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校企合作共建 “ 化工工业实践 ” 企业课程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共建 “ 化工工业实践 ” 企业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企合作共建 “ 化工工业实践 ” 企业课程

化学工业及其衍生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具有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大量化工类科技创新实践人才成为我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1]。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教育部推出在部分高校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重大举措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2-3],近年来,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各大高校广泛招生。与学术型硕士相比,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显著特点[4,5]。我校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中特别提出了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保障不少于半年的企业工程实践。目前,我校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招生100名左右,毕业的学生也在化工行业发光发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进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时间过短,在有些企业进行科研训练的环节流于形式等。探索适合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使学生成为既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型专业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校采取让学生“走出去”的策略,让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大程度的接受企业实践经验的熏陶,我们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增加“请进来”的教学环节,构建研究生企业课程,聘请企业导师进行企业课程的实施。2017年,我们开始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化工工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课程的探索,并获得了福建省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立项建设,本文就“化工工业实践”研究生企业课程建设的几点体会进行阐述。

1.课程建设的意义与思路

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召开及时次全国范围的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6]。2009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和研究所在招生的时候逐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整个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比例已达到24.67%[7]。教育部还要求增招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将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状况[8-9]。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研究生教育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进一步转变[10,11]。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两种形式,一是招收在职人员的非全日制学生,二是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全日制学生[12]。第二种形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迫切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本课程建设项目面向化工专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化工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人才,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和鼓励化工企业多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2.课程建设的内容

2.1课程建设任务

学院成立以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领导的课程组,对课程建设的任务进行定位,最终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化工工业实践”研究生企业课程建设任务是:为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我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研究生课程——“化工工业实践”企业课程,使学生接触化工企业工业化技术、企业文化、企业营销方式等,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适应化工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人才。

2.2课程建设举措

经过课程组成员的深入调研和讨论,我们确定了一系列的课程建设举措,具体包括:

(1)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及化学化工学院的共同指导下,将校企平台及院企平台等纳入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注重发挥企业负责人及其技术带头人的实践经验,组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化工工业企业课程,提高研究生的企业实战经验及创新能力。

(2)积极挖掘还未与我校进行合作的企业,邀请企业负责人及其技术带头人参与化工工业企业课程的建设和传授,发挥其企业实战经验,不仅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知识和文化,对企业也起到行业内的宣传作用,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通过“学”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校企之间的“产研”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产学研”循环。

(3)广泛发挥校友、院友及系友资源,邀请在化工行业中从事技术及市场等我校毕业生,参与化工工业企业课程的建设和传授,发挥他们对我校教学情况及校园文化熟悉的优势,结合其企业实战经验,为师弟师妹们在讲授企业知识的同时,也分享自己的企业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不仅让在读学生学习到化工企业的相关实践知识,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毕业前景明确化。

2.3课程实施方式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学过程实行三学期制,其中,第三学期时长为1个月,本课程实施时间为第三学期。在学校研究生院及教务处的支持下,课程组于第二学期开始筹划课程实施方案,组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提前与企业联系,确定第三学期上课的企业老师及上课内容,课程企业老师为企业负责人或技术总监。课程教学没有固定的讲义,每位企业老师上课前先将课件提交课程组进行审核,企业老师根据课程组的要求进行上课内容的把控,课程组建立课程微信群,每位企业老师上课前,提前将上课的课件在微信群里分享给学生进行预习。课程采取多位企业老师在第三学期合作实施完成。

3.课程建设的创新点与难点

校企合作共建“化工工业实践”研究生企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具体如下。创新点:项目组成员包括在校老师及企业负责人,在研究生教育中注入企业实际生产知识和文化,不仅让学生明确所学之所用,也进一步促进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难点:(1)挖掘参与化工工业企业践课程的建设的企业课程合伙人;(2)企业课程合伙人大多工作繁忙,授课时间比较难以固定化;

4.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福建省教育厅及厦门大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视及支持,对参与研究生课程讲授的企业专家提供课酬及出差补贴,指令研究生院、教务处及学院协调校企共建研究生课程的实施开展。项目负责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主持国家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9项,具备较广泛的企业人脉;承担省级创新创业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项,多年负责生产实习课程的讲授,熟悉课程建设,及时作者发表多篇教改论文,执有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岗位培训结业证,曾担任过工程硕士秘书。以上方面可保障改革顺利实施。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任重而道远。化工类院校只有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与方式,与企业紧密结合,产学研合作,增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提高他们的企业阅历,才能有效提高化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化工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1]罗卫华,陈建山,张新荔,等.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7(1):181-182.[2]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3]汤晓蒙,詹春燕.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10(5):5-9.[4]刘同娟,马向国.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50-151.[5]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76-79.[6]柴松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7]刘殿华,马桂敏,林嘉平,等.加强实践教学,产学研联合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J].化工高等教育,2012(127):11-14.[8]陈文娟,姚冠新,任中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2):44-45.[9]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305(11):84-87.[10]吴伟伟,程莹.MIT的化学工程教育:历史、现状与启示[J].化工高等教育,2006(5):76-81.[11]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48-50.[12]陈海宁.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研究生[J].化工高等教育,1990(4):32-33.

作者:邵文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