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前言一直以来,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都是高校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保证一系列的预算编制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资源,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新时期,为了确保一系列的资金可以实现专款专用,则更是需要加强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使高校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相关工作开展的科学策略[1]。
一、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概述
(一)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指将计划变为行动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形成一种具体的实施步骤。因此,预算执行也是完成预算收支任务中十分关键的步骤,更是整个预算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包括内部和自我控制这两种方式,其中,前者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控制,而后者是指每一责任单位对自身预算执行的一种控制和把握。预算执行过程中仍然需要注重如项目管理、数量管理、金额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方法,还要及时检查预算执行的效果[2]。
(二)决算审计
决算审计作为20世纪30年代由中央审计委员会针对统一财政的迫切需要建立的一种预算、决算的制度,先后对中央各个部门的各军事机关预算和决算进行了审计。具体来讲,这种决算审计也是项目审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项目在正式竣工验收之前,由审计人员依法对项目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准确性、合法性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评估。
二、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背景及价值分析
(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预算管理作为高校整体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教委《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颁布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在高校普遍开展起来。如何做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是当前内审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由于高校所固有的特性,其财政收支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所以长期以来,在审计部门开展预算审计等相关工作时,对预算问题的考量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并未对预算、决算进行全面审计。但学校内部应该完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的审计办法,使其适用于高校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更好地促进高校资金的合理应用与分配。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在高校中的全领域大范围应用,能够使高校的财务审计力度逐渐加大,提高高校各部门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了解与关注,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资金的高效管理。
(二)价值分析
1.有利于高校审计工作的合理开展
高等教育的计划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也是学校财政管理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等教育财经活动和审计工作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而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活动的实施,不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国高等学校财务工作的科学发展,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高等学校财务和教学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全面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做好中国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活动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内会计活动的合理发展,从而真正地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内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2.促进资本合理分配,完善学校财务管理
预算制度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即部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没有相应地全方位和合理化,在实践管理的过程中也逐渐和当今的高等学校财务发展现状相背离,极易形成各种问题。而加强对全国高校计划执行和决算审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也能够很好地进行完善和规范,从而使学校财政资金管理运营更为规范,从而避免相应的投资浪费或擅自挪用学校资金的情形产生。
三、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预算内容不全面,审计观念淡薄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执行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会计工作者对国家的财政决策不太熟悉,更缺少预见性,所以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大多数的高校审计人员,都是从预决算收支方面进行审计和监督管理,而无法对效益方面进行有效审计。当前的各个高校,随着科研、校企合作力度的加大,收支种类增多,财政预算与决算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使自身更全面,更适应高校的未来发展。
2.部门沟通少,与院系的协调性差
部分高校各院系不参与预算编制,而且高校财务部门对各院系的实际情况掌握不足,使得二者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内部协调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各院系的资金分配产生问题,大院系资金预算过高,小院系经费不足,从多方面制约了小院系的发展与进步,而大院系容易发生资金浪费情况,从而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审计技术传统化,无法适应财务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高校财政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化、智能化的财务信息管理提高了高校财务资金应用的效率,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却存在一定的技术滞后性,内部审计部门很多时候并没有与其他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主要审计方法为人工审计,审计的范围也较为狭窄,对高校未来效益的预测没有概念,导致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有的地方虽有计划制度,却形同虚设,可以任意修改,缺乏规范计划的基本理念。资金支出没有统一的计划与管理,随意性大,使用乱。资金投入的流向和管理脱节,资金投入体外循环问题严重,事前监管不严,事中管理不力,事后审计与监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成效不佳,既无从体现预算资金全貌,又不利于全面考查预算资金落实状况。
2.预算缺乏完整性
《高校财务管理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高校资金开支概念,并规范了“大口径”的适用范围,这样做就可以如实地体现普通高校资金支出的总体规模。高等教育计划基本是按照收入类型和经费用途划分而制定的,但对专用基金和贷款以及高等教育的办学存量资产的预算缺乏完整性。
3.对部门预算调查缺乏重视
高校内部的部门间类似一条平行线的联系,但横向联系性不强,部分高等学校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还不足,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财政机关的事情,而制定计划项目、制定管理计划都由财政机关进行,各职能科室也只是形式地参与、提出了几个单一的部门经费支出项目,事实上并没有对项目的长期性、科学化和连贯性进行剖析,也不能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人员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无法体现各职能科室在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4.对预算支出的效益性重视不够
