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在大数据计算、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与各行各业跨界融合,构建连接一切的应用过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改变了各行各业,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教学形式在物理课堂中得以实现,在网络中自主预习、课前检测、问题解析、提问互动、课后提升、兴趣拓展……这一切都可以在线上进行,线上与线下的课堂教学高度融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教学与课后的巩固提升很好的统一在一起。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尊重师生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该模式将使未来学校在“互联网+”教育里得到新生。

1.掌握平抛运动规律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平抛运动是一种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曲线运动,在学习其规律时重点要让学生探究得到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属于什么性质的运动。本节课的教学尝试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在线上、线下逐次引导学生构建平抛运动规律体系,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有关平抛运动问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在“平抛运动”这节课上的进阶发展。

2.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实践

2.1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制定学生在线上的学习任务,并上传教学辅助资源,包括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检测等,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微课视频为主要素材,上课使用的课件、教案、练习作为补充素材让学生学习,同时通过QQ社交软件建立的班级聊天群供学生自主学习时留言、交流与提问。微课制做可分为3个模块: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特点;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探究;平抛运动的飞行时间及水平射程。

2.2学生在线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在QQ群公告栏上公布的预习目标登录互联网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预习内容和目标,并学习QQ群“文件”中的微课视频、课件、教案及其他素材。初步形成对平抛运动的认识,构建平抛运动规律知识体系。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进入QQ群与教师、同学们进行互动,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疑惑,提高学习效率。

2.3课堂互动探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动态图片、视频、学校购买的IQ智能端和flash小游戏等多种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提升。

(1)新课引入

通过网络在线播放视频:观察轰炸机上不断掉落的炸弹,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掉落的炸弹在空中始终排列成一条直线?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对平抛运动的规律要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规律可得,从轰炸机上不断掉落的炸弹近似做平抛运动,其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与飞机的速度相同,保持不变(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所有抛出的炸弹在水平方向上经过相同的时间发生的位移也相同,由于抛出的时刻不同,导致在竖直方向上下降的高度不同,所以在任一时刻,导弹均在轰炸机的正下方排列成一条直线。当然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刚接触平抛运动的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因此教师可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首先通过IQ智能端调出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完成的课前检测,利用IQ智能端对学生完成的课前检测进行批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教师利用分析统计结果相应抽取其中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调整后续的教学环。

①平抛运动特点及性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可通过播放四张动态图片让学生充分对比、判断,并找出属于平抛运动的那张图片,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四张动态图片分别为:

a.战斗机上发射出的导弹的运动;b.做极限运动的人从滑道飞出后的运动;c.在大坝上水平抛出的篮球的运动;d.水平抛出的小铁球。

分析判断:a.其中导弹的初速度斜向下并且受到重力、空气阻力、推力等多个力作用,因此不符合平抛运动的特点,不是平抛运动;b.做极限运动的人从滑道飞出后初速度斜向上,也不是平抛运动;c.篮球水平抛出后初速度方向水平,但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其中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也不是平抛运动;d.,水平抛出的小铁球初速度方向水平,虽然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作用,但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小铁球的运动可看成是平抛运动。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平抛运动的三个特点并用于实际判断。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再对其中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这一特点做进一步强调:重力加速度保持不变,而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由于其轨迹为曲线,因此平抛运动称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②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探究

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但毕竟是通过视频获取的别人的实验总结,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经过自己的动手检验、探究已得结论的真实性。以提高学生在物理探究中形成“提出问题”“找出证据”“解释”“交流”等四项能力。本次实验由于器材比较贵重,数量不多,因此以6-8人为一小组,进行分组实验。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平抛运动。具体过程如下:

a.首先让两小球处于不同高度的两个相同的轨道上,两小球相对两轨道的位置相同,接着同时释放,其中一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另一小球到达水平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现象:无论如何改变两小球在轨道上的高度(依然要保障两小球相对两轨道的位置相同),两小球都能在水平面上相遇。

