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课程探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课程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课程探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课程体系改革

1.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而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2.设计步骤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主要分为三大环节。首先是专业调研。专业调研主要是为了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切实有效地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体调研工作是充分了解行业与企业发展状况、趋势、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要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等。其次是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邀请的专家最好是行业、企业具备丰富经验与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技术骨干,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最后是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主要为了构建可以全面体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结构及特点

通过设计步骤构建课程体系可以真正意义上体现职业导向,课程体系是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并达到一定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应就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贴合度,根据专业工作逻辑,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安排,并依据岗位工作过程对学生进行具体化和个性化教学,基于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行为规范化,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4.改革目标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全面详细地规划应用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实现专业课程的创新与改革。高职院校还应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中深化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切实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要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中,把国家创新发展的理念始终贯穿到人才培养实践中,打造专业特色,寻找新型专业建设增长点,为区域化工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工专业技能型人才。切实结合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标准开发与建设、课程优质资源利用与开发、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力争有更具实质性的突破,争取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一流高职专业。

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教学内容与改革

高职院校应针对化工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化工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持续落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依据区域现代化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设计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情境训练相融合、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强化有机融合。通过行业企业实习、校内技能强化训练、企业岗位实习、毕业生顶岗实习等多元化实训方式,配置完善的、灵活的学期运行机制,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构建化工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工学结合教学理念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从根本上提高校内外专业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训练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形成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思路。高职院校应以典型化工装置岗位能力为切入点,贯彻落实课程体系和化工企业典型岗位能力之间的有效衔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引进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流程与工作任务等内容,并根据“一个中心、二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化工工艺岗位专业知识能力需求分析,制订并健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相关标准。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高职院校应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性为依据,切实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分层次组织并完善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专业课程改革项目与情境化教学实例分析。在各建设环节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优化并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内化吸收新引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层次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重,提高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践

高职院校在优化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实训功能,扩展新型实训基地。通过启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整合并完善既有专业实训资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配备有机和无机实验室、化工原理与模型实验室、化工仪表实验室设备等,进一步针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与改造。根据当前我国同类院校化工专业建设标准,榆林学院新建了模拟仿真工厂,基于化工仿真教学软件,添加了化工装置仿真软件,对化工实践训练中心进行了重新布局和优化,增加了一部分新型设施设备,并购置化工生产仪器仪表、自动化HSE教学比赛设备,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化工工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与技能比赛专项训练的多元化需求。学院通过定期更新实训基地,构建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仿真共享实训实习基地,以此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力。

(2)校外实践

基于既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通过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努力寻找更多有效的校外合作基地。同时,与技术先进、资质较高、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密切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学院还积极与顶岗实习企业进行合作,确保学生实习效果的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

(1)学院邀请了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加入课程改革队伍,充分发挥优势作用,还引进了很多年轻的新教师或者企业生产一线年轻骨干,构建完善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2)学院以应用化工技术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大对专业引导人与骨干教师的全面培养,通过实践训练打造专业引导人与骨干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程改革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并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学习与实践,扩展他们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水平与素养。(3)学院还完善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就职锻炼的长效机制,在专业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至少半年的生产实践训练,增强教师工作经验的同时,从根源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保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4)学院完善了师生共同创新创业的活动机制,积极培养团队内部成员创业、创新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整个专业课程改革建设队伍的双创实力,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师资结构合理、化工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一流师资队伍。5.教学资源和成果建设为了帮助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化工技术岗位实际需要,基于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既有传统资源库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整合,构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微课视频、专业图书等多样化教学资源库,积极推广专业课程建设成果,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质量的快速提升。高职院校还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教材优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工艺型课程内容置换与专业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组织完成专业特色教材编制,并组织编写校内实践训练讲义。同时,根据“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结合、四项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引进并开发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还应完成专业课程网络在线教学与考核评估,引用化工装置仿真教学实践训练软件,扩展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典型化工生产装置仿真教学实践训练项目,显著提高学生的化工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养。结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其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显著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丰富性、完善性。笔者认为,只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指导理念,通过深层思考总结,适时更新观念并加以创新,便可以探索出新的课程改革体系。现代化教育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课程改革时,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满足行业企业的职业化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1]周鸿燕、崔海燕:《高职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州化工》2015年第11期,第203-205页。[2]张艳君、王贤纲:《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年第7期,第259-262页。[3]魏星跃、陈盛明、李宁等:《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师理科学刊》2015年第1期,第106页。[4]赵志英、马桂香:《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年第8期,第56-62页。[5]易卫国:《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广东化工》2016年第43卷第20期,第225-226页。[6]曾飞虎、袁淑芳、李大刚:《微课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化工设备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林区教学》2018年第4期。

作者:李培艳 李建法 高玫香 杜松山 王晓艳;作者单位:榆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