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战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微博”环境主要指代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环境,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子设备所承载的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影响,还关系着学生群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形成。
(一)冲击传统思政教育权威性
在“微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更丰富,接触到的外来文化产品更多,相应地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复杂性、特殊性越来越突出,同时,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在我国以往的思政教育中,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清晰,思政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依据自身专业学科理论、教学经验和较高的道德站位,本身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而“微博”话语环境下的网络信息时代,有着很强的去中心化特点,特别是在各类社交论坛上不会因为观点表达方的现实身份限制,约束意见发表,不同于思政教育组织者的说教者角色,在新媒体环境的交流主客体关系是平等的。不仅如此,“微博”环境下有着多元化的特点,其本身对不同观点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而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往往是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呈压倒性的态势,有着突出的二元对立特点,态度立场鲜明。而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学生处于价值观念未成形的阶段,自身的判断能力受心智发展限制,很容易产生偏激、对抗、局限、片面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加大组织者与主体的鸿沟
在微博环境的不断影响下,教育教学组织者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话语鸿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向大众化、生活化及时过渡。当前,微博、快手、抖音已经成为新时期网络话语的主要集中阵地,同时,也是青年学生网络非主流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这四个阵地具有极强的通俗性、娱乐性、草根属性和权威颠覆性,十分符合学生自身的阶段性特点,例如:好奇心强、接受性强。许多网络热词也逐渐影响了学生日常生活的交际用语,如:集美、绝绝子、奥利给等。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思政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在明确新时期立德树人目标的同时,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与时俱新,改变传统的教学言语组织沿袭方式,避免打造严肃性和规范性较强的课堂,确保有效融入学生群体,保证学生在平等、亲和、尊重的教学语境下接受新时代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传统教育方法效度被削弱
在“微博”环境下,以往的媒体传播机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活动影响力,教育、文化、经济的发展也要不断适应新媒体环境。不可否认,“微博”媒体已经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全面渗透,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模式的有效性被大幅度削弱,首先,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的思政教育模式,教师以单方面知识输出为思政教学,很容易形成“一堂言”形式,不仅无法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水平,还无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其次,无论是哪一学段的思政教育课堂都是班级集体的授课形式,通过对集中授课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很难吸引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而且难以充分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最后,新媒体环境还冲击了传统思政教学的载体,使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空白区域,教师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观念价值形成状态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能力、针对性把握能力以及定向引导能力被不断削弱,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重视网络新媒体环境与传播方式。
二、“微博”挑战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径
“微博”环境下的新媒体技术,从功能、作用、操作形式来看,不同于传统媒体,可以在不同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的登录并实时发布图文信息,上传视频或其他互动性信息。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传统思政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也为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了新契机和积极因素。各类新媒体技术、软件、APP本是并不具有价值倾向,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水平,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把握新媒体形式下的新机遇,探索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打破时空限制,拓宽教学空间
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条件,特别是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在时间、地点和组织形式上的局限性。当前,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已经全面开展到了线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对学生在“微博”环境中上传的思想动态和评论转发内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新媒体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此来更好地辅助线上教学,并通过直播、录播、小视频、H5小程序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复习和测评,有助于学生开展自我探究式学习,提高思政教学的实际效果。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成为新媒体平台的自媒体文化Influencer,借助微博、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视频频道打造全方位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阵地,提高思政工作开展的综合效果。
(二)把握学生动态,促进师生交流
了解学生群体的实际思想动态,是确保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与学生敞开心胸交流情感,做好思想工作,发挥教师科学生活学习指导和思想引导的有效路径。在以往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未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按照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缺少沟通交流互动,因而无法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的新型沟通联系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到那些平时在课堂中腼腆内向的学生,了解不同气质性格类型、个人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有助于开展针对性教学和分层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多种干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正面引导、对症下药,并给予学生更多关心,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内心想法,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如此,无论是单独交流还是集体交流,其成本和效率水平都能得到全面优化,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三)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者综合素养“微博”环境下,各类文化题材的广泛,有许多带有积极意义的信息,教师通过挖掘、筛选、整合可以进一步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突出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新媒体平台作为各种观念、意见和话题表达发起的聚集地,教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话题代入思政课堂,并通过课堂讨论,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使学生在参与讨论、表达观点意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有效地避免不良网络舆论和煽动性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客观冷静的思维模式。除了对教育教学内容的影响,“微博”环境下,对思政教育人员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学科最新研究、社会实时信息,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微博”挑战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把握机遇,拓展思政教育的新媒体阵地