b.让其中一小球做平抛运动,另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并利用光电门保障两小球的运动同时进行。实验现象:无论下降的高度如何,两小球总是能同时落地。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在理论上从力学的角度交流、讨论与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选一代表发言。平抛运动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根据学生刚才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填空。通过IQ智能端让学生对填空内容进行拍照上传,抽取部分学生的作答,由学生相互评论,发现问题,自主解决、攻克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③平抛运动飞行时间及水平射程通过自主学习的学生已了解飞行时间和水平射程的计算方法,接下来可利用一个flash小游戏:“轰炸机投弹”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④课堂互动交流回顾引入部分的视频:轰炸机上不断掉落的炸弹。由学生讨论交流“为何为什么掉落的炸弹在空中始终排列成一条直线?”以及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课堂交流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得到升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个性化点评或集体讲解,通过观察学生的总体表现,以此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再总结解释,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和学科素养的自主提升。

2.4课后在线交流提升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登陆QQ,在QQ群内互动交流,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提出本节课后续学习任务。

2.5在线检测评价

学生登录互联网,在指定的资源平台上完成教师的作业。学生在线完成检测后,计算机后台系统会对学生提交的检测进行在线批改与统计分析,并将最终数据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系统反馈的结果,就可以了解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思维变化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方便在之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学生出现问题加以指导和纠正。使得“互联网+”模式的应用变得实际且有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更为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就拿它们来做沉浮实验,并引导他们猜测:“你知道苹果、梨子、香蕉、葡萄它们是沉下去的还是浮上来的?”然后分别将水果放入水中,每放一个下去都要猜沉与浮,鼓励孩子们与同伴交流互动。他们时而猜错,时而猜对,实验氛围特别热烈,儿童因为独特的年龄特点,还不能做到很好的倾听理解别人的意见,但是只有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发现别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所以,他们在为证明自己的看法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和对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虽然对这些水果很熟悉,但并不明白其中科学的概念,比如有的孩子知道苹果可以漂浮在水面,而葡萄和桔子会沉到水底,但却从没有对“为什么苹果能够飘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葡萄和桔子会沉到在水底”产生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们多问问“为什么”,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将经验性知识与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又如在“奇妙的鼻子”中,我们在科学区提供各种不同味道的生活中的物品,如各种水果、各种蔬菜、鲜花、干花、香菇干等等,让孩子们闻气味,并引导他们动手做实验制作香皂,收集各种瓶子、杯子容器,如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小碗等等,供孩子们进行操作实验,让他们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这样的科学教育能使孩子们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学习一些科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亲手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还可以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进行科学小实验操作,引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体验到创造带来的快乐,从而真正乐于探究、喜欢学习、大胆创造。

3.递进式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行为

我们根据科学活动内容递进式地投放材料,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科学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应体现着探索的价值,体现着隐性指导,为孩子们准备材料时,要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科学投放,而且还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进行有目的投放,让孩子们在与材料充分接触的过程中,运用多通道各种感官认识材料的特性,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经验,培养科学精神与行为。如在做“静电”的试验中,投放进相应的材料:塑料棒、玻璃棒、碎纸屑、羽毛、毛巾、丝绸布等。研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让孩子们使用多种感官运用观察、测量、调查等方法搜集相关的信息,思考观察到塑料棒吸住碎纸屑的现象的原因,得到摩擦后的塑料棒有静电的结论,同时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不同材料摩擦塑料棒能否起电?不同材料摩擦玻璃棒能否起电?哪种材料起静电的时间更短……层层递进,并根据自己的猜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记录等方式验证猜测是否正确,虽然孩子们的验证可能并不严谨,得到的结果也不一定十分科学,但要保护儿童的这种积极性,并引导他们养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用语言与同伴或成人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等等进行描述和解释,在互动分享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有时儿童虽然有明显的兴趣和关注点,却不懂得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则要善于及时抓住儿童感兴趣的关注点,层层递进,不断抛出新问题,引导儿童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学校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结构能够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及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里开展科学区游戏活动,创造出合理的正规的科学区角活动,帮助孩子们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科学和知识中的奥妙,激发出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通过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尝试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着经验,对科学知识和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最终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