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双”建设环境下地方外国语言文学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双”建设环境下地方外国语言文学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双”建设环境下地方外国语言文学分析

一、引言

2015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高校和学科建设提出“双”任务,这是继“211 工程”“985 工程”和“2011 计划”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亦被纳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2017 年 1 月 20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双建设”。2017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大学和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的特点及建设条件,分类建设引导特色发展。随后,各省纷纷出台“双”建设方案。“双”成了高校和学科建设的纲领和首要任务,各高校积极围绕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谋建设和发展。“双”自然也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议题,笔者以“双”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对相关期刊进行文献检索,2016 年只有 29 条结果,2017 年增加到 101 条(截止到 2017年 12 月 7 日为止)。“双”研究受关注程度急剧增加,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双”建设下高校和学科的发展路径和行动策略,然而对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的文献却寥寥无几。“双”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地方高校长期以来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研究人员储备不足、学科发展动力缺乏,与重点高校的竞争必然会相当激烈,地方高校中的外国语言学学科更是如此。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我国被确立为人文科学范畴。仲伟合和蒋洪新认为,“人文科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人文主义的精神”“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大学的人文教育变得越发重要”[1]。地方高校大多为理工科院校,身为人文科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地方高校中的发展因此一直面临极大困境,甚至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然而,“双”建设打破身份壁垒,为地方高校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契机。此外,“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语言铺路,这无疑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尤其是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邻近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因此,在“双”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抓住当前良机进行学科建设将对学科的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概述

为深入了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有必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学科”。对于“学科”的涵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知识观(Morin)、组织观(Clark2008)以及知识和组织观。周光礼认为:“(1)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知识体系,学科的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发现而且包括知识的整合和系统化;(2) 学科是一种学术制度,它以分门别类的制度安排来追求知识,学科的建构实质上就是学科从知识体系转化为学术制度的过程。”戴炜栋和王雪梅认为,“学科既是涵盖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又是从事教学研究的学术组织,包括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管理人员以及贯穿其中的运行机制等”。我们赞同知识和组织观,认为“学科”既包括知识体系也包括从事相关知识教学和研究的学术组织。因此,“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容应既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知识教授与研究的学术活动组织,如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和研究组织以及其组织的管理人员等。戴炜栋和王雪梅指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本质上亦是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涉及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等方面。” 语言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授在一定程度上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应用。我们认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不仅仅传播和应用外国语言的知识和文化,也可以通过翻译传播本土语言和文化。近些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几乎形成“校校都有英语专业”的局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尽管近几年英语专业开始亮起就业红牌,英语专业的生源仍然有增无减。早在 2010 年“第四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上,戴炜栋教授曾指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缺少特色,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他呼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的英语专业要办出特色,理性分析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化解英语专业被边缘化的危险。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和外语类院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和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无法比拟,模仿重点高校和外语类院校学科建设的模式或亦步亦趋并非有利的发展战略。《实施办法》提倡分类建设引导特色发展。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要求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对接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强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双”建设背景下,突出特色更是地方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必选出路。下文将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如何进行学科特色建设。

三、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建设

康翠萍认为,“高校学科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科研、教学、管理形态,也涉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现” 。对于学科建设的组成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眭依凡指出:“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认为学科建设的要素有三,即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学科平台”。梁传杰认为学科建设内容可以分为内显性要素和外显型要素,内显性要素包括研究方向、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外显型要素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外显型要素是高校本身的职能,学科建设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建设活动应该体现高校的职能,而内显性要素中的研究方向凝练和科研基地的构建则通过学科研究体现出来。因此,结合上文对“学科”内涵的理解,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特色学科建设可以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梯队、社会服务着手开展,而学科管理贯穿其中。

(一)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 年 12月修订)第三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蒋洪新指出,“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学科建设水平的试金石”。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大都是地方师范专科学校,师范教育毋庸置疑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传统专业,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在为地方培养中小学教育师资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地方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亦是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除了设置了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之外,其他专业规模逐渐扩大,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专业也逐步发展起来,为地方及周边地区和沿海城市经济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地方本科院校正面临向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转变的关键时期,转型时期的地方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培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地方本科院校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人才培养上也应该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双”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可以在坚持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多年来,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主修专业外语之外还要求学习一年第二门外语,“外语+”复合型人才必须精通两种及以上外国语言。地方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坚持师范教育,根据地方教育发展需求为中小学和培训机构培养外语教师。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据统计,该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大量缺口。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在英语教师培养上大有所为,充分体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精通多种外语的人才类型培养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和同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倡议。戴炜栋和王雪梅指出:“‘一带一路’沿线路线的其他国家达64 个,各国使用的国语和官方语言总共约 60 余种,而我国目前尚未有高校开设的语种有 18 种。”以地处湖南永州的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永州是湖南与广东、广西接壤的地区,也是东盟进入湖南的及时站。早在 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之时,前湖南省委书记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永州紧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将永州建成湖南对接东盟的桥头堡”。近年来,永州对接东盟渠道畅通,与东盟贸易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成效显著。东盟十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永州企业“走出去”和将东盟国家企业“请进来”势必需要语言支撑和服务。因此,作为永州一所本科高校,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在东盟国家语言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培养“英语+东盟国家语言”人才,并努力打造东盟国家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既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又打造特色人才培养。