在政府财政部门“大包大揽、重支轻管”的情形下,政府财政收支中违纪违规的问题越来越多,且目前政府会计机关还比较注重预算开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工作,对计划管理和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的很少,对计划开支的结构分析也不足。如对资源配置是不是科学合理、对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有无投入产出效益、政府费用管理制度是不是严谨科学合理、国家有没有对财政投入损失浪费等问题引起重视,未评估国家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合理性和实效性。
四、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要点及优化策略
(一)要点分析
第一,加强预算制度执行审计,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计划管理体系。各高等学校要强化预算制度执行审计工作,在计划管理方面投入人手,着力于预算支出审核;从计划管理实施成果入手,着力于计划执行的整个过程审核。通过审核,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管理工作标准化,推动形成现代预算管理机制。如设立由学校领导直接主管,由财政、会计等有关专门人员构成的高校预算管理机构,经过管理专门机构的集体工作,发挥有关专门人员的才智,对高校领导和所属各学校(部门)上报的计划,进行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研究、讨论,做好对整个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督导与评估,为高校领导的计划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第二,会计行政部门必须事前介入,力求提高高校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高校制订计划阶段,会计部门必须及时主动掌握高校和需要财务管理的单位所开展计划编制工作的状况,在科学化、合理度以及精细化等方面预先加以审核,并同时审阅其所使用的学校定额标准是不是真实、合理、科学和符合实际,及时提供关于完善计划控制的意见和建议,以争取使高校的综合财政预算控制科学、合理、有效。把校内所有收支均列入计划控制,并督促校内预算履行“大管理”职责,将校级与国内各部门经费实施“一盘棋”的控制,并确定各种财政责任人,以力求实现校内预算编制的科学和有效合理。第三,构建预算编制实施传递与反映网络系统,强化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测和管控,各院校都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在院校内构建以本校财政机关为中枢,上至院校管理层、下联各院系(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实施传递与反映网络系统。从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起,应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同:财政部门运用计算机系统对全部院校及所属各院系(各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计划实行即时监测,对各院校、部处提交的预算编制建议与规划予以分解、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院校支出计划草案。在实施过程中,财政机关也必须利用网络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校园运行情况中如果出现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的现象等,立即发出警告。所属的各院系(各部门)应主动协调,积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并形成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信息沟通机制。第四,做好费用开支的结构性分析,提高政府预算开支的合理使用效率。随着高校预算与投资管理工作的逐渐规范,预算经费的实际使用效益究竟怎样,以及能否取得预想的效益,也成为高校领导班子格外关心的问题。因此审计机关也将围绕费用开支效益问题,把审计的重心放到对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考察与评估上。即在检验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合规的同时,着重检验专项经费使用效果,检验这些支出能否实际作为基建工程项目、购买机器设备、接受劳动或者服务等费用,其实现的经济效益怎么样。通过对费用开支的审计分析,优化费用构成,使费用执行审计的目标逐步从真实、合规性向经济效益转化,进一步增强费用开支的使用效果。
(二)优化策略
1.用法律武装自身,完善规章制度
现如今,执行高校预算和决算审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该用已有的相关法律来武装自己,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结合自身能力特点,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内部建立统一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管理体制。在工作职责界定方面,高校应更严格地管理自身,把审计作为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工作,使财政相关工作都建立在审计工作的基础之上,从而为高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审计环境,使高校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想要在竞争中稳固自身,首先就应该把预算和决算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才能够通过审计质量的提高,达到促进学校整体体系发展的目的。
2.完善审计功能,增强预审效果
与国家的普通财政收支不同,高校的财政收支具有自身特有的性质特点,在审计时存在一些漏洞。而相较于国外,我国的高校预算审计工作执行较晚且发展缓慢,使得高校的财政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需要及时为其制定相匹配的高校审计(预审)模式,提升高校的内审工作质量,减少高校内部资金链矛盾,提高财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改进预审的应用模式,首先,要为财务预算与审计提供充足的保障,在学校的制度上和体制上给予审计工作足够的空间与职能,使其更好地实施审计管理工作。其次,必须让高校的预算和决算审计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预算和审计人员必须了解学校全范围的财政收支情况,并且对相关的财务信息实施摸底排查,确保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再次,高校财务部门必须更权威地把控审计的力度,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严格按照预审和决算的要求,杜绝人情管理,保障内审工作效率和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性。最后,高校的预审和决算必须建立在财政收支的基础上,从效益出发,提升教育资金在高校的利用率,有效制止教育资金乱用现象。
3.调整思路,提升内部审计服务质量
在高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相关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更加注重高校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并针对高校财政收支的一系列真实情况,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依据预算执行的工作要求,进行合理合法的审计监督,清晰地认识和了解高校审计工作职能,将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有效结合起来,从而确保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根据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政收支合理性、效益性等方面审计的综合性评价,增强审计监督工作的效果,使高校资金的收支更加规范,促进高校的正向良性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及决算的审计,在未来需要加大预算管理力度,并且编制合理的预算。更要确保高校内部的会计行政部门在事前介入,并及时调整思路,不断提升审计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够促使高校的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达标,并且促进高校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陶岩.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2]吴春婷.浅谈高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J].财经界,2014(21):259.
作者:郁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