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企业模具人才培养的新型学徒制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引言
近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快速,规模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及时大国。目前,国内模具制造业高速成长,我国模具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技术水平和附加值偏低。模具专业高技术服务人才缺口非常大。职业院校模具专业采用新型学徒制培养基地模式应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选择是采用工学结合、以理实相结合的工作任务为主线来进行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培养模具产业所急需的既精通模具生产加工技术又懂得配套模具生产服务的复合型模具高技能技师人才,从而对接生产企业人才保障的品质高效性。
2.研究模具专业新型学徒制模式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模具学科体系的发展
职业院校应当抓住模具转型的历史发展机遇,在现有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复合模具专业新型学徒相关课程,建立传统模具知识和技能体系与模具专业新型学徒相复合的新型模具人才培养体系。职业院校开展模具方面新的培养模式,不但有利于模具学科体系的跨越式发展,而且有利于模具技术专业实现“弯道超车”,完成由弱势向强势的转变。
2.2有利于复合型模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职业院校在传统模具专业教育体系中复合新型模具课程,有助于模具专业学员综合知识与技能体系的提升,有利于培养既能掌握传统模具知识与技能又能开展模具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式复合型模具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综合型模具高技能人才,不仅能满足传统模具行业的需要,还能应对新型模具带来的挑战,可以满足企业对综合型模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3有利于缓解企业对模具技能人才的需求
模具行业需要职业院校为其培养模具高技能人才,以适应模具向高技术集成化的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模具的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技术含量较高,传统模具从业人员无法完成精密加工任务,模具企业急需一大批专业的模具技术服务人员。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要承担起模具技术传播者的新角色,培养模具高技能人才,缓解社会对模具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
3.构建模具专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目标
3.1总体目标
遵循“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建设思路,发挥学院、企业各自优势,依托学院雄厚师资与教学经验和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生产流程,建设既具生产能力又有教学功能的实训基地,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两年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一个与模具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功能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集生产、教学、项目研发、培训于一体,具有教学载体产品化、教学环境真实化、教学人员工作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和考核模式多维化特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以此为依托,重点培养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熟练掌握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把本专业打造成“专业特色鲜明、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的品牌示范专业。
3.2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目标。建立领导机构,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逐步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入企实训和企业员工提升培训、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能满足本专业领域50名在校生或企业职工同时实训的要求,按照标准厂房要求进行建设。企业和院校共同出资购置相关设备,共同打造硬件环境的教学实训基地,同时,基地提供能容纳50名学员住宿和就餐的场地。
(3)模具专业能力目标。基地应根据企业对模具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主线,培养学员对模具原理、设计、加工、安装、调试、维修服务等相关技术能力为目标。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按照“一体化素质与一体化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德技双馨的骨干教师;通过合作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来校兼职,形成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最终打造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校企合一的专业师资队伍。模具新型学徒教学的开展应优先建设双师型模具专业新型的师资队伍,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专业建设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具备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高效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模具人才。院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将传统模具教师培训成为双师型模具专业新型学徒师资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建成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服务本院高级工及技师学生实习教学及区域内社会培训实践教学。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面向各企业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4.模具专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基地建设内容
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尽可能建设成与生产、管理、服务及时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实训基地成为:
(1)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及时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
(2)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鉴定基地。
(3)区域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广基地。·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
(4)相关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基地。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基地建设:
(1)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创新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基地以“校企共建”为建设模式,用于教学时是实习实训场所,用于产品生产时,是生产车间,功能转换便捷;以“生产共抓,育人同担”运行机制运行,实现校企环境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和办法,形成鼓励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训室按企业车间形式建造,按企业标准管理;建立“生产共抓,育人同担”的运行机制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监控与评估体系。
(2)硬件环境建设。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实训场地及设备设施建设,能满足本专业领域50名在校生或企业职工同时实训的要求。实训场地按照标准厂房要求进行建设,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建成模具设计区、模具数控加工实训区、模具电加工实训区、模具装配试模实训区和模具精密检测实训区。建立和完善学生公寓设施,能够满足院校实习学生及社会培训学员的生活要求。
(3)师资队伍建设。以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校企合一的专业师资队伍。具体建设内容:①学院聘请企业提供的企业、行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专家委员会成员;②安排专业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加企业提供的相应师资培训、技术指导、企业实践等工作;③企业派出高级技术人员,通过实训环境建设,教改项目合作,参与指导、培养学院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④企业与学院共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合作开展教学改革,专项技术研发,生产性、服务性实训环境建设;⑤通过开展培训、引进、轮训、评聘等形式,使所有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一体化教师;⑥制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管理制度,强化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的管理。
(4)生产化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构建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复合化的、工学结合的生产化实训教学体系,力争经过两年的建设与探索,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具体建设内容:a.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习实训与培训实施方案:经过反复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原来课程建立模块化、生产化实训课程体系,开发校本培训教材。b.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经过调研、与企业共同开发各阶段实训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与现场紧密结合,确保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就业需要的实训要求。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c.丰富生产化实训教学组织与管理内涵: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实训模式,主要教学活动在企业里进行,就学者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指导老师须是具有15年以上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技术骨干;②根据实训要求,将单元作业分成若干训练课题,每个课题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课题,由教师考核;③学生在基地实习训练考核合格,获得技师学院和方正汽车模具公司共同印制的模具制造工程师上岗合格证书,取得证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造1米以下的汽车塑料精密模具;④邀请德国专家(德国大众,宝马公司)常驻方正公司的外国工程师为实训基地学生、老师讲解国外模具发展情况、模具结构及设计理念等世界先进模具技术。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服务能力的机制建设。建成功能齐全的“产学合作中心”。提供品质的培训服务:利用专业设备先进、技能人才优势,服务本院及社会培训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模具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服务相关社会职业培训。具体建设内容:①服务社会激励机制:建立考核指标,实施奖惩激励等措施;②产学合作中心:以“产学合作”为模式,构建“产学做”一体化的平台,提升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③教育培训服务:年接纳本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100人次,为社会年培训200人次以上。·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
5.结束语
模具专业新型学徒型模具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模具专业学员综合知识与技能体系的提升,有利于培养既能掌握传统模具知识与技能又能开展模具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式复合型模具高技能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院在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具专业的学生上对高级能人才培养上已经验丰富一步,学员连续参加第四十二届,四十三届,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并一直保持第二到第五名的成绩,同时模具专业应届毕业生全部都被企业提前预定。只有坚持职业教育的优先发展,才能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真正崛起。在探索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之路上愿和各界有识之士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李岷.基于对现代学徒制再认识下体制机制构建的思考与探究D].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2]王兰.高职机电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02)[3]杨劲静.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及时作者简介:奚云赫,男,1977年9月生,2007年至今在宁波技师学院应用设计系模具组担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