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以需求为导向的电气人才培养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所需人才的缺乏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如何高质量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社会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1]。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社会服务型教育系统,理应肩负使命,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人才培养[2]。近十几年,人才缺乏除了与高等教育实行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保障有关之外,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互动缺乏制度化,导致高校无法真正了解企业所需,故不能增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本文在分析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各自需求的基础上,以商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需求分析
校企合作中企业有三种需求——教育慈善需求、公共关系需求、权益保障需求[3]。教育慈善需求是企业无偿地参与校企合作,是对高等教育重要价值深刻认知的行动结果,是强烈社会责任感驱动下的较高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赢得良好的声誉,改善公共关系。经济利益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校企合作的源泉。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和保障是追求盈利的必要手段。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权益保障和公共关系的改善是最直接的合作意向,主要通过高校提供技术和人才来实现。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旧设备改造、工艺流程改进等寻求与高校强大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力量的合作,共同解决各类技术性问题,并给予合作教师一定的合作性费用,这样可减少技术人员的固定工资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学生在企业实习锻炼,企业可以提前锁定人才、重点培养,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有能力关注和付出更多的教育慈善,逐渐把培养人才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稳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型企业通常在人财物的成本投入上更多,最主要的意愿是校企能够联合申报省部级重点项目,共同攻克产业前沿技术难题,并获得高校人才的优先选择权。人才是所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学院通过调研地方各种规模电力企业,最迫切需要的共同要素同样是人才。归纳得出,地方电力企业急需两类人才,一类是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类是能够扎根于基层、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二、高校参与校企合作的需求分析
对于高校而言,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和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学生通过学习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技术创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行和项目实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能力,有效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人才质量监控等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社会或企业所需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师入企学习锻炼,提高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强化应用型科研项目的合作和研究能力。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也可成为高校的校外实践指导专家,为学生指导竞赛或传授企业知识,例如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双师型”教师数量的增加和企业实践指导专家的补充能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不雄厚,学生生源质量一般,专业发展不平衡,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故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前,一定要考虑企业现实的经济利益。高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实力、结合学校定位,深入调研企业的切实需求,寻求能够实现将潜在利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办法和渠道,如高校帮助企业分解和提取技术问题,并由学校科研教师团队协助解决;高校将购买的电子纸质材料供企业技术员工免费查阅等。再精准开展校企合作,制订适合校企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赢、企业赢、学生赢、教师赢等“多赢”局面。
三、电气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制定符合高校发展、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植根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关键[5]。商洛学院通过广泛调研地方传统电力公司和新能源发电企业对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和质量反馈,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在满足校企双方多方面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通常包括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高电压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拖动等专业方向[6]。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具有地方行业特色的电气专业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时学分数和比例分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需要强化核心知识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兼顾创新能力提升、注重正确价值观引导、加强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要根据这些人才需求寻找到较大公约数。商洛学院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践课学分占比约为40%,理论课学分占比约为60%;通识课学分占比约为40%,专业课学分占比约为60%,并加大了选修课学分比例,增加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商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学生和教师人数有限,暂没有严格按特定的专业方向单独分类培养。根据调研企业对员工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需求情况,并结合学生对未来从事行业兴趣的调查结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围绕新能源发电、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等两个方向设置课程。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通过专业选修课模块实现一定的分类培养。
(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实践是验证和强化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力保障。校企通过深度合作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加强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制订实习、实训方案,构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不断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推动各类实践平台向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开放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商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一些地方大中型企业的资金资助或互利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主要承担部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竞赛服务、双师型队伍建设和企业技术问题解决等功能。
(三)校企合作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有利于校企常态化循环互动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还要结合过程评价;不仅要校内评价,还要结合企业评价。在校生在校内课程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质量评价以学校为主;在校生在校外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阶段,教学质量评价以企业为主。校企通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分析人才培养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不断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以进一步实现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而改革创新。
(四)校企协同加强制度保障
制订、完善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培训学习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校企持续深入合作的基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并落实责任制度。将校企合作工作放在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同时,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时,应明确责任和人员安排。健全校企人才队伍的培训学习机制。高校选配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与企业实际研发项目,共同开发科研课题,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校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担任校内兼职教师,充实优化教师队伍。校企共同开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研发新实验、实训项目。制订校企合作奖励制度,奖励校企合作工作的工作者和有突出业绩的院系。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专任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作为职称评定或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项。校企双方通过增加配套资金、减免项目管理费等规定,鼓励双方共同承接横纵向课题,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
四、结语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社会所需、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明确校企双方的阶段需求和长远需求,不同企业的个性需求和共性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做到精准对接,校企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协议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等合作性材料才能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索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和加强制度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终使培养的学生是学生所愿、高校所盼、企业所需的人才,推动校企合作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俊.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02):171.[2]李硕豪,陶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回顾与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7(03):1-9.[3]李少辉,焦授青.企业资源需求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关系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7-9.[4]吴迪.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8(04):164-166.[5]]王锴.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7(09):141-142.[6]张小娟,高蕊.电气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03):163+166.
作者:刘俊 袁训锋 邵霞 刘爱军 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