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之上海实践探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之上海实践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之上海实践探究

一、创新城市的内涵

(一)内涵解析和基本特征

科技创新城市,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活动集中、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科技成果辐射范围广大、科技创新文化发达、科技创新氛围浓郁,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显著功能并占据领导和支配地位的城市。作为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是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科技创新城市具有8个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较大人口规模;具有便利快速的对外交通联系;拥有较强对外经济联系和广泛的全球市场;集聚一大批多样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吸引大量具有高研发能力的组织机构入驻;具有发达的科技中介机构和较高科技服务能力;建成国际著名的创新平台和空间载体;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创新空间模式和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发展实践在空间上对于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这一转型趋势都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如今,发达国家高技术企业区位选择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科技企业和人员开始追求多元化和生活品质,相对孤立的科学城和科技园区,逐渐转变为更加城市化和活力化的地区,并与大都市内城复兴的最新趋势联系在了一起。社区化特点逐步显现,科技创新与城市的关系更为紧密,如纽约硅巷、伦敦东区等。这些地区依然保持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产学研合作紧密,但更加注重城市服务,为居住和就业人群提供便利生活;更加强调功能复合,鼓励交流共享;更加注重营造优质环境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从国际实践来看,创新街区作为新时期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从根本上转变城市既有的发展模式。创新街区通过整合、平衡创新体系中的不同力量,促进城市与大都市区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强调混合功能特征与开放发展,显示出创新功能与居住、生活、商务、娱乐功能的空间融合趋势。如费城依托大学城和中心城打造的创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就业创业和生活环境,目标建设世界级创新城市。伦敦、柏林等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也正在回归都市,归根到底在于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城市能为创新提供多领域选择,提供创业孵化,提供多元的生活方式。

二、上海建设创新城市的目标定位

新时代上海构筑发展战略优势需要以城市全面创新为推动力、以发展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社会文化创新为依托,推动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利用创新重组各类资源以强化城市综合竞争力,锚固上海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一)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中枢

集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综合配置全球科技创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资源,汇集全球创新资本与科技金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格局。

(二)创新产业和新技术的策源地

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引领全球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引领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研发扶持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龙头企业。

(三)世界创新文化的传播中心

培育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文化氛围,举办跨国性的重大创新活动及全球性创新论坛,发展成为具有引领全球的科学理念、产业文化和商业氛围的创新文化发源地。

(四)创新机制和服务的战略高地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构建“人才+科技+金融+产业”政策链,形成覆盖整个创新链和所有创新要素的政策体系。健全创新服务机制,形成全方位的创新专业服务体系。培育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供多样化住宅、人性化社区、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便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网络。

三、上海建设创新城市的规划探索

(一)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在中心城集聚,打造中央智力区

中央智力区(CID)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出现在大城市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创新企业密集、服务配套丰富的中心区域,是以知识创造和研发转化为核心活动的城市功能区,与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一起,成为城市经济活力的核心。上海应依托杨浦、徐汇、闵行等高校集聚区,以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徐汇枫林生命科学园、漕河泾高科技园区等中心城重点创新城区为引擎,为全面创新集聚“源动力”,打造开放、跨界、复合的创新产业模式,构建全面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营造激发创新的浓厚氛围,完善引导创新的激励制度,向中央智力区升级,带动全市创新功能发展。结合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和工业用地转型的政策,加强对创新的支持,发展量多面广、规模适宜的嵌入式创新空间,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成长空间。加强不同类型创新空间的分类分级的规划引导,推进中央智力区内不同空间的特色化发展。实践:杨浦区自2010年杨浦区被授予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以来,杨浦区坚持实践校区、园区、开放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模式,围绕知识经济策源地与新兴产业引领区、创新创业集聚地与服务经济先行区、高端人才汇聚地与高教改革试验区、先进文化弘扬地与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四地四区”战略定位,打造上海市重点中央智力区。空间布局:杨浦区创新空间由五角场功能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江湾城国际生态社区、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及杨浦滨江发展带“五大功能区”组成,形成“多核协同模式空间结构”。五大功能区通过多核化的空间协作,形成相互支撑的创新空间网络。创新体系:杨浦区注重营造创新环境,加强功能建设,以强化整体创新格局。一是以三区融合模式,增强产学研的高效互动,共享创新资源,提高学术成果向市场的转化效率。二是打造发达的创新服务业,面向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孵化平台等功能,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金融功能区”。三是以特色创新街区为带动,全面提升区域创新氛围,如创智坊及大学路,以其多元环境和良好的氛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

(二)夯实创新基底,建设龙头型创新功能集聚区

提升上海市优势科学城、科技园等创新区的创新载体能级,以张江为引领,打造一批高能级的科技创新载体,集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综合型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进一步完善居住、交通、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等城市功能,将创新功能、产业功能及生活休闲功能融为一体,实现从产业园区到城市社区的功能转型,推进创新区“产城融合”的城市化发展。

实践:张江科学城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围绕国家目标战略,2017年8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其中明确:张江科学城规划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将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基础进行整合,转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和新产业的培育之地,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世界一流科学城。张江科学城的规划特点:

(1)强调开发、集聚,培育顶尖的科创能力。科学城规划集中布局和全力保障国家大科学设施的落地实施,形成北、中、南国家级科创设施、顶尖科研院所、实验室集群。通过产业用地转型等方式增加教育科研用地,预留未来科创发展空间,并设置多点分散、嵌入式众创空间,为提升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做好空间预留。

(2)突出融合、多元,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规划提出内外联动解决居住问题。通过内部增加住宅供给及依托临近居住社区,满足不少于70%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新增住宅全部用作租赁住宅,提供多样化住宅供给,以重点满足张江未来科学家和科创人才需求。

(3)定制化交流、交往空间,营造持续的城市活力。为满足科学家思想交流与服务共享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规划打造不同能级的交流交往空间,包括国际、国家级学术探讨、产品宣传场馆;研究机构、企业间的文化沟通及科研合作场地;学习、培训、技术支持等线上线下互助服务;以及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社交平台与场所。

(三)激发全域多功能的创新,培育新城和重点产业园区创新动力

关注大学城等创新机构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增强松江大学城、奉贤大学城等与园区、社区的互动,明确以创新主导,打造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依托嘉定、临港、金山等远郊重点产业园区,提高交通便利程度,完善生活配套,创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对人才吸引力,以智慧新城作为上海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上海创新在长三角的辐射、引领、示范、服务功能,拓展区域创新合作新局面。

实践:嘉定新城

嘉定区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是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也是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桥头堡。近年来,嘉定区通过智慧新城的建设,引领产城融合创新和驱动转型发展,在创新基础设施布局、创新产业提升、创新社区建设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升级: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嘉定明确汽车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全力打造世界级新型汽车产业中心。“十三五”之后,嘉定还重点打造了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两大高新产业;集成电路及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四大新兴产业集群。“两高四新”产业对嘉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区域协同发展:嘉定作为上海的西北门户,西与江苏昆山、太仓接壤,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而科创战略协同发展是连接嘉昆太走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嘉定目标打造创新技术策源地,进一步放大现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溢出效应;打造创新要素集散地,通过举办嘉定科博会等系列活动,以及创新创业街等载体建设,建立精准服务对接响应机制,为长三角地区企业参与嘉定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搭建平台;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地,促进各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共享。

在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推动下,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为上海发展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有效缓解由于城市公共资源紧张引发的各种城市问题,成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上海要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市,全面激活城市创新活力,带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引导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竞争。

作者:黄倩蓉 作者单位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