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供给侧改革对西部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启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自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便成为“十三五”时期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沿边疆区域优势成为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如何面对挑战,迎接机遇,适应新常态,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专业人才,为区域和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成为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动力。
一、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过剩
近年来,西部地方高校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沿边疆区域优势,外语专业开设和招生人数显著增长,实现了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庞大。同时,西部地方高校发挥区域优势开设有相邻国家语言专业,配合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及区域发展对于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的需要。尽管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了一定规模,从供给角度为市场输出了大量人才,但培养资源却极为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造成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目前,西部地方高校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相对东中部地区数量明显较少,在教育部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西部地方高校仅有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评估结果为B+,西北师范大学评估结果为B-,其他高校评估结果均为C及以下。这就制约了人才培养高端化和精细化,影响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水平,造成外语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有限。
(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性制约
西部地方高校由于地缘、人文环境及发展历史等原因,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上存在很多缺陷。培养目标上,难以做到依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制订,如很多高校都提出了“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培养过程中却导致了外语专业技能薄弱,复合专业知识不深的尴尬现象;培养方式和方法上,缺乏实践性教学,忽视了市场对于外语专业人才实践性的需求;培养质量评价上,缺乏性和客观性,如很多高校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广泛采用“学评教”“就业率”的评价方式,却忽视了对于培养过程的监管,也忽视了培养过程中先进理念和先进方式的探索和应用,不利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培养人才选拔机制上,未能建立起超前培养或特殊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
(三)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缺失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西部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注重创新意识、突出创业能力。西部高校长期以来相对较为保守的培养理念、按部就班的培养方式,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导致在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机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固化模式,没有真正体现自身的特色优势和错位差异化发展,培养的人才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过剩”和“有效供给”有限就不足为奇了。
(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资金短缺与人才流失
近年来,中央政府对于西部地方高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西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支持力度较弱;西部地方高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能力不足及资金投入上偏重应用研究型专业,这些原因导致西部地方高校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资金短缺,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条件改善、培养师资建设及培养改革创新等方面都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级专业人才的积累,因为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的原因,近年来,西部地方高校人才流失甚至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学校经过多年培养的高端人才不断流出,在引进人才上也面临诸多困难,只能通过学校内部调整、校外聘请及向更为“偏远”地区高校高薪“挖人”等方式进行弥补,造成培养水平不能保障,培养师资队伍不稳定,几乎陷入恶性循环,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供给侧改革对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沿革先后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实用型”培养理念,强调外语专业基本功,服务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后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培养理念,强调多元化人才培养,适应开放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正处在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质量提升的转变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应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摆脱地缘因素不利局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契机,淡化地域印象突出自身特色,主动践行“国际化、开放性、复合型、多元观”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大变化,西部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实际来看,西部地方高校应坚持结合自身特色,努力践行符合自身实际的“外语+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境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上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可以通过校内联合培养,发挥校内师资及专业优势;友好院校特别是与发达地区高校间的校际联合培养,利用其他学校人才培养资源;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区域优势,抓住国家有利政策契机,开展国内外联合培养,实现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互通互联,实现培养效果较大化,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有效解决“高校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理念、使命而确定的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人才培养效果,是人才培养理念、使命的具体化。西部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理念、使命,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布局、师资队伍现状等,审时度势地确定现阶段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化、差异化品牌,扬长避短、发挥特色优势,主动对接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效避免现阶段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出现的“低语言交际能力、无专业技能”“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为社会增加“有效供给”。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有效供给”。在当前新的外语专业人才评判标准下,人才培养质量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要求转向多元化的评判标准,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在知识理论前沿、专业技能实践培养上本就处于劣势,就更应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上下工夫,充分发挥自身区域特色,淡化地缘劣势,创造性、多渠道、严谨踏实地开展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既然西部地方高校在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上不具备地缘和经济优势,就更应为外语专业人才创设学术环境优势,以及舒适的人文环境,增强自身吸引力,践行“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理念,使“人才流失”问题得到比较理想的化解,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障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国家在新时代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对于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结构性过剩、体制性制约、创新性缺失、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愈发凸显,机遇在于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有利于西部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西部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适时引领供给侧改革,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新审视自己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供给作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