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艺术产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设计专业不仅要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学生,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综合素养,为我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及不足
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思维和个性化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环境设计工作中,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针对目前环境设计领域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环境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不足,需要进行改善。
(一)课程设置不完善
就目前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内容的问题。很多高校教师认为环境设计专业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在艺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重点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的讲解,以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但是实际的环境设计工作对环境设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难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环境设计人才。虽然有高校认识到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仅参考教材的实验项目内容,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很多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来说,不仅其课程设置存在不足,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很多高校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开展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教学大都采用实验方式,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仅仅使学生对某一范围内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难以实现环境设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水平偏低,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参与环境设计项目的机会[1]。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而言,教学资源是指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等。高校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配置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而且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比如,高校并未为环境设计专业设置合理的教师结构,使专业教师的配置存在差异,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对环境设计知识的整体学习;高校并未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这对于高校教师开展教学造成阻碍;高校教师仅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合理分配、加强环境设计专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高校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
(四)师资力量不足
在高校教师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同时,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很多高校现有的环境设计教师大多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或者刚毕业的新教师,这两类教师的教学优势均在于理论知识,对于环境设计实践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环境设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内容缺乏全面的认识,难以开展高质量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因此,高校需要聘请环境设计工作室的优秀设计人员,为学生讲解环境设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向学生传授环境设计工作经验,切实发挥出环境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2]。
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存在的课程设置不完善问题,高校需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首先,高校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进行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其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了解较为浅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性实验课程,并辅以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高校教师需要重点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高校需要保障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根据环境设计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基础性课程中的绘画课为例,高校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开设色彩Ⅰ/Ⅱ、设计素描以及素描等课程。以设计性课程中的室内外设计表现手法为例,高校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应用彩铅、针管笔等美术工具表现自身的设计构想;以综合性课程中的设计课题为例,高校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为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设计课题,使学生对环境设计工作有初步的认识,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
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问题,高校需要引进工作室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特色,进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切实发挥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实现环境设计工作室的创新。首先,高校教师需要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工作室的应用,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大一学生,高校教师可以将创新创意作为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环境设计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大二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将项目表达作为工作室的主要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对于大三学生,高校教师需要将项目实践作为工作室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大四学生而言,高校教师需要将创意作为工作室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循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高校教师需要创新工作室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将学生作为工作室学习的主导。在必要时,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老带新”的教学模式,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员带领新成员开展项目设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知识和技能的认识,还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提升[3]。
(三)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资源利用问题,高校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引进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全新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可靠支持,提升其创新水平。首先,高校需要整合硬件资源。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支持。以某职业院校为例,该院校从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入手,在校内开设了装饰材料实验室、陶艺实验室以及实验实训室,为学生的设计性课程及综合性课程教学提供支持。同时,该院校还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共同组建了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其次,高校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会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之前,高校需要全面收集教师的相关信息,如学历、教学经验和研究方向等内容,为环境设计工作室配备教学经验和学历不同,但研究方向相同的教师,丰富工作室教师的组成结构,实现高校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另外,在开展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为学生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和设计软件,确保学生可以实时了解环境设计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有助于学生环境设计理念的创新。
(四)采用“双师负责制”
在应用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时,高校需要采用“双师负责制”。在整合教师资源的基础上,邀请专业的环境设计师作为特聘教师,与高校教师共同负责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升实践教学的全面性,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基于“双师负责制”理念,高校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师需要在上述组成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合作企业的骨干设计人员,由骨干设计人员负责相关的实践指导内容,为学生提供工作经验,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工作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环境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时,高校教师需要将自身看做是工作室的负责人,将学生看做是工作室的职工,按照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向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有助于学生实习经验的积累,加深学生对环境设计岗位的认识,为学生的工作就业提供帮助[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需要提高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效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双师负责制”、创新工作室教学模式,切实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董智慧.“互联网+”环境背景下环境设计基础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2]匡丽春.环境设计专业中优质课堂资源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3]袁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J].才智,2018(19).[4]李慧敏,龙婷.环境设计专业基于系统分析方法的创新课程体系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作者:乔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