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革新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十八大以来,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6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些政策或法律的制定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目前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看,在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诸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方面,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可以说大部分都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水平整体得到优化,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选人用人机制不合理、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亟待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一、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2013年,安徽省安庆市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把示范区创建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立足市情,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反弹琵琶”,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0月,安庆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安庆市通过三年创建部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了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市、县、乡、村(社区)四级覆盖。安庆市建成了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15个、文化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8个、乡村文化舞台1265个、村级农民文化乐园256个、村级农家书屋1660个、剧场12个。安庆市已设立乡镇、村两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828个,数字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
二是改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根据国家和安徽省要求,广大人民群众能享受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设施开放、参加文体活动等服务。安庆市区建成了图书馆分馆27个、借阅点42个,各县、乡镇图书馆分馆也已基本建成,市民能在不同图书馆之间实现通借通还。安庆市每年开展放映公益电影、送戏进村进社区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安庆市是黄梅戏之乡,通过举办国字号“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为安庆市民带来黄梅戏文化艺术盛宴;同时,在艺术节期间,面向环卫工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举办免费专场演出,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食粮。安庆市每年开展免费开放服务,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和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对社会开放。
三是创办了公共文化特色品牌。一是“书香宜城”品牌。安庆市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宜城。为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安庆大讲坛”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成为安徽省影响较大的文化活动品牌。二是“黄梅戏惠民”品牌。以黄梅戏为媒介,带动安庆文化惠民。安庆通过三年举办一大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一年开展一小节(黄梅戏展演周),成为安庆市文化惠民乐民的重要活动,既让黄梅戏国有剧团、民营剧团在艺术节上展示,有力推动了黄梅戏的创作与演出,又让安庆市民享受黄梅戏独有的文化气息,目前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像《徽州往事》、《大清名相》、《邓稼先》等一批黄梅戏原创大戏和《骄杨》、《红娘》、《闪婚》等一批黄梅戏原创小戏,荣获了部级和省市多个奖项。三是“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农民诗会、百姓大舞台、广场文艺天天演、皖城业余歌手大奖赛、中国·天柱山国际溯溪越野挑战赛等文化品牌受到安庆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二、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结构及存在问题
2013年以来,安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安庆市博物馆,内设10个部门,在职工作人员31人,平均年龄48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45%,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45%。但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相对薄弱,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文化队伍素质偏低、待遇较低等问题,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问题更多,影响着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安庆市共有1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15年底),对照《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有编制人员1至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应适量增加”的要求,如平均按2人计,应有编制人员336人,但从目前情况看,每个乡镇基本上只配备了一名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安庆市农民文化乐园(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56个,按照“实施标准”,“每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设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也应有256个公益文化岗位,但从现状看,安庆市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处于试点阶段,要配齐有岗位的工作人员仍面临困难。安庆市基层文化站普遍存在人员老化、学历低、职称低、数量少等情况,因此专业人才需求量大。然而当前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专业人才不好进的问题:一是按规定“逢进必考”,现实情况是专业人才过不了文化考试的及时关,而考进来的却是非专业人才。那些考进来的非专业人才如在写作方面稍微有点优势,就被乡镇政府甚至县政府抽调过去办公,这叫“专干不专用”。二是目前安庆市在人员编制方面“只出不进”,这也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进不来。三是乡镇文化站以及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年轻人要谈对象、要买房,一年几万元的收入只够平时生活,因此吸引不了太多的专业人才,即使有专业人才也是“心不在焉”。这叫“专用不专心”。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如何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专干不专用”、“专用不专心”等问题,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是按照国家和省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配齐、配足乡镇文化站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文化岗位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十一条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实施标准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法律规定,给予乡镇文化站配备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不少于1-2人,给予每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不少于1个。县编办要和县文化委共同制定乡镇文化站人才招聘方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尤其是对有文化艺术专业特长的人才可适当调整笔试和面试的比例,降低笔试的占比,加大面试的比例,从而精准录取合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的公益性文化岗位,当地政府要及时采取外包、项目制等社会化运营方式为社区配齐配足社区文化员、农村文化志愿者、乡村少年宫辅导教师等工作人员。
二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课程、专业”,“加强基层乡土文化人才建设。鼓励大中专生向基层一线公共文化单位流动”。2017年,浙江省委宣传部、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和文化厅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订单培养浙江乡镇文化员,招收的学生升学即就业,既解决了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匮乏的局面,也解决了学生升学的后顾之忧,创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的先例,此案例值得其他省份借鉴。经济发达的省份尚且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的问题,中西部省份更需要借鉴其“招生与招聘并轨”的做法,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努力。
三是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院校联盟,建立国家-省市-县乡-社区(村)四级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专-本-硕-博人才培养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十二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第五十四条指出:“国家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形成相对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层次很有必要。
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职业准入制度,设立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加大社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和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认知,形成人人争当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氛围,像教师、医生、公务员一样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受社会认可。
五是地方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待遇。一方面,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资待遇要不低于当地的乡镇公务员工资水平,保障他们的生活无忧;另一方面,可设立“基层文化艺术创作专项资金”,激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六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近几年,安庆市文广新局和安庆市教育局利用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黄梅戏表演专业的师资优势,开办了几期“黄梅戏艺术进校园”试点学校教师培训,为“黄梅戏进校园”储备了师资力量。2017年7月,安庆市怀宁县教育局主动和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展2017年怀宁县“黄梅戏进校园”师资培训,开设黄梅戏理论、唱腔、身段、实践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诸如涉及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理论与实践,同样可以利用艺术类高校师资力量为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较高水平的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
总之,只有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专心致志地培养人才,全心全意地稳住人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才能真正做到“专干专业专心”,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公里”才能真正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