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院校影视艺术适用型人才教学探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院校影视艺术适用型人才教学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院校影视艺术适用型人才教学探究

1.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现状

在当今,影视视听艺术成为大众传播面最广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以及传播优势而引人瞩目,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国内外影视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视行业的认知已从单一媒体扩展到了全媒体播放途径,这样业内对影视人才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对影视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截至2017年底,全国影视相关专业高校超过500所,每年毕业生超过3万人。影视类专业人才数量的增长,带来的是激烈竞争和残酷淘汰。

2.高校影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人们选择影视作品欣赏的途径是多样的,人们的生活审美感知力是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视觉盛宴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影视艺术作品要求越来越苛刻,审美疲劳也随之而来。这样,不得不考虑影视高规格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在高校影视人才培训中多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体验到影视实战的氛围,更不用说上手创作。专业课书中的信息量少,种类有限,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在学校实践的机会很少,没有一个规范的影视适用人才培养模式,只能靠校外电视媒体和传媒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实践效果也很难保障。能把技术和艺术综合运用到一起,并且懂得科学化管理运作的人特别少。怎么样培养具有影视艺术技术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3.影视适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为了更好的培养影视适用型人才,让学生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传媒技能的要求,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作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努力,在培养人才方面不断的大胆创新与尝试。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有11届毕业生,这些的学生在国内外媒体机构、传媒公司、影视拍摄制作机构等单位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强大的传媒平台,学院一直执行独有的“学产研”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老师课堂授课、学生作品的创作与产出、研究总结经验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实行理论联系实践,扎实专业基础,大胆尝试与创新的思路,三者相结合,相辅相成。

3.1优化课程体系与加强创新实践

及时,专业基础课程先进入,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图片摄影基础这门课程,借助强大的设备资源,让学生拿起相机,利用院内大量的摄影专业场地,进行图片艺术创作,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构图审美感,以最快的速度迈进专业大门,并逐渐培养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学生们很快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下学期的摄像艺术课程打好基础。第二,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践类课程。影视传媒创作是实践先导的学科,只说不做是不行的,所以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途径。因此,针对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加入了符合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同学们在实践的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相关的小创作,学生以理论为基础,艺术创作为动力,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重新审视学过的理论知识,并更加热情的投入到下一个创作中。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建设,利用丰富的演播室设备资源,手把手实战练习,夯实影视技术。

3.2实验室硬件建设为影视人才的培养
提供有力保障科学技术促进了影视艺术创作新思路的拓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让影视艺术创作如虎添翼。每一次影视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伴有先进影视设备的产生,每部的影视作品背后都要有强大的影视硬件作保障。因此,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对演播室硬件设备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这种投入是持续的、稳定的。从2004年至今,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先后建设了40平米演播室5个,200平米演播室1个,400平米演播室1个,1200平米演播室1个,140平米摄影实验室1个,BMD平台达芬奇调色系统2套,4K超高清影视制作实验室1个,苹果专业数字录音棚3个,化妆实验室1个,后期非线性编辑工作间3个,蓝箱虚拟演播室1个,大洋高清非线性编辑实验室1间,索贝高清非线性网络实验室1个,惠普后期图形工作间1个,高清导播摄录系统3套,电影级摄像机7台,SONY高清摄录一体机50余台,重型摇臂3套,专业级行拍摄设备3套,专业级斯坦尼康7套,专业照明设备30余套,专业录音设备20套等,这些设备的种类和档次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强大传媒硬件资源,进行影视实践创作、实训、实习、课程作业等。老师通过这些硬件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为学生制定多环节多样式的实践任务,争取在及时时间让学生体验到新设备、新技术带来的创作理念。

3.3导师制的建立促进影视人才的培养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根据学生的自身性质,在学生本科阶段就实行导师制原则,这种导师制来源于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即从入学开始,一个专业教师至少带10名学生,不仅在生活和思想上提供帮助,而且更要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提供指引,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关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努力奉行学校“人人皆能成功”的教育理念,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影视专业规划。例如,导师会为刚入学的学生,提供有预见性的规划指导。其中还会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性格状态,分层次的进行思想教育和规划教育,内容包括自我定位、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拼搏、职业选择等等。

3.4教师工作室与学生实践环节相结合

推行教师工作室制度,教师工作室就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利桥梁。学生借助教师工作室也可以创建大学生创业项目。例如,笔者工作室成立至今,有部级大学生创业项目一项(与中央电视台12套合作完成《平安365》栏目拍摄与制作),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5项《动态视频简历制作》《婚礼MV创意与制作技能训练》《企业宣传片的拍摄与制作》《个人艺术照与大学生毕业照的拍摄》《微课拍摄与制作》。每一个教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小型独立的影视剧组或制作团队,每个教师工作室都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和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条件,自愿加入教师工作室。例如,笔者工作室有微课制作的项目,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联合制片,这样把校外的一些项目拿到工作室来做。学生通过对微课拍摄和制作的学习,自己亲自上手操作与客户沟通,后期制作出成品,整个流程无缝衔接,学生通过多次的反复操作训练就能掌握这类影片的摄录技巧和制作技巧。再如,笔者工作室与中央电视台12频道《平安365》合作,学生负责节目的稿件整理、前期拍摄、采访记录、撰稿等活动,在工作项目中就能体验并参与一线媒体平台的工作氛围。老师通过工作室对项目进行实施,向学生们传递传媒行业的新鲜资讯与技能,同学们通过教师工作室扩展了传媒视野,增强了团队意识。如此,必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作水平,工作室实践教学就成为学校课堂教学到工作岗位的纽带。

3.5搭建校企合作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着传媒行业的供求关系,会经常与业界保持深度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这也是专业特色的需求,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很多业内的传媒精英也会到学校进行讲学合作,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与学校合做些影视项目。依托国内外强大传媒资源,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先后与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频道、凤凰吉林、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中央电视台、东北亚卫视等,建立了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很多实践教学环节都在合作项目进行中,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都展现出来,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这样就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研究的过程,同学通过这些项目的合作,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受益匪浅。

4.结束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学校“人人皆能成功”的教育理念,依托学院强大的传媒硬件资源平台,整合科学化的教师课程体系,坚持实践教学的创新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意识,努力创造和构建高水平传媒实践平台,逐步落实以技能实用为重点的影视适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清楚地认识到传媒影视行业的发展是迅猛的,竞争是激烈的,在培养合格的影视人才方面还任重而道远。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传媒学院影视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会安于现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围绕传媒影视市场所需,以传媒市场化运作规律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为培养符合我国影视发展要求的高端影视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