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比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烙在人们心中的文化印记。由于不同国家在风俗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方面存在差异,这就使得饮食文化的内核也多有不同,在用餐习惯、烹饪方式以及餐桌礼仪等方面往往大相径庭,而译者的英汉饮食翻译则是中西饮食文化和英语翻译学的集大成者,以英语翻译为切入点来审视中西饮食文化,能够窥探二者在内涵、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帮助大众进一步理解、认识中西饮食文化。由杜莉编撰、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一书,以国际化视野和语言讲好中国饮食文化故事,并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书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对饮食和烹饪、文化与饮食文化、中西与中西文化、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这四组可能产生概念歧义的词语进行了细致解释。第二章对中西方烹饪典籍的特点、中西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道德法规中涉及到的饮食文献进行详尽描写和总结。第三章内容着眼于日常习俗、节日习俗、人生礼俗和社交礼俗的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其特点及代表性内容。第四章对比了中西饮食科学与历史,将中西饮食科学及饮食历史条分缕析,并逐一理清其重要内容、发展概况以及发展趋势。第五章以中西方的馔肴文化为主题进行比较,对中西方不同的风味流派特点进行描述。第六章对中西方间酒文化不同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举例介绍了东西方饮食文化中出名的饮品文化、茶文化、咖啡文化等。整体而言,该书对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详细对比,指出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内涵以及不同呈现方式,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西方饮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宣扬了中国饮食文化。此外,该书从英语翻译角度来探究中西饮食文化,为读者进一步了解、把握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全书的梳理,本文从以下三点来探究英语翻译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第一,饮食观念的差异。在中国,饮食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梦粱录•鲞铺》中记载百姓每日不可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无一不与饮食有关。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饮食逐渐由原先简单的填饱肚子发展至婚丧嫁娶、迎新送别、乔迁商谈等社交和礼节功能,同时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将职业称为“饭碗”,将受欢迎叫作“吃香”,将对某事的深刻理解叫作“吃透”等。此外,宴请的规模和形式也成为大众的待客之道,在其后的发展中,中国宴会的形式逐渐大于实用。而在西方,饮食仅仅作为生存和交际的功能存在,其认为“吃”仅仅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或是表示感恩、庆祝等形式,并未像中国那样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而西方宴请的规模和形式并不等同于待客礼节,在宴请过程中,主人仅准备简单的酒水和食物,将宴请重点放在轻松的氛围和多样化的形式上,例如美国的potluck(百乐餐),主人仅提供场所和简单的点心饮品,由每位参与者自带一个菜,期间大家可随意走动、自由组合聊天。
第二,宴会礼仪的差异。宴会礼仪在中西方国家同等重要,但因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国家宴会礼仪也不尽相同。从餐具来看。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大国,饮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西方则擅长狩猎,饮食以肉为主,两种截然相反的饮食文化形成了筷子和刀叉两种不同的餐具;例如中餐中的碗(bowl)、筷(chopsticks)以及西餐中的刀子(Knife)、叉子(Fork)等。从座位安排方面来看,不同的餐桌布局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中国讲究南尊北卑,在宴会座位上表现为坐北朝南的位置为上席、首座,而西方人认为靠近主人的位置最为尊贵;此外,中西方在妇女的座位安排方面也有所不同,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在用餐时不能与男性同桌,而西方则强调女士优先,在英语中多出现“ladyfirst”等词汇来彰显男女平等的理念。从用餐惯用语来看,中方用餐过程中注重语言交流的群体性和长幼有序的礼制,出现“多吃点”“尝一尝”等词,而西方则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在用餐过程中多使用“delicious”等赞美词汇。
第三,饮食内容的差异,这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饮食结构的不同。食物营养和美味是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不同,中国饮食讲究食物的味美,对其要求也达到了极致,通过多道工序和长时间的烹饪来实现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而食物的营养成分也在其制作过程中流失了;而西方饮食注重营养,在食物制作中考虑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搭配是否合适,能否被有效吸收,忽视了食物的色香味,故而其饮食大多千篇一律。二是烹饪方式的不同。西餐烹饪方式较为简单,主要包括煎、炸、煮几种,而中餐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炒、煎、水煮、烧、炖、涮、煨、蒸等,部分烹饪方式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这就需要译者根据烹饪方式进行补充或创新,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中餐还讲究食物的形状,故而在中国饮食的英译中多存在段(segment)、丁(dice)、丝(shred)、块(cube)等词汇。三是菜名的不同。受文化影响,中餐命名讲究风雅含蓄,借用典故、比兴、联想等手法来增强菜名的文化韵味,例如东坡肉、麻婆豆腐、樱桃肉、佛跳墙等,而西餐菜名则较为简单,多以原材料进行命名。因而在中餐英译中,译者往往尊重西方饮食习惯,将中餐的原料、烹饪方法进行直观翻译,使受众一目了然,例如RoundShapeFriedMashedShrimps(炸金钱虾盆)、BraisedMincedPorkBallswithBrownSauce(红烧狮子头)等。
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一书从英语翻译视角出发进行文化的探究,既为英语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又为饮食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因而具有极高的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佟星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