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方法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方法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方法研究

1.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的价值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尤其是电气能源的消耗过大。通过电气节能技术的改造,不仅能够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缓解温室效应、降低生态环境破坏,而且也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建筑电气节能遵循的原则

电气节能最主要的就是必须保障建筑功能的整体完善,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通过恰当的方式和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保持电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且对建筑设备进行优化配置,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电气工程改造过程中,找出无用或者是没必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少这部分能源资源的消耗[2]。

3.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途径分析

3.1照明系统的节能

首先,在电气工程节能规划设计时,最主要的就是保障照明系统满足视觉需求、照明标准及照明工具等相关的硬性规定,同时也应该选择紧凑型的荧光灯或者高效荧光灯,满足普通建筑的整体需求。其次,选择高效、合理的电气附件能够有效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例如:灯管中的电感镇流器整体的功率约为灯管额定功率的20%左右,而电子镇流器的功率则仅为16%左右;电子镇流器具有噪声更小、启动电压极低、质量较轻、不会出现闪屏情况等优点,利用电子镇流器取代电感镇流器能够有效减少镇流器功率消耗50%左右[3]。

3.2暖通和空调系统的节能

传统的空调仅仅是针对空气的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环境的调控不迅速,很容易造成人体不舒适。为此可以将舒适性指标作为空调的参数,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而且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对影响人体舒适感的环境因素进行的分析,并且将不同的环境参数进行快速的整合,保障获得相同的热舒适性效果,在不同的热湿环境中采取不同的空调设计,保障空调系统的整体运行质量[4]。

3.3电梯系统的节能

电梯能耗占据建筑总能耗的20%左右,仅次于空调、暖通系统。利用能量回馈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电梯的能源消耗问题,节电率达到22%~44%。3.4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供配电系统是各项电气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由于自身线路损耗问题,导致供配电系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节能设计时必须考虑线路传输中的浪费。通常来说,线路损耗与线路的长短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线路越长,则产生的浪费也就越多;在线路运行的过程中,阻抗与导线的截面积成反比,所以在线路缩短的基础上增加导线的截面积能够有效地减少线路损耗[5]。变压器是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在变压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也会造成变压器的三相相差过大,导致不必要的电能损耗。通过恰当的方式对电力负荷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变压器工作时的三相负荷保持平衡,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有效控制内部电压,避免负序磁场产生,尽可能地降低电动机的机械能耗,保障三相电压的有效平衡。3.5其他用电设备的节能风机和水泵也是建筑的主要耗能设备,根据其工作状态,由变频调速系统动态调整供给这些设备的电压、电流、有功量、无功量、频率、功率、功率因数等,达到转距与负载匹配,使其保持在、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4.电气设备管理

4.1设备的维护与更换

必须要对固件进行的分析,如果能够维修则必须要维修,避免直接更换而浪费材料。此外,很多更换下来的备件经维修之后还可以在其它设备中应用。

4.2培养节能管理意识

对于电气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节能管理意识,只有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节能降耗意识,才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恰当的方式来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水平。4.3其他用电设备管理弱电设备要想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来控制能源资源的消耗。加强弱电房的日常管理,下班后不用的弱电设备,必须关闭电源,避免浪费。

4.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通过EMS能够对电机进行在线实时监控,而且也能够实现电机短路、高温、漏电等故障的实时处理,为用户配电网络和电气设备提供不间断的保护,增强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保护用电的整体质量。

5.结论

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电气节能的整体效果,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军峰.关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34):179-181.[2]杨栋文.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有效节能策略分析[J].科技风,2018(36):99.[3]韩颖,谢欢.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的探究[J].居舍,2018(35):91+106.[4]夏鸣.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工程设计的问题分析[J].居舍,2018(35):104.[5]栾笛.高校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2):220.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花境设计要点分析董博洋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所(030024)

作者:王跃森 厦门勤奋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