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走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的十七大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培养出大批能适应并支撑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1]。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要求,2010年6月,教育部携手相关部门制定了“工程教育培养计划”,并在高校中开始贯彻实施。此计划的实施目标为:培养出大批高水准、高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实施年限为2010—2020年[2-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主要宗旨是为食品行业培育出产品研发、技术监管、品质控制、设备管理、产品销售等多面性的技术人才[4]。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人们大都认为此现象是人才供过于求导致的,但实则是不合理的供需结构决定的。在校所学与社会所需的知识相互间脱轨,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5]。随着高等院校教改和转型的办学理念的提出,“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渐渐渗入到各大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其宗旨在于,培育出理论基础踏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且具有执行力的大批应用型人才。本文作者就职的独立院校正处在转型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探索期,在调研了相关食品企业后,综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大部分农业轻工院校均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视科学而轻视工程技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日益明显,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不显著。在设置课程上,重视理论、基础课,而忽略专业和实践教学,充分表明专业技术人才在培养体系上的不完善[6]。近几年,经多次调研得出结论:覆盖面狭窄,综合性广度不够是多数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缺陷。设置课程大多基于地方院校的优势学科,本专业的特色和实践教学的需求难以体现。过于重视专业基础知识,而在实践实训方面,尤其在校企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明显存在缺陷是当前的主要问题。在建设及实施培养体系的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各门学科基础知识相互间的关联。在教学环节中专业技能培养难以满足食品工业对食品加工等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传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将理论教学视为教学重点,而将实践教学放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致使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毕业后,在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方面捉襟见肘。
(二)实践教学不充分
大多高校当前开展的首要实践教学内容为实验教学及毕业生产实习。在实验教学上,首先,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化学等专业课虽设有实验课,但大多为常规基础实验,不但实验课时比例小且学科间相互重复,致使学生无法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此外,独立院校主要以教学为主,绝大多数工科学科使用同样的仪器设备,而食品专业不具有专用性的仪器,且实验设备落后、陈旧,使得学生无法获知当前近期的研发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就毕业实习而言,首先,部分高校即便帮助学生联系了实习单位,但部分食品企业规模小,环境差;部分高校则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无法在实习中得到充分锻炼。其次,应付了事是大部分学生的实习目的,这种形式化的实习使学生无所收获。
(三)市场供与求脱轨
在培育食品人才方面,大多数农科类院校创新性意识差,使学生毕业后因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逐渐被淘汰。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通过对省内的几家食品企业调研后得出结论,实践性、实用性、操作能力强是目前市场对食品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学校的培养体系却与市场的需求大相径庭。因而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可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使人才与市场接轨,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进而满足市场的需求[7]。受访的企业认为,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是农业院校自主迈出“象牙塔神坛”,从而解决单一人才培养模式缺陷的重大措施,而低效率的培养及单调的合作模式仍然是企业不欣赏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理由之一。以上的种种问题必然导致大多毕业生“高分数、低技能”“眼高手低”。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举措
鉴于以上情况,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迪莉娅集团公司共同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订单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焙烤方向本科生,拟采取2+2模式(见表1),即入学及时、二学年,在本校完成国家教育大纲的学习,第三、四学年到企业进行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为期两年的实践教学中,学会学习、懂得实践、富于创新,最终达到学生在综合而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健全的、创造的人格发展目标。
(一)制订针对企业岗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即是培养工程人才标准的载体,又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时,校企不但要对课程体系层次模块化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在过去制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缺陷也要进行弥补,建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要将工程人才作为首要考虑的对象,将企业方授课内容及课程体系的精髓消化吸收,使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企业方人才的要求相互吻合[8]。在掌握了食品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后,着重在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具备较好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具有焙烤食品加工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应食品加工企业及相关部门生产加工、机械操作、技术管理与品质控制等一线工作岗位。
