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路径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研究背景
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会议期间举行的“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一流本科建设”论坛上,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认定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旅游管理大类共有4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一流本科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要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使命,把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
二、一流旅游本科教育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以“旅游本科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到100余篇参考文献。基于此,对文献进行分析,主要从旅游人才培养、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适应性、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地方旅游教育和国外旅游教育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中国知网以“一流旅游本科教育”为主题进行搜索,搜索到4篇参考文献:邱汉琴的《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新时代一流旅游本科教育建设》中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分析,发现学术界对旅游本科教育较为关注[2];张俊娇、姚延波指出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国际认证的新思路[3];杨晶晶提出了新时代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需要产业、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力[4];刘沛林从网络虚拟的现状与趋势、虚拟现实技术和旅游教育的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本科教育的新方向[5]。目前,以“新时代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没有发现相关的文献,说明高校还未进行相关研究。综合分析中国知网的主要文献发现,第一,大多从教学、科研、旅游行业等方面分析旅游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旅游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这些文献主要从全国不同省份视角来研究旅游本科教育,对各省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第三,能采用实证研究法来研究旅游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第四,能结合新时代智慧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第五,一流旅游本科专业的提出为我国旅游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总之,国内旅游本科教育虽然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系统性。研究新时代旅游本科教育改革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能有效提升旅游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梳理新时代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以进一步丰富旅游一流本科教育研究成果,促进旅游本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另外,根据时代变化,结合社会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新时代发展的旅游本科高层次人才。同时,研究新时代的旅游一流本科教育发展的路径,能够为其他专业智慧教育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发展。
三、当前旅游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人才供需错位
随着其他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交叉,也产生了更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市场需求空缺。旅游业是一项涵盖面较广的综合性服务产业,涉及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等多种类型的企业。然而,部分院校缺乏对旅游行业的了解,导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性,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学生综合实力薄弱,选择就业岗位时受到限制,出现“有业不就”“非本行业就业”人才需求错位等现象,难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二)校企合作较少,忽视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旅游业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施科学管理的能力。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部分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的接触较少,和企业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合作。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参与实践学习,在实践学习中掌握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然而,部分旅游院校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管理实践课、营销策划实践课、规划实践课等实践较少,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少社会实践锻炼。另外,部分旅游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场地条件简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只能依靠校外实习来培养,但院校又和旅游相关部门的联系甚少,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旅游教育工作者对旅游产业实际情况了解也不足,使得教学和科研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脱离实际。
(三)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部分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失衡,深度不足,专业课和非专业课之间、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结构失衡,必修课的比例远超选修课比例;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旅游本科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面较窄,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发展后劲。另外,课程内容叠加重复也是我国旅游本科院校存在的一类问题。例如,基础理论课程涉及经济管理类知识和旅游类知识,而旅游管理学类课程也大量涉及经济管理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各专业课存在知识重叠,酒店类课程涉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而旅行社类课程也涉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落后
能力与职业习惯的培养是旅游管理教育的深层内涵,它要求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经过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发现,旅游本科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缺乏参与式教学和职业情景的创设,不能很好地提升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学内容上,部分教师欠缺对旅游企业经营实际的认知,课堂教学强调理论,缺乏经营管理实际案例,教学内容与当下旅游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不符,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另外,部分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脚步,选用的教材研究型成果和创新内容较少,传统知识和理论内容较多,亟待更新换代。(五)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高学历、学术型人才,旅游行业经验较少。旅游管理专业对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由于旅游专业部分教师由其他相关学科转行而来,学科背景差异较大,除了缺乏专业知识,更缺乏与旅游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满堂灌输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缺少情景模拟和案例讨论等实践教学。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旅游管理这一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很难把握专业精髓,只能“纸上谈兵”,与行业实际情况脱节,不能适应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完全脱离市场的培养人才模式,容易使学生对旅游行业失去兴趣,造成其专业竞争力下降、动手能力差,就业率也不高。
四、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的策略
(一)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
新时代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要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振兴旅游本科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重视旅游本科教育,教师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旅游本科教学上,资源首先在旅游本科配置,教学方法首先在旅游本科创新,教学质量要在旅游本科显现,将优秀师资投入在旅游本科教学上,给每一位旅游本科生配备专业导师,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给本科生上课。高校要狠抓旅游本科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取消“清考”制度;将思政教育与旅游专业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卓越的旅游本科人才。
(二)发展“互联网+教育”
新时代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要把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要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改变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的改造。在教学中可通过智慧教学,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大力推进慕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和平台的运用,推动课程建设水平、实验室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鼓励学生多种形式学习,鼓励教师多种模式应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学习,让学生体验和经历实际工作的各种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完全了解旅游行业的真实运营状态。改善酒店实验室建设,争取实现实验室教学和酒店的实际需求之间的高度一致。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时代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从“教”向“学”为中心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学生管理,坚持“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等基本原则,抓好旅游本科教育教学过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线下教学、混合教学、纯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围绕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打造智慧课堂。
(四)将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概念被正式完整地提出来。2017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善就业结构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双创”背景下,为缓解旅游本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振兴一流旅游本科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创新创业旅游教育课程,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精心策划创新创业培养项目。通过旅游本科创新创业教育,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政教育贯穿旅游本科教育全过程,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首先,通过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双重教育。其次,督促教师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思政教育精神引领。最后,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保持对国家的认同感。
(五)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第一,规范教师聘用机制,聘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时要提高入职门槛、严格把关,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聘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主力,保证各学历层次的教师数量比例合理。第二,培养现有的教师,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机会;输送部分年轻教师到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先进的国内外高校进修和深造;鼓励旅游专业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攻读学位、进修等方式提升学历层次和继续深造;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师培养覆盖面。第三,完善教师考核机制,用量化考核的方式监督教师科研教学工作,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给予优秀教师相应的奖励;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减少因待遇等人为原因的人才流失。第四,旅游院校还可以建立健全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聘任制度,根据专业需要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授前沿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6-21(1).
[2]邱汉琴.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新时代一流旅游本科教育建设[J].旅游学刊,2020(5):1.
[3]张俊娇,姚延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国际认证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20(5):4-6.
[4]杨晶晶.新时代一流旅游本科教育:政产学研合作中不断提升和完善[J].旅游学刊,2020(5):9-11.
[5]刘沛林.从网络虚拟旅游趋势看一流旅游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方向[J].旅游学刊,2020(5):11-14.
作者:王琳丽单位: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