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一、引言

在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目前我国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更是迫在眉睫。就英语教育专业而言,2015级开始,师范生不再直接取得教师资格证,而是要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师范生的优势遭遇重创。另外,英语教育专业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逐渐模糊,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专业建设缺乏特色,普通英语教育人才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成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科教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支撑人才培养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内在要求,要用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大学范围内的“科教融合”实际上就是明确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地位与作用,在科研过程中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寓教于研。科教融合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思维方法训练于一体,必然对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科教融合经常遭遇困境。

二、科教融合的困境

(一)科教分离,割裂教学和科研之间共存相融的关系

细究现代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大学的科研功能,最初是以促进教学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此后,教学与科研出现矛盾,“重研轻教”或者“重教轻研”,两者都背离了教学与科研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科教融合的理想境界。长此以往,教师教学缺乏理论和学术支撑,而科研水平高的教师将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方面少教甚至不教,寓教于研成为一句空话。

(二)教师缺乏科研热情

现在在高校教师中间,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教师中间有这样一种趋势:评上高级职称后不如“封笔”休息,享受生活;在青年讲师中间,由于高校高级职称编制有限,部分老师也就不再努力,放弃科研了。此外,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暇兼顾科研;科研工作耗时耗力,产出不稳定,教师无心做好科研;各类检查、评估、表格填写名目繁多,教师疲于应付,无力承担科研等等,都导致了教师科研缺乏积极性,难以出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三)教师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割裂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忽视人才培养目标,只强调研究的“学术性”,忽视对学生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完成论文撰写与发表之后,很少关注这些科研成果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能否发挥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很少考虑到其实践意义和实际作用,导致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脱节,无法发挥科教融合、寓教于研的作用。(四)教学科研管理考核机制不合理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科研管理部门以数字量化考核教师科研成果,而教学管理部门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日常工作,很少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指导教学。此外,高校在考核科研成果时,只以课题以及发表的论文作为量化内容,对于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出版教材、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教学成果奖等全部视为教学考核,而忽视了教师在承担此类工作时,实际上也在进行科学研究。

三、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语言教育,忽视科研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就英语专业而言,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培养目标为高级英语人才,20世纪80年代末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20世纪90年代末为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不管培养目标如何变化,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语言基本功和扎实的文化基础是英语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出发点,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就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条件也不符合,更不要说什么复合和创新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育采用的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课程设置结构单一,直接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尚可,但是缺乏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灌输教育理论,忽视实践教学训练

“英语+教育”是师范类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英语专业的区别所在。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专业将大部分课时、学分投放到教育理论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材教法等,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的师范生基本功训练。除毕业见、实习外,其他实践教学几乎为零。同时,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缺乏切实指导,特别是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形同虚设。实践教学的评估机制也不够科学,基本以上交文字材料为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备课、授课以及班主任工作等表现,无从考量。

(三)与地方基础教育脱轨

新课标实施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是,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却反应迟钝,专业培养目标、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材规划等与人才培养相关的环节未能及时调整,教师不了解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措施,学生更是对于基础教育现状一头雾水。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创新,导致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无法和市场需求接轨,甚至只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切重新开始,既磋磨了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时间成本的浪费。

(四)学生科研能力薄弱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不应局限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而应注重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教融合适用范围较窄,只针对比较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足以达到科研水平,因此科教融合的氛围难以营造,学生的创造性和科研主体性也就难以发挥了。

四、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法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英语教育专业应以“通识类课程+教育类课程+语言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四个板块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语言、文学和文化有效结合,并改变语言技能训练与教育类课程相割裂的倾向。设置数量足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要特别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和监督,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相关科研资源和研究手段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提高个人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彰显师范特色,创新考核模式与成绩评价标准

师范类英语专业应更侧重教师教育,重视师范生基本功训练;重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应用;重视英语教学实践。创新考核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以“教材教法”课为例,鼓励学生查阅相关专著和学术文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对于教案环节设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实地演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如粉笔字、简笔画、口头表达、英语歌曲演唱以及语言基本功等在此过程得到展示。教师要进行点评分析,设置答疑环节,拓展相关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总结反思,以利下次改进。学生最终成绩应以平时成绩+模拟授课成绩(语言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期末考试成绩按相应比例得出。

(三)与基础教育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开发科研项目

开展科教融合,必须以丰富的科研项目、科研实践作为依托。地方师范院校应与当地中小学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在此过程中,深入中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现状,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内容。教师可进行基础教育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将要从事英语基础教育的学生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相关研究,在此过程中,寓研于学,以研促学。

(四)改革科研管理考核体制,真正做到教、研、学相长

“寓教于研,寓研于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双方特别是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以确保教师较大程度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把科教融合育人成效纳入教学考核评估,打通教学、科研之间的通道,在职称评聘、考核时实现分值互认。此外,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并以或者调查报告作为研究成果,获得学分或者奖励。教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实现育人,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中实现能力素质提升,并以创新的思维和成果反馈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师生的科研积极性,真正做到教、研、学相长。

五、结语

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而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科教融合、寓教于研、寓研于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科研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践行人才培养职责,为基础教育事业输送的师范人才,助推我国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