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课程改革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课程改革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课程改革研究

一、“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是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两种重要途径

(一)推进应用型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我国经济强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我国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着重理论教育、应试教育、教育产品化、缺乏专业特色以及轻应用、轻技能培养等众多思想弊端。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1]。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显,教学改革创新迫在眉睫。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是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围绕实际能力培养是重要内容,是高校工作中基础性工作,不断寻找课程改革的驱动途径,进行改革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理论分析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称〔2015〕9号)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深化产教融合,能够看到校企协同育人体制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在学界,汪占熬等提出了建立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以解决合作中的主体目标多元化问题;宋志敏提出以项目合作为内驱力让政府、企业、高校之间实现协作共赢[3];周大鹏提出构建产业学院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4]等;这些研究分析了校企合作主体之间的目标、利益等各类关系,提出建设思路。同时,有关学者还就校企合作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5]、制度建设[6]等进行了研究,就协同育人合作的多元主体进行了分析[7],这些研究分析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内外环境构建及协调上,很有意义。另外,在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如德国职业教育“二元”制、美国社区化合作教育模式、澳大利亚市场合作化制等为我们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也提供了经验借鉴。

2.学科(专业)技能竞赛

近年来,学科(专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企业的重视,各类竞赛活动越来越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力图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企业参与是为了以技能竞赛宣传自身、推行新技能、选拔人才。吴庆国等对技能竞赛的作用归纳成双师建设、教学方法改进、专业设置等五个方面[8]。目前技能竞赛主要由政府机构、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主办或联合主办,由相关机构承办,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赛事依托的专业技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学科(专业)特征,它们有标准、可量化、能测量,具有检验性和可比性。把技能竞赛包含的内容作为应用型课程改革要素,将其对接相关专业课程或实训模块,进行教学过程、内容等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应用型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的构建

(一)用于应用型课程改革模式的资源要素

利用“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进行资源要素融入,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场所、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化等进行改革,建设应用型课程。

1.校企合作用于改革模式的资源要素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契机,引入社会、企业资源开展产教融合,使企业元素融入课程课堂。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要素有三大类,一是企业行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等;二类是企业的岗位能力标准所涵盖的方方面面;三是企业工作场地、实际生产线等。首先,企业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来源地,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进入企业顶岗获得锻炼,企业满足条件的工作人员也可以直接“走进课堂,教学相长”,成为“双师”教师。打破一门专业技能课一个任课教师的传统模式,校企合作共建课程,采用企业导师和高校教师联合施教的“企业导师+高校教师”组合方式,形成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企业导师数量上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他们到底怎么参与教学、参与那些内容的教学,由具体教学设计决定。例如一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可能需要企业从事人资工作的薪酬、绩效、培训等多个岗位人员参与,这些人员依据课程设计参与开展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课程或实训教学。高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承担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选取、理论实践划分、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及教育方针的贯彻等,是应用型课程改革的主体。其次,企业能够为课程改革提供企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和岗位工作地。岗位素质能力要求对接课程内容要求,可以是一门课或几门课或几个实训模块。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涵盖职业道德操守(含工匠精神)、岗位能力标准、技术工艺流程标准、工作流程标准等丰富内容。实际岗位训练与体验是应用型课程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岗位工作地是工作实施地,是生产线,是教学过程中“实景化教学”场所,只有企业能提供,高校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企业元素。

2.技能竞赛用于改革模式的内容要素

如前文所述,技能竞赛常以新兴或成熟的技术技能为对象,依据可测量性标准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拉动作用获得各方认可。技能竞赛有众多企业参与,带有很强的职业性,竞赛内容兼具新、实用和代表性。一个技能竞赛常针对一个学科或专业,基于学生实际能力要求的比赛模块源于专业技能,可作为实训或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其相关标准可以直接成为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其比赛流程可以转化成教学施教过程。技能竞赛带来的能力导向,将成为课程教学及训练的目标,指引教学方向;竞赛成绩将是检验课程教学成效的有力证明。将课程改革对准一个或多个技能竞赛,不仅使应用型课程设计事倍功半,还可以促进指导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应用型课程改革

驱动模式的基本框架以“校企合作+技能竞赛”为双驱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模式,是用两者所包含的人、标准、内容、环境场所、流程等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全程,实现应用型课程改革。这种改革模式以组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转变教学形式、培养教师队伍、探索教学方法等为核心。“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不仅能为应用型课程构建提供资源支撑,还能对课程目标进行检视,前者检视人才培养水平,后者检视短期课程效果。具体而言,校企合作提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企业生产技术、企业岗位场所(工作地或生产线)、企业工作流程(或作业过程)等五项内容对接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能力模块等五个方面。同样,技能竞赛将通过提供竞赛指导教师、竞赛技能标准、竞赛技能内容、技能竞赛环境(场地、模拟平台等)、竞赛流程等5个方面实现课程建设五五对接。

三、应用型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应用型课程改革双驱模式实践是内容到形式的变革

应用型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以充分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以及知识讲授“碎片化”理论等的思想方法为基础,在课程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技巧等上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设计,实现变革创新。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从2015年即开始进行的“幼儿英语能力实训课程”为例,其课程标准来源于校企合作四步流程;课程中心目标基于“编、讲、演、唱、跳、弹、画”7项能力培养;教学形式由游戏、模仿、表演、歌唱”等形式组成;授课教师由合作单位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构成“双师”制;考评验收借鉴竞赛流程进行实战实评、成绩区分。课程改革建设中,充分依托校企合作资源进行要素融入,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传授的“碎片化”、师生角色的“翻转化”、教学环境的“实景化”、成绩评定的“实战化”等“四化”要求,落实形式到内容的改革。

(二)应用型课程改革双驱模式是进行能力培养的柔性实践模式

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围绕能力培养来完成教学内容,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不是受限于“模式框架”、路线等限制的刻板理论性模式,是体现逻辑方法进行灵活构建的柔性实践模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灵活引入相关赛事,将赛事训练和专业模拟实训模块对接融合,改革“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将项目计划与设计实训模块对接省职业技能竞赛“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将备件物流模式设计模块,对接“物流传奇杯”赛事内容;将供应物流设计模块对接供应链运营管理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融入要素,以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的课程改革模式。基于院校的实践探索,本文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校企合作”“技能竞赛”为双驱的应用型课程改革模式,期待能为应用型课程建设带来价值启示。当然,双驱模式只是一种实践逻辑路线的选择,其核心仍然是以学生为本进行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灵活运用模式,与时俱进地把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积极融入课程实践,使其成为更成熟的范式存在,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参考文献:[1]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7-41.[2]汪占熬,等.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3]宋志敏.“项目驱动化”的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6):59-62.[4]周大鹏.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J].高教探索,2018,(3):105-108.[5]胡劲松,欧阳恩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构建[J].教育研究,2018,(1):74-82.[6]孙杰,周桂瑾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9-62.[7]张健.论高校合作多元主体的治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44-49.[8]吴庆国,陈祥梅.高职院校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赛—学·教·改”互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4.

作者:代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