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图书馆是一个具有多学科、多功能的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与智库创新工程提供文献支持和信息保障。在当前信息资源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有效整合图书馆数字资源,利于党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学科数字资源作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其学科特征、内容分布、研究定位、服务主体、任务导向等数字资源的整合,是针对学科用户需求,通过合理类聚、融合及重组学科数字资源中独立的功能结构、数据对象和互动关系等,构建起标准科学的、高效优质的新的学科数字资源体系的过程。整合学科数字资源的可行性、适应性和科学性对党校图书馆供给学科数字资源的服务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满足党校系统教师和学员的需求,我们追求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与质量,努力实现学科间的协同合作、有效融合,做好学科数字资源的整合工作。
一、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现状
(一)以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建设规模为例
2016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校要抓住机遇,加强智库建设”。随着当前学科数字资源规模的逐步扩大发展,其结构展示、表现形式和区别类型等方面也逐渐完善。目前,全国党校系统数据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3家省、市党校积极响应并加入到中央党校图书馆“四大专题数据库”,有23家省级党校已经初步建成76个中小型特色数据库。以中央党校为例,现有印本文献135万册(件)。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重点学科文献和地方志文献的收藏居全国前列。近几年,积极通过图书馆的现代化硬件设施、信息检索系统、数字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检索和使用馆藏信息和数字资源,目前拥有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7.0》、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30个信息系统和平台。自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等8个特色专题数据库,拥有开放获取资源学术搜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等3大平台。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推广的大趋势、大环境下,要求传统图书馆必须要进行数字化改革,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由于数字资源使用种类不同,中央和省级党校图书馆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引进和购买的数字资源种类多,可选择性强,利用率高。而地市、县区级党校图书馆投入经费有限,无能力或很少外购数据库,可利用数字资源种类少,利用率低,发展滞后。由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合理配置数字资源,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优化数字资源馆藏结构迫在眉睫。
(二)以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智库为例
当前已经有部分学者对图书馆智库的建设服务进行了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在建设图书馆服务智库中,党校图书馆服务智库作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主阵地的建设力度较小,各类图书馆建设服务智库的文献研究数量偏低。如根据党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研究文献可知,党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不够重视新型服务智库的建设,并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智库建设中党校图书馆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功效认识不够清晰。但根据2017年发表文献增长趋势分析,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对党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引起重视。笔者认为,党校智库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部分,是重要的知识和服务保障。
二、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
(一)学科数字资源未得到平衡、充分发展
当前,部分党校图书馆在人员、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开展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工作。但是有的党校图书馆在这些方面就相对欠缺,各州(市)、县级党校图书馆的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党校图书馆在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时,或多或少存在技术设施落后、服务范围较窄、缺乏制度标准、馆员专业素养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科数字资源在其结构、规模、质量及使用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在全国党校系统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库、中国国情与地方志文库、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库“三大文库”建设方面,当前加入建设行列的副省级党校图书馆只有26家,建成的62个学科资源库从整体建设规模来说还较小。
(二)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协同合作水平不高
为了更好地跳出和跨越“信息孤岛”与“信息鸿沟”,打破资源壁垒,实现数字资源均等化利用,党校图书馆在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工作过程中,学科间要结合技术、资源、人力等因素,通过协同合作完成优化整合,促进发展。近些年,部分党校图书馆还尝试联合高校、数据公司等开展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进行协同发展。如四川省委党校图书馆在整合关于“汶川地震”的学科资源时就和相关数据公司(中国知网、维普等)及省内外党校和行政学院进行有效合作,效果良好。但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因职责、权限、利益不明确和分配不均而导致职责推诿等现象,使党校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协同发展受到制约。
(三)以往封闭、单一的整合结构与模式需要改革完善
大部分党校图书馆在整合学科数字资源时,没有考虑联合学科用户组建团队,在制定和调整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流程标准和内容时多是凭借以往经验,少与学科用户互动交流,对学科内容、动态需求及延伸也了解很少;加之各学科内容及用户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中,因此对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改变以往封闭、单一的结构模式,并加快各个方面的改革完善。
(四)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质量评价标准不完善
尽管党校图书馆经历了“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用户服务”的一系列转变过程,但仍未具体落实以“人”为本。一是对学科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比较重视,但忽视用户服务工作。二是在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过程中,多是馆员发挥主力作用,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团队中缺少教研人员和学科专家等,这对学科研究水平造成较大影响。三是学科数字资源整合中未注重用户群体的发声和方案建议,使得他们只是被动接受服务,无法贡献智慧。这些都容易对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标准和质量出现片面性主观性判断,导致评价不完善,对党校服务学科用户和整合数字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造成不良影响。
三、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对策
(一)统筹规划学科数字资源的整合发展
党校图书馆想要使学科数字资源整合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改善,需要从技术、人才、经费、制度等方面对其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优化创新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提升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的格局。党校图书馆还应在联盟基础上建立起覆盖省市县各级党校,使学科数字资源信息实现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机构。即以较先进的党校图书馆为样板,全方位有效融合各级独立分散的党校图书馆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资源收集、甄别、整合、审核等方案的制定,完善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内容,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及相关研究探讨。
(二)加强学科数字资源整合的协同合作
为有效提升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质量和效率,党校图书馆应根据图书馆自身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规划,并主动与高等院校、数据公司等加强协同合作,发挥社会力量中人员、技术、资金等优势,并加以合理利用。如安徽省委党校在对“安徽新四军研究文库”进行建设时,就利用图书馆平台使整合团队发挥了合作优势,降低了整合成本,为学科研究、人员培训、标准制定等工作和整合质量及效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纪录片、著作、画册等的有效利用,充分揭示了新四军历史研究的价值。
(三)健全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机制与制度
当前,丰富的学科数字资源类型和多元化的学科用户需求,需要党校图书馆在进行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规划时要匹配学科需求,使学科数字资源整合成效得到有效提升。还应根据学科数字资源整合的新要求,建立起以服务为主的整合机制及制度。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党校教研部门和培训学员需求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与教研人员及学科专家加强协同合作,保证数字资源整合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专业性。
(四)完善学科数字资源整合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对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的质量及教学培训服务水平都会起到良好作用。为此,对学科资源整合工作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体现出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效能,也要反映出学科服务能力,以保证党校图书馆与教师、学员之间的良好交流互动。要依据学科数字资源整合特征与要求,制定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兼容学科数字资源的适应性与规范性,集中反映学科数字资源整合的效率、效果、价值以及服务水平。党校图书馆还要考虑教研人员及学员的具体需求,利用当前的数字资源系统及时记录用户对资源的应用情况,继而对数据展开科学分析,以掌握较为全面的评价信息,完善服务。
目前,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已冲破了学科数字资源平台建设局限,主动与资源服务层面相结合,将学科数字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另外,党校图书馆学科数字资源整合不仅要考虑共性问题,还应针对学科需求开展差异化与个性化分层资源整合工作。对于数字资源的孤立分散、质量问题、利用率低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要进行研究探讨,有效解决,方可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1]毛丹.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地方文献专题库建设实证研究:以“安徽新四军文库”项目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1):99.[2]搜狐网.数字化转型,读这一篇就够了[EB/OL].[2017-12-11].作者简介:王玉丽,中共西宁市委党校,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