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研究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研究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做”一体化式教学研究分析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浙江省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由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教师素质、课程理念、实践经验、开发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脱节,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教学资源的固定性和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基于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笔者在“构成基础•正形与负形”这堂课中尝试通过立足于真实的职业情境,结合岗位需求,解决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以“五星教学模式”为理论支撑点,订单式教学为引领,教学平台为基础,深入开展融案例、情境、模拟和岗位相结合的教学,实现教学的可视化、规范化、现代化,构建适用于专业岗位需求的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构建“五星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梅瑞尔(DauidMerrill)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他认为,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构成。也就是说,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笔者选用“构成基础•正形与负形”作为本次教学内容,以真实订单任务为中心,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及已有知识和技能,借助学校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媒体,运用任务驱动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完成订单任务及作品应用体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创作出更多的设计作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尝试打破原有常规课堂的环境设置,构建工作化仿真环境的实境式教学环境。学生真正实现从应知、应会到应用的专业成长。

考虑到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速写、色彩图案等专业课程,具备一定的观察描绘、提炼加工自然形象的能力,熟悉多个设计软件,但对即将从事的文化创意行业设计岗位工作比较陌生,其设计思维和职业行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本课的教学要求和相关学情分析,教学围绕订单总任务——为本地民俗文化渔村设计“渔文化”正、负形图形展开,并确立相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其中,重点是正、负形的三种表现技法,难点是正、负形表现技法在“渔文化”图形中的创意应用。

二、课前借助教学平台实现

“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手机读取订单任务,笔者顺势推送微课“正形与负形的定义”,供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根据教学平台中显示的反刍比颜色变化、跟帖讨论内容和检测结果,掌握学生相关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线上辅导,并明晰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布置任务一:收集“渔文化”素材,结合订单要求,设计初稿上传平台。在素材收集过程中,学生用Bamboo数字笔记这一突破传统手绘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时记录捕捉到的灵感,并设计初稿。轻松实现跨设备同步,便于后续对图形的无损修改。这是以往手机拍照、扫描等方式无法直接实现的。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收集素材,设计初稿,加深他们对本地“渔文化”认识的同时,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教学平台推送微课,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的机会,并有效掌握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线上辅导,实现“翻转课堂”,也明晰课堂中要解决的问题。总之,课前教学活动为教师课中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学习时间一成不变、地点局限于教室、内容局限于教材、媒介局限于幻灯和录像的现象。

三、课中订单式教学与教学平台结合,教学过程实境化

(一)观察初稿,引入新课

课中,怎样在导入时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滚动播放上传的初稿,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指出其中的正形与负形,以加深其对正、负形定义的理解,由学生发现并指出某些初稿不符合订单要求之处。

(二)学练结合,掌握技法

那么,怎样使作品更好地符合订单要求呢?带着疑问,进入本课重点,即任务二:学习正、负形的三种表现技法。

首先,领会边线共用。学生对照自己的初稿,寻找并描绘共用边缘线,体会只有使用同一边缘线才能保障正、负形转换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数位屏描绘边缘线,直观领会边线共用技法,感悟正、负形的反转性。

其次,掌握重叠减缺的技法。由于第二种表现技法重叠减缺比较抽象、难懂,笔者运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悟:重叠减缺是以基本形为基础,叠加新内容,两图相减,得到预想图形。为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笔者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设计App,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正、负形图形组合练习,将传统课堂中单调的费时费力的教学,转化为形象有趣、便捷的游戏活动,使练习更具趣味性,反馈更加及时。

,体验认识合璧。通过图形设计App,学生快速地完成组合作品的练习。这些组合作品的设计思路又以动态方式呈现。在回放分析作品的动态形成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彼此的设计思维,深切感受到多种表现技法巧妙运用的设计效果,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比感悟出第三种表现技法——合璧。

(三)完善设计,完成订单

完善“渔文化”正、负形的创意图形设计,是教学难点。深入探究离不开分享交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说初稿创作思路,讨论如何将“渔文化”元素及表现技法与设计意图巧妙融合,在此基础上完善作品并发至平台。利用平台投票功能,将选择权真正交予学生,评选出最符合订单要求的八幅备选作品。为了让学生亲历订单交付,零距离听取客户意见,我们打破时空限制,课堂连线客户。根据反馈意见,学生再次完善作品,形成定稿后,再次发送客户,等待选用结果。

学生在自我、同伴、教师、客户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多次完善设计作品。至此,正、负形表现技法在“渔文化”图形中得到创意应用,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订单任务得以完成。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职业行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实物呈现,回顾总结

知识的学习,最终应付诸实践。我们进入任务四:“渔文化”正、负形创意图形的实物应用。学生利用现有的购物袋、T恤、扇子等实物进行应用,并拍照上传。通过“渔文化”正、负形创意图形的实物应用,产品化的学习成果得以呈现。四、课后拓展延伸课后,每个学生录制设计作品的创意解说视频,连同定稿发送至作品资源库。后续,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创作出更多的正、负形作品,并参加当地特色产品文创设计大赛,深受专家关注。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四、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每个学生录制设计作品的创意解说视频,连同定稿发送至作品资源库。后续,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创作出更多的正、负形作品,并参加当地特色产品文创设计大赛,深受专家关注。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五、信息化实境式教学实践的思考

本堂课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境式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适应顶岗实习起到助推作用。整堂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以订单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订单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实现自主探索和互助协作,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生获得成就感,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尝试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专业教学标准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境式实训场地为中心转变。如今的教学环境逐步由单项改造转变为整体规划,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当然,在实境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需结合现代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找寻先进、适用的教育理论,并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需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结合起来,将研究付诸实践。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