(二)校企深层次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合作目的单一、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时间不长久、且缺少互惠利益机制,以利益链为纽带,建立“双主体”和互利共赢的利益机制,与企业实现多方位、实质性和可持续的深层次合作。一是学校取得的科研成果优先优惠向企业转让;二是与企业合作申报课题,研发成果共享;三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学校负责为企业培训员工和研发新产品,同时实验室即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所用,解决了高校实验室硬件不足的问题,也为企业培训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互利共赢。校企合作联合创办实验室,拓展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从侧重于理论研究,到侧重于企业新产品研发,更可自主创新。打破了陈旧的导师一锤定音的选题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开展科研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了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共谋发展、共同探寻就业道路的崭新局面。
(三)企业提供定岗实践基地
学生的前两年学习任务在校完成,后两年则深入校企融合实训基地及长春迪莉娅食品有限公司定岗实习,接受《国家职业课程》,配合相关的练习手册,经过岗位实训阶段、领班实训阶段、店助实训阶段、店长实训阶段,毕业后的学生迅速成长为焙烤专卖店的店长,并作为后期职业经理的储备军。此方案从校方层面讲解决了毕业生的实习工资及就业问题,而从企业挖掘人才的层面来看,此举措不但使毕业生的岗前培训时间缩短,更降低了培训的成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此举措使校企双方互惠互利[9]。的店长会被企业挑选为带训师,担任见习门店经营管理机制的学习及成绩测评。每3—5名学生由一名带训师指导,带训师作为见习学生的师傅。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经过在企业的系统锻炼来获取的管理经验及经营能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个明确的定位。学生完成企业的实践课程后,进行鉴定考试,合格后由国家轻工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颁发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中专学生为国家五、四级,大专学生为国家三级)。在企业两年的实践结束后,学生可拿着焙烤业的就业推荐书到企业应聘,起薪点为3万元/年。在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可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如投资30万—50万元来开店经营,经营管理,年营业额能达到100万—300万元,以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10%估算,年利润能达到10万—30万元。
(四)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
1.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就操作技能而言,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高校专任教师熟练,聘请一部分实训基地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指导教师。他们给学生们带来了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实验方法及新的学习技巧,使教学质量及效果显著提高。聘请食品企业的博学专家担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完善课程开发及专业建设,聘请来自企业实践能力强的技师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并展开毕业设计。
2.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
具备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是工程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工程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较大特点为实践性系统化与集成性[10]。培养工程人才,对工科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经历,此乃培养工程人才的瓶颈。当前,高校教师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理论知识扎实,但社会实践教学经验匮乏。其结果导致在对本专业知识讲解时,只停留在理论,而几乎做不到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用实践指导理论,从而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寒暑假期间,学校应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到食品企业挂职,深入车间学习,在学习中认识领悟食品行业的精髓,将吸取的精髓融汇到理论教学中,对所教授的理论知识有个质的飞跃。
(五)校企双方联办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
目前,众多高校重视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部级证书的考取,而独立创办知识创新竞赛的能力却被忽视。试图通过校企共创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在开发学生各项课外技能外,还可将企业文化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
三、展望
企业的支持是培养工程人才的支持与保障,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与企业的深层合作,实行2+2的培养体系,将学生培养成会管理、懂经营、能训练的综合型人才,即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和合格的店长。职业创业———学生顺利毕业后,可优先被合作企业录用,开始自身职业经理人事业,参与门店的经营与管理;也可进行职业创业(开加盟店),学生与企业各出资经营,投资开店,分享企业利润,进行品牌加盟,通过“互联网+”把企业的蛋糕做大。
参考文献:
[1]吴启迪.中国工程教育的问题挑战与工程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4-7.[2]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工程师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3]高林.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7-29.[4]王立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科教论坛,2014,(1):121-123.[5]张惠琳.校企合作,探索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13(3):105-107.[6]和丽媛,孙松.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6,210(5):155-156.[7]费云生.创新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发展共赢[J].职教论坛,2011,(11):4-5.[8]陶志勇.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3):109-111.[9]马龙,张斌,许晖,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广州化工,2014,42(1):142-143.[10]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147(2):145-146.
作者:杨柳 吴淑清 邹险峰 胡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