方式,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难以对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进行有效指导,有必要加大校内师资创新创业思维的培训力度,同时加大与医院、企业的深度融合,派出校内专职教师深入医院、企业进行锻炼学习,组建由校内外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2.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创新
创业教育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医学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现有医学课程体系在创新性试验项目开展方面通常难度较大,难以围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但这并不表示医学高职院校不能结合社会需求开展创新创业,随着国家有关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预防保健关口前移,社会对预防保健需求、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加,学校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建设创新工作室/实训室、二级系部众创空间、校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完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建立技能创新工作室、众创空间、孵化园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围绕社会需求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提高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4深化校院企合作,加快推进医教融合、产教融合,实现与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通过举办或参加“互联网+”大赛,将大赛的成果、经验以及所反映的问题反馈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不断深化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制度创新和实践环节,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医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国家创新驱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