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分析

当前,民办院校教师与公办院校教师相比,由于社会地位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平等,很难安心于民办院校执教,从而导致民办院校骨干教师匮乏、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顽疾存在,严重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党的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具有办学体制灵活,用人机制自主、管理严格、服务周到等发展优势,但缺乏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地位无法得到认可

社会上对民办高校一直缺乏认同感。由于在教师管理上长期存在“公办”与“民办”机制上的区别,一些部门和公办高校也规定公办教师不得在民办高校兼课,结果直接导致一边是相当多的公办高校因为生源严重不足而存在大量师资闲置,另一边在管理规范、生源充足、办学效益好的民办高校却因师资严重缺乏或不稳定致使发展受限的同时,人们也受旧观念和过去政策的影响认为民办教育层次和水平普遍不高,与公办学校在历史地位、队伍建设和社会声望上存在很大差距,直接导致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不信任和不理解,民办教师也得不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进而也得不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同时,民办高校教师也会觉得自身被“国家编制”排除在外,且自身的教育地位得不到国家及社会的认可,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明显存在弱势。

(二)国家和政府法制不够完善

就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民办高校教师的管理与民办高校的管理依然硬性捆绑在一起,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没有能够享受到公办高校教师所享受到的各种保障待遇,结果直接导致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直接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

由于公办院校教师享有事业编制,在教师招聘时要求更高,条件更为苛刻,使得大多数条件较好年青教师选择先去民办院校工作,将民办高校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再选择跳槽到公办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从“促进法”和“实施意见”等有关条款可以看出,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院校的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也关乎到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民办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纳入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与管理,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国务院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

(四)基本待遇保障偏低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存在明显的差距,多数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较低,直接导致民办高校教师产生失衡心理,同时,明显的对比反差直接对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另外,虽然民办高校为教师缴纳五险一金,甚至有些民办高校设立企业年金,但是缴纳基数往往为当地的低生活水准为基数,不能保障民办高校教师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品质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民办教师本身的法律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国家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部署也将难以真正落地。

二、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的建议

(一)建立民办高校教师选聘及编制设置制度

规范民办高校教师岗位管理,根据办学许可及招生规模,核定民办高校的教师编制,严格民办高校教师的准入条件,鼓励民办高校建立起自己稳定的教师队伍,民办高校的教师选聘纳入到人社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与公办高校教师的选聘统一进行。建立民办高校教师资源库,统一纳入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备案管理,民办高校之间的教师流动也统一纳入人社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备案流程。

(二)落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鼓励扶持政策,设置教师薪酬扶持基金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费用基本上都来自举办者出资。民办高校教师收入主要来自基本工资和课时费,其他补助津贴基本上没有,民办高校对教师以前在企业或其他私立高校的工作年限不计,入职后会按社会保障部门给出的职称等级表制订基本工资,自教师入职后计算校龄(即在本校工作的年限),校龄工资增加幅度也有限。同一职称水平,公办高校教师与民办高校教师实际收入水平相差较大,薪酬福利水平是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2016年底国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7年9月开始对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建议管理部门在落实非营利性高校的鼓励扶持政策时,专门考虑帮助民办高校构建教师队伍完善的薪酬体系,设置教师薪酬扶持基金,支持民办高校提高教师薪酬水平,联合社保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制定民办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加强风险防范的具体办法。

(三)完善高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低,退休后待遇低,使老师们担心自己退休养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国家了《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民办教师保障机制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完善高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鼓励民办高校按规定为教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改善教职工退休后待遇等指导意见。民办高校目前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高校教师依据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核算社保,公办高校教师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社保。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稳定质优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管理两类高校方面应当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建议政府牵头构建高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高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按照公办高校或公务员社保缴纳制度设计民办高校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缴纳制度,保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建立民办高校教师配套用房机制

建议政府在高校集中的大学周围、城区、交通便利的区域,投入专项资金,划拨专项建设用地,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在政府建设的人才公寓、廉租房、教师公寓等政策性住房中,使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五)切实落实涉及民办高校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以职称评审权下放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创造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公平竞争的环境,相关部门应切实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保障民办大学与公办大学真正享有同等待遇和权利,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曾先锋.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分析[J].江苏高教,2017(8):49-52.[2]陈玉芬.高校教师流动行为理论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3(2):42-45.[3]徐绪卿.关于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五大热点问题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7,17(6):1-6.[4]蒋茁,邓怡.高校教师发展需求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3):83-91.[5]王小利,刘霞.民办高校教师弱势群体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3(34).[6]王绽蕊,余佳.民办高校督导评价的问题与改善——基于焦点团体访谈的调查报告[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作者:李成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