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而我国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要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效解决研究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和体系与时代脱轨、理论和技术与实践脱轨的问题。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把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教育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而高等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影响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在高等职业学校中,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薪聘请一些企业的高层到学校担任教师并且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去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实习,将理论充分利用在实践生活中,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也实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但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大学教育中,受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缺乏实践的场所和设备,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的比较缓慢,仍然位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化学类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我国应该加快校企合作的发展步伐,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开展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教学承担着培养符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人才的责任。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形下,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只有找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较大的优势是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吸收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相融合,将先进的技术充分应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使学生更快的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为基础,因此其必将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条件
1.探索新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制和教学计划。现如今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大多是侧重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教学计划的制订权仍然在学校,但是人才录取的决定权却是在企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和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标准具有很大的差距。按照目前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只能是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远远不能达到企业的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因此大学的研究生教学体制和教学计划必须从当今社会的需求出发,跟上时代的发展,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硕士学历不再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强有力因素。在此背景下,学校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整合资源优势,增强师资力量,开拓研究方向,着眼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实力。针对需要生产、教学和研究三者合一的专业,加强该领域学生的创新性综合素质,保持学生行业技术理论的前沿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合理范围内满足学生寻求学问、谋求发展的需求。与一些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和创造性人才的企业积极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收集整理人才市场信息,提早预知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做好新的教学计划。
2.企业打破旧的研究生人才观念。古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现有“学习好就是好学生”。企业在进行选拔人才的时候仍然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综合素质。整个社会公认上好大学才有好的发展,这种观念导致企业的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一头热一头冷,无法保障校企合作的经费和学校学生的实习环境,不能及时的进行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的研究生可以作为企业的储备性人才,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毕业即可上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所以企业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与学校配合,参与到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自己需要的技术性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3.政府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法制保障。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合作,相互配合。政府提供法律依据,企业提供设备资源,学校提供教学资源,缺一不可。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政策支持校企合作,但是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所以政府应该制定一套有关校企合作模式的规则,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正常运行。政府要采取措施,让企业在市场需求、教学方向和成绩评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政府应有相应的指导部门,指导学校进行学科调整,确定培养培训规模,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研究生的工作做好。将校企合作模式落到实处,在大学中进行推广,消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加深对研究生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
四、结论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今社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方向。培养高素质人才再也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教学为主,企业实习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的前沿技术充分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校紧密配合,培养出“产学研”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调查研究生的就业方向,请相关企业技术专家走进课堂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不足,让研究生到企业实地学习增加实践经验,毕业后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对企业生产、研发环境进行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学校培养与企业需要零距离,积极做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为以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宋婧.从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看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J].社科纵横,2007,22(12):163-164.[2]傅凰.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J].福建高教研究,2005,(2):5-7.[3]宋清波.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其实施途径[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03.[4]赵玖香.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概述[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5(2):13-17.[5]丁厚德.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3):50-54.[6]钟利红,邓之宏.校企战略联盟实施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11):38-40.[7]王崇伟.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238.[8]王敏,陈文斌.校企合作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作用[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3,(3):116-118.
作者:徐俊 侯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