(二) 科学研究

《实施办法》指出,充分考虑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的特点及建设条件,分类建设引导特色发展。“双”建设并非与世界科学研究亦步亦趋,而是在中突出中国特色。地方本科院校外国语语言文学学科特色科学研究应当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开展科学研究,挖掘学科研究的“无人区”和“少人区” ,在特色中谋发展。“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有的人文精神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是不同地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地域文化是地方院校得天独厚的资源,近些年有一些撰文讨论特色研究,特色科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河南大学的“黄河文明”研究、孝感学院①的“孝文化”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的“孔子文化”研究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科学研究可以利用语言优势在地方特色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传播上进行重点研究。以地处湖南永州的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江永女书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女性文字,是人类历史上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近些年,当地政府和学者开始关注女书,但女书作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受国际关注的程度并不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将女书文化的翻译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女书相关书籍英译,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女书这一特殊文字和文化。此外,瑶文化、舜文化和理学文化都是永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利用地理优势将永州特有的历史文化翻译作为学科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定将推动永州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助力永州文化“走出去”。此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可以将语言理论研究与地方方言结合研究,将地方方言研究纳入人类语言共性研究之列,为人类语言共性研究作出突出贡献。我国方言是地方特有的语言资源,是汉语乃至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要的资源。永州地区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方言资源丰富,包括永州话、祁阳化、东安话、道州话、宁远蓝山新田话和江华江永话。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全球通用语言学习力度的加大,一些方言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正在濒危甚至消失。保护方言就是保护国家资源,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语言学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语言理论优势和所处地理位置开展永州方言研究,从人类语言共性的视角研究永州方言,为保护永州方言和将永州方言纳入人类语言共性研究之列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三) 学科梯队

学科梯队是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保障。学科梯队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科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梯队的建设亦不能照搬重点高校的做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及时,学科梯队成员的研究与学科方向紧密对接。近些年,地方高校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人才,取得了一定效果,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人才储备上相比更加充足,更有利于学科发展。但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梯队的建设应该与学科方向的凝练和科学研究的开展紧密对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科梯队成员紧密围绕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能使学术研究成果之花开得更艳。第二,充分发挥学科或方向带头人的作用。受外语工具意识的影响,加上外语教师授课时数普遍超多,外语老师的学术研究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梯队的建设要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学科或方向带头人既应该在其所在研究领域在省内甚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品格魅力,也应该具备国际化学术背景,有国际化学术视野,有很宽的知识面,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够带领整个学科或者方向团队攻关拼搏。第三,重视未来人才的储备。从全国高校的整体情况看,据统计(2015年),在全国 2914 所高校中,具有外语专业的高校有近 1000 所,而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只有 34 所,外语类的博士总体来说相比其他学科偏少。自“双”建设方案出台以来,各高校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方案,开始了一场新的人才争夺之战。地方高校受地理位置、资源以及办学规模等影响,必然在这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双”建设对地方高校是一场长久之战,在学科梯队建设上应当注重外引与内培并重,加强对青年学者的培养,重视未来人才的储备。地方高校和学科可以通过选派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去国内外进修和访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建立青年后备人才培育机制,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向上成长的管理体制,促进青年后备人才快速成长。

(四)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同样地,地方高校和学科扎根地方经济与文化,将其建设目标与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突出其办学特色,更好地为地方乃至国家服务。地方高校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集中体现了其服务地方的功能。戴炜栋和王雪梅认为,外语学科“有必要发挥多语种、跨文化优势,提供资政、咨商、启民服务,引领学术发展,提升社会外语能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我们认为地方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除了体现在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上,还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及时,成为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智库。前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我国大学智库的小、散、弱现象突出,力量分散,定位不准,高质量成果偏少,部分研究针对性、实践性不强,过于学术化,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大学智库潜力的发挥。作为有着师范教育传统优势的地方高校外语学科可以将地方所在中小学英语教学教育以及师资培育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将科研成果进行积极转化,为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和师资培育提供高水平智库。一方面,学科可以结合地方具体情况,与地方中小学英语教师合作为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育方法与理念,推动地方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问题,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地方中小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此外,学科可以举办地方英语教育教学发展论坛,邀请中小学英语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英语教学相关话题,发挥外语学科的智库作用;第二,为地方进行公益性外语服务。语言是一种软实力,地方高校外语学科应该充分发挥外语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作用,通过为地方进行公益性外语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例如,可以为地方旅游景点介绍、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街道和地名提供翻译服务,为地方企业与外企的外贸洽谈会、地方针对境外企业的招商会提供的口译志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