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究

一、管理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

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从而适应职场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够实现,而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课程体系与能力结构体系的紧密结合,如果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但没有很好的体现在人才能力培养上,而且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所以,为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必须制定出一条合理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径,进一步明确本科生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应当形成的专业实践能力结构,将企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清晰地反映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开设都贡献于能力结构中的某一项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步入社会时应当具备哪些能力,这些能力都能够通过哪些课程能够获得,从而调动起同学们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专业实践能力结构的构建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结构的落实需要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应到的每一门课程或者教学环节上。专业实践能力结构的构建是由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三个能力模块组成。

(一)基础能力。基础能力是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性的知识,并对通用性的技能进行训练,进而为核心能力的学习打下基础。基础能力的训练包含了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对基础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及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是训练学生对计算机常用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思维,可以借助计算机完成本专业主要业务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基础实践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认识实习,从实践中不断吸取行业经验,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语言应用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英语语言等综合应用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母语清晰、的进行人际沟通以及交流,并能够在本专业的领域阅读外文资料。

(二)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将来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毕业生将来进入社会与其他就业人群竞争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该专业的核心技术,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种种问题。通过对该能力模块的学习训练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必备技能,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管理类学科的每一门专业都应确定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以管理类会计学专业为例,核心能力就包括了会计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会计凭证审核与编制能力;现金、成本、费用核算能力;财务成果核算以及企业财务决策能力。

(三)拓展能力。拓展能力指在校生通过相关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环节的训练而获得的综合能力。如对项目的策划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产品的营销能力等等,在项目训练中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进行协作,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进去、与人共事、争取他人理解、配合和支持并能有效沟通、调动和协调团队成员共同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和利用机会进行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利用商机筹划并实施创业计划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路径

为了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结构的落实,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大学生的在学校形成的专业实践能力跟企业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很容易造成毕业生与劳动力市场产生供需矛盾,因此,对于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进度的执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重视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使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可适当开设一些通识类的基础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防教育、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VBA语言程序设计等;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配以相关的专业课程,并通过实验实训教学项目的训练和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胜任职场的专业业务岗位;第四年重点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模块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加学生的就业的面。

(二)提倡实践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实现实践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独立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依托母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将知识的学习作为首要的教学目的,尤其是管理类学科原理理论的学习占用了绝大多数的课时,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逐步下降,使得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少,导致同学们对创新进取的动力不足。而管理类专业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能够尽快适应职场的环境就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大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让老师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改革上来,探讨项目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依托教学案例进行多技能的岗位互动训练,提高岗位工作能力,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能够愿意学、自主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管理类专业教学方面最需要我们学校改进的是实习实践环节不足,大学生就业最缺乏的就是专业实践能力。如果无法将专业的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操作技能,灵活的应用于职场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无法真正的形成。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及时,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为一体的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综合模拟实验室用来模拟职场环境或工作环境,打破各专业原有的实验课程划分,强化管理类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管理类的各专业都能够从中受益;第二、增加设计类创新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进行实践训练;第三、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与社会接触的环境,缩短学生的社会适应时间。

(四)完善实践教学成果的考核评价。长期以来,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重过程,轻考核的现象,这会使部分学生在专业实践训练中搭便车,导致一些实践训练或课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应注重完善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一改以往的仅仅由指导老师进行评价的传统评价方式,应将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多元化,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学生之间共同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这样可以使同学们从多角度分析评价自我,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对于考核评价应侧重对实践训练的过程评价,同时需完成一定量的实践训练成果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从而真正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宗旨。

总之,实践教学对管理类本科生专业能力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管理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是每一所应用型本科学校都应长期关注的工作,同时还应根据社会发展状况适时地调整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