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食品检验人才培养教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食品安全是人民关心、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中明确包含了强制实施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规定。因此,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社会对食品检测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对食品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标准。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新形势下,只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勇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和不足,深化校企合作,共创协同育人的教学新模式,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1]。
1.就业为导向,证书为抓手,大赛为平台,优化课程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也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应既能强化职业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既能满足就业岗位需要,又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以食品检验能力为主线,建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及创新实践课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终生学习做好必要的文化基础准备。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为后续核心技能课程的学习及从事食品检测工作打好基础的重要内容。核心技能课程模块课程根据食品检测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置,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2]。早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而且校内校外职业技能比赛引领课程设置作用显著,“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效果日益凸显。因此,在这两类课程设置上,将职业标准、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相互衔接,形成以基础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课程模块构建的培养食品检验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课程模块均包含专业基本理论又有专业技能训练,通过任务为驱动,项目为载体循序推进教学内容。同时,在课时分配上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特别是增加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等训练项目的有效课时[3]。创新实践课程模块,采用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创业创新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完成。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专业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2.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坚持“以人为本,育人育能,德育为先,教会做人”的办学理念,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下,学校与上海德诺产品检测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谱尼测试集团上海分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一方面邀请企业参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比如邀请企业工匠参与教学研讨会,与学校一起研究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实习岗位、人才需求信息等,实习就业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向各用人单位输送的实习生并推荐就业[4]。部分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联系密切的实训课程在企业完成,双师教学。如《仪器分析》课程实训在校内由于仪器相对落伍、数量不够充足,致使不能很好开展,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因此将此课程实训项目转移到了合作企业完成,4-5人为一组,学生在企业一线学习现代近期检测手段,完成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这些大型仪器的操作。真实的工作环境,先进的分析仪器,多样的实验样品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室仪器不足的弊端,又确保了每个学生能参与到食品检测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激情和实际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而且,企业师傅将食品人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诚信守法、责任担当、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带给了学生,课堂学习与现场实践有机结合,实验技能与道德修养相互融合,对无缝链接学生的实习就业,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就业为导向,走出去,引进来,多元化师资培养
随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食品安全检测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食品检测专业教师中也必须与时俱进,所以“走出去、引进来”在多元化师资培养中已成常态。一方面加强这些教师对企业的了解,丰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利于知识更新换代,职业技能提高,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工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与学校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任务,通过企业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把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融入师资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中,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会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整个专业的技能提升。企业带教老师对学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5]。
4.就业为导向,思政融合,润物无声,提升学生内涵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育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要求学生不但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除了常规的思政课程,我们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积极开发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资源,如通过时政实例引导学生就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局势如何打破僵局维护我国利益,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6],通过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公民责任意识等等。此外,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情操,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求企业安排一些具有较高品德、技术的工作人员作为实习带教老师,这对学生的技能素质,职业观念等方面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深入贯彻到实践课程之中。一方面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将工匠精神转变为实际素质。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更加直观的教育感受,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切实发展[7]。
5.结论
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食品检验人才培养是目前新形势下普遍推崇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多年跟踪调查我校食品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发展趋势良好。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达,其中专业对口就业率近三年都在85%左右,食品检验员考证通过率90%以上,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段致平,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现代职业教育,2015(15):18-21.[2]熊汉琴,翟英,李朝,等.高职食品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运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42-342.[3]刘丹赤,高月格,李秀娟,等.职业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6(24):14-16.[4]朱小立,陈旭,赵婧,等.需求为导向的《生化仪器分析及技术》教学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7(6):1091-1094.[5]黄燕,徐毅,孙波,等.高职食品检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内涵及培养运行措施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6(9):66-69.[6]于运国,张澍军.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4):29-32.[7]吴秀平.基于就业导向下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5):305-306
作者: 王文华 司晓晶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