就“微博”环境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冲击挑战来看,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正视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育新机遇,同时全面拓展思政教育的新阵地。首先,要着力打造新媒体思政教育教学与思想传播平台,并通过多种引导着重扩大教育思想平台在学生群体之间的影响力,思政教育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在保证“微博”平台的权威性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科学引导。其次,相关的思政教师也要开通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或短视频账号,将思政教育教学的内容融合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与网络热点内容,通过线上评论、弹幕以及私信留言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科学的参考性建议,使思政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并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范围,使传统思政教学课堂焕发生命力,使“微博”网络平台成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据点。最后,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官方公众平台和教师个人频道的良好运营,还要针对性提高相关教育与运营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通过及时更新新时期新媒体传播规律,进一步了解“00”后以及“10”后学生群体的在“微博”环境下的思想动态,重点关注学生所关心的领域、话题,从校园生活、学习考试、升学就业、情感天地等多角度切入,并结合“微博”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和学生受众的认知特点,将思政的理论性、权威性的话语习惯转变为更贴近学生的平等性话语习惯。同时,通过加强对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使其具备更专业的新媒体传播学以及网络心理学知识,帮助其更好地克服“微博”时代技术操作障碍,提高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二)更新观念,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养
“微博”环境下对学生新媒体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依靠直白的理论说教和刻板的规章制度,作为校方应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行动实践水平的渠道,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范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充分利用固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要充分整合“双微平台”、短视频及传统视频平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全面认识新媒体平台,开设相关的培养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出发,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应用观念,不断提高对自我的约束能力,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在充满诱惑、危险且纷繁复杂的“微博”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避免被低智化、娱乐化、低俗化以及煽动化的信息诱导,同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相关教职人员也要针对“微博”时代,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在正视思政挑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微博”时代下新媒体教学的资源,贯彻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以及因势导利的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综合教育素养。明确把握新时期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核心使命,通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观和教育观,全面推进新时期立德树人的主线任务开展,使思政教育工作在“微博”环境中保质保量地进行。
(三)完善系统,形成全面网络思政教育集群
在主动开通校方官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要进一步搭建学生、校园、社会的三方沟通桥梁。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主题的教育活动,加强线上与线下思政活动的联结,不仅要有专门的全媒体系统管理部门,还要有专门的答疑解惑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相应地,作为官方媒体系统,还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定期发挥相关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保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构建有效的学生沟通机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科学听取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当发生舆论性较强的事件时,官博还要加强对事件的综合分析,从科学引导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冷静、客观的批判性态度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开通二级学院、专业或班集体的新媒体平台,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故事进行记录,形成特色的班级宣传栏,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更多元,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优化“微博”环境中思政教育的集群效果。
(四)健全机制,为新时期思政教育保驾护航
首先,为了更好地面对新时期“微博”环境对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应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当前,新媒体舆论环境不容乐观,以“水军”“无脑伞兵”“公知”作为不理智言论的代表,严重影响了“微博”环境的风气,因此校方思政教育人员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分子。同时,加强对平台发布内容与评论留言的审核,及时清除引战评论,保证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清朗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制。不仅要与学生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还要明确思政教育的组合机构,加强对思政教育相关线上活动的运营,全面挖掘整合思政教育工作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后,还要健全互动激励机制。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对互动性高的学生用户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也可以通过转发抽奖的方式,提高官方账号的关注者数量,有效拓宽思政教育工作的广度。结语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媒体三巨头,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好地接受来自“微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挑战,相关教育人士必须要正视传统思政教学工作存在不足,同时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认知发展特点,并通过进一步探索“微博”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契机,深入探索新媒体平台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有效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登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互联网+隐性思政教育方式”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74-75,96.
[2]周芳检,姚厚胜,唐森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45):33-36.
[3]姬冬玲.基于思政教育理念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以新疆科技学院“每课三分钟”教学活动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177-178.
[4]唐慧慧.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7):35-36.
[5]马明玄.基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思政类微博”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2):23-25.
作者:唐莉 阮碧辉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