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 《 SQL Server 数据库 》 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0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范围最广、实用性最强的技术之一,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数据库应用中使用SQLServer数据库平台,高职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这些单位,因此,掌握这门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可以成为企业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为软件开发做后台数据设计与维护。《SQLServer数据库》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体系,又有较强的实践体系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很难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因此,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探究。
1.SQLServer数据库传统教学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角色代入感不强
在整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仅仅按照介绍理论、建库、建表、索引、查询、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安全性的顺序讲授,没有给学生带来一个数据库整体的建设印象,导致学生对SQL数据库的印象是割裂的,往往只知道这一块怎么建,那一块怎么查询,而不清楚建设数据库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建好的数据库又可以与哪些软件联系起来,处于一种云里雾里的迷惑中,缺乏大局观,导致自己作为数据库管理员的角色代入感不够,间接影响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1.2部分抽象理论较深较偏,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在大部分的数据库教材编排中,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分开的,这种章节安排既有好处又有值得商榷之处。好处在于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本科层次学生,他们可能需要参加对数据库理论要求较高的计算机二级考试,牢固掌握理论知识点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不需要参加数据库等级考试,只要求“懂理论会实践”。高职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过多和较深的理论会使他们渐渐失去耐心,等待到真正开始上机建库建表时,学生早就已经被前面的大篇幅理论磨的去了兴致。
1.3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差异明显
相同的一个知识点,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三层: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听一遍很快便能领悟,中等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第二次讲解,能力欠缺者则可能经过,三次讲解后仍然无法理解。在有难度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在时间宝贵的课堂上,不可能因为要给第三层次的学生再三讲解而拖后大众的进程。久而久之,第三层次的学生无法跟上大部队的步伐,逐渐沦为掉队一族,难以重拾对这门课的信心。
1.4上机实践时,验证性大于探索性,难体现实践的真正意义
实践出真知,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探索。拿什么问题来探索?一方面,在教材的每道例题里,都已给出了与之配套的解答,如果仅看例题与解答,显然不便于再探索。另一方面,教材章节后面的习题数量有限,应将其布置为课后思考的作业,也不适合作为新课讲授时探索的对象。于是,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往往形成了教师讲授例题,学生按照教材上的例题代码原封不动地上机实践的模式,以此验证例题结果的正确性。当然,用心理解的学生也可以从例题中学到知识,再次巩固,并非不可以,可是这样便削弱了实践的真正价值。而对于原本就一知半解的学生而言,更多的实质在于事先提供解题步骤,再去尝试理解它,无论是否能真正理解,只要对着书敲代码,只要没有单词拼写错误或者英文符号的失误,总能得到正确结果。如此这般,上机实践环节对这一部分的学生便沦为了打字课。教师巡视时,也只能看到所有人都执行成功了的一片表面繁荣的景象,直到单元测试甚至期中期末考试时才觉察到其实还有不少学生没弄懂。
1.5课程评价体系不够,过于看重卷面表现
SQLServer数据库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体现出这一特点。而在课程的评价体系上,如果仅仅将一纸成绩或某次上机实践的结果作为的评价准绳,显然不够,有失偏颇。在现有的评价方式中,更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选择用卷面成绩代表数据库课程的掌握水平,这种方式无论是从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还是课程的长远发展来看,都是不利的。
2.SQL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积极性,为改善这一现象,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课程探索和实践,探索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2.1采用学校里真实的实例贯穿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学籍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两个软件,从中导出“教务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两个数据库,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两大实例,数据库课程前后知识连贯性高,且是学生平时相对比较熟悉的内容,在事件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碍。教师可在课程之初就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的样子,从登录到编辑表中数据,到查询,视图,到生成报表打印,再到设置登录的安全性。从宏观上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让他们大致明白自己学完这门课便能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前学生只能通过学校网站查询到自己的课程成绩,如今相当于变身成为成绩管理系统的管理员,拥有的权限更大更,于是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起来了,自然产生了想要通过掌握知识拥有更多能力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小的章节开端的课堂之初,采用“倒叙”手法,先呈现出本小节学习之后能达到的效果:告诉学生这个阶段要做成什么样,用什么做,怎样去做,进而分析需掌握哪些知识点,具备哪些技能,逐层分解,化繁为简。
2.2适时采用“类比”法,化解抽象的“疑难杂论
”有些理论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只照书讲概念,不仅教师自己讲的费劲,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吃力。此时建议找寻一些生活中的类似例子进行类比,这里举三个例子说明。(1)索引的两种分类,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看字面很难理解透彻这两种索引的区别。好在学生都有查找字典的经历,可将索引比作一本字典的目录,将聚集索引比喻成拼音检索法,将非聚集索引比喻成部首检索法。因为物理顺序和聚集索引的顺序一致,学生都知道字典的实际顺序是按照汉字的首字母排列的,和偏旁部首的顺序无关。(2)变量概念的理解,包含变量名、变量值和数据类型。以餐厅里的包间作为类比物,变量名相当于包间名称(牡丹厅),数据类型相当于包间类型(大、中、小)。变量值相当于在该包间用餐的12位客人。(3)应用的安全性管理的三个等级:操作系统级、应用级、数据库级。操作系统级即输入Windows密码,相当于小区的大门,应用级即用登录名连接到服务器,相当于家里的大门,数据库级限制用户只访问一个库,相当于房间的门。除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类比生活中的事物外,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处理教材,省略一些和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的深层次理论,并把某些知识点揉进操作案例中,例如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的含义和作用,就可以融入到编辑数据表当中去。
2.3借助“碎片化”微课视频,缩短课堂上的差距
当下的学生习惯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偏爱碎片化阅读。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的手机发挥正面作用,为己所用。针对易造成课堂进度差异的难点问题,可事先准备好微视频,课后在班级群或教学平台上,供课上没弄懂的学生消化吸收。这里的微视频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好自己设计录制,可与自身的课堂教学同步,条件有也可将网上过长的讲解视频剪辑成几小段,将对应片段分享给学生。第二次上课时进行微视频难点的抽测,督促第三层次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视频及时弄懂难点的同时,也起到再次回顾难点的作用。
2.4活用例题,拓宽思维,真正实现上机的探索价值
运用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一个例题,首先只给出问题,不给解答。接着带领学生分析这个例题的实质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需要运用哪些知识点。再逐步分解,引导学生说出思路,请学生上台作答,师生共同理出头绪,解决问题。然后对例题进一步变形,改变条件或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作答,增加难度,此时暂不分析,由学生自己上机实践,以考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经过这一阶段的上机实践,既达到了巩固例题的效果,又在最近发展区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成功解答者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一开始有困难者也可通过消息框中的提示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并再次尝试。活用例题,同时补充教材之外的练习,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内心的雀跃,进而认真听讲并期待上机实践环节,形成良性循环的课堂。
2.5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创新评价方式
笔者所在学校对一门课程的评价方式分为平时、期中、期末和总评四项。总评是由前三项按照3:3:4的比例计算出。为了能更客观地评价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杜绝一张试卷定高低的现象。建议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采用上机考试和试卷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并在某些题目中暗含学生个人信息,有效防止抄袭现象。而平时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除了常规的课堂任务、课后作业、单元测验、,还用档案法记录平时考勤、课堂纪律、发言情况、带书本、鞋套等细节表现,如此才能综合的评定一名学生在这门课程的真实表现,这些评价准则在课程一开始就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以便有效约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高职SQLServer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性,以学生为主体,又要熟读教材,利用好手边的参考书,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是有趣的,有用处的,成为有良好SQLServer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