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某大学任课教师开展问卷调研,调查分析了专任教师目前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现状,为后续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改进目标和努力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有益启示。
一、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通过网络对某大学专任教师发放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519份,提交问卷教师人数占学校专任教师人数1/3,问卷反映情况基本可以体现出高校教师总体状况。
二、参与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年龄构成情况看,35岁以下教师占29.29%,36~45岁的教师占45.09%,46~55岁的教师占19.65%,56岁以上的教师占5.97%,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下年轻教师阶段;教龄主要集中在0~5年和16~25年,分别占比30.64%和22.74%;从教师学位看,博士学位以上占比有68.21%,硕士学位占比27.75%;从职称看,讲师等中级职称占比最高,为49.71%,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占比33.91%,教授等正高级职称占比10.21%。共有16个院系部门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有59.34%承担的是专业课教学,有25.82%的教师承担的是公共基础课教学,11.95%的教师承担的是院级选修课;所教授的课程以理工类为主,占比77.07%(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
(一)教师党员比例较高,对课程思政了解的人数比例高参与调研的519名教师中,中共党员人数最多,有379名,占比73.03%;教师对课程思政概念、提出背景和意义了解比例较高,76.3%的教师表示了解。不同政治面貌教师对课程思政了解程度比例不一样。表示“了解”的中共党员比例最高,为78.63%,民主党派居第二位,为68.97%,群众最低是70.27%;表示“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占比情况,民主党派占比最高,分别为27.59%和3.45%,群众居第二位,分别是28.83%和0.9%,中共党员占比最低,分别是20.05%和1.32%。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融入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达到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由于共产党员经常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及党支部会议等活动,学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较多,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及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相对了解比例就高于民主党派和群众。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提出概念背景意义有了解,知道课程思政是通过专业课程的教授,潜移默化地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敬业精神等家国情怀,达到政治教育功能,这也是今后教学育人努力发展的方向,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学校高比例教师了解数据表明,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和普及具有普遍性,有一定的教师基础。
(二)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性且在
主要教学环节中加入了思政元素对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表示“非常重要,应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安排设计思政元素”,占比61.27%;对教学环节中加入思政元素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2.29%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44.51%的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少部分教师在软件平台、线上教学等新式手段方面(18.5%)和课后作业(16.76%)及考试等考核评价(10.79%)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还有2.5%的教师在其他环节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如课程大纲的修订和新技术讲座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两个环节,也是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比例较高;而在软件平台、线上教学、课后作业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比例都相对较低,不足20%,在课程思政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教学手段方式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是一种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是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今后努力的一个方面。
(三)缺乏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相关教材,但教师编写相关教材意愿较高
在对教师所教授的专业课程,是否有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调查显示,67.25%的教师选择“没有”;仅17.53%的教师选择“有”;还有15.22%的教师选择“不清楚”。在对教师所授的专业课程,是否有融入思政元素和遴选相关课程知识点及知识体系建设的新版教材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选择“没有”(52.79%);但在对教师是否愿意编写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思政教材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教师表示“愿意”(53.18%)。调查结果显示,对所教授课程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及相关的教材建设还比较匮乏,还没有引起相关重视。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可以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的课程思政系统化、完整化,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效果;编写教材是一个复杂且艰辛的工作,课程思政相关的教材现有版本较少,也是起步初始阶段,与一般教材相比困难和盲点较多,因此,相关部门和学校在编写课程思政相关教材方面,应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更多教师编写专业课程思政相关教材,并对外推广,扩大影响力,促进整个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成立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课程思政相关的教材建设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四)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频率较高,对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涵盖较少
在对教师关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频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学期参加3次以上培训学习的教师比例达到54.34%,超过半数,可见教师参加思政理论学习培训的覆盖面和频率都较高;但在对教师所接受的思政培训学习内容是否涵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调查显示,54.72%的教师认为只涵盖小部分内容;32.76%的教师认为经常涵盖;目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频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参加培训学习的效果,但更多是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涵盖面较少。
(五)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或学习较少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据调查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的主题学习活动(70.71%)和党组织生活(62.04%)是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最主要的学习和培训形式,红色旅游圣地参观学习占比49.9%。在对教师是否接受过专门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或学习的调查结果示,66.47%的教师选择“否”;33.53%的教师选择“是”。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教师岗前培训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培训老师授课为主、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甚少,教学内容枯燥,应用性也比较弱[1]。可见,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形式单一,不够丰富和完善,针对专门的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还未普及,大部分教师还没有通过参加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主观意识,获得相关课程思政知识技能,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因此,在后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应加强课程思政专项培训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针对课程思政特点、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高校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能力,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
(六)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根据表1结果显示,教师认为所教授的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目前面临的在四个方面都有困难,56.9%的教师选择了由于课时限制,在课程思政元素量的把控上存在困惑;55.75%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课程思政相关的考试考核方式及评定办法还不明晰;44.83%的教师选在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支撑素材和案例存在困难;32.76%的教师认为不知如何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通过表1,在对教师关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帮助的调查研究显示,73.99%的教师认为是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方法;61.85%的教师认为是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教材;56.26%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内涵理念等前沿知识的学习培训;49.71%的教师选择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说课与评教活动。这四个因素,教师选择比例都较高,这也为高校后期在对教师课程思政培训方面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四、分析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必要性,应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主观认同和内涵认识,充分了解在所授课程中,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用,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2]。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提到,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3]。可以通过建立新型教师培训模式,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4],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培训内容的价值认同,对自身的不断反思,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将自身价值观点与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相融合,加强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落实到专任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创造课程思政相关配套条件,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发展
建设课程思政研究团队,设置课程思政专项研究经费,鼓励教师建设出版与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教材,加强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相关培训,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制定建设指导意见、总体方案、推进举措和分布实施等制度性文件[5],出台相关制度办法,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教改项目和研究课题,开展课程思政讲课比赛和示范课教学,加强高校间的联系和互动,举办高水平的全国性课程思政交流会议,搭建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的交流平台,加强高校间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的交流合作,建立考核激励政策,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学院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中,奖励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方面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加强高校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及全课程育人的氛围,从各个方面加强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
(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和学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普遍通过参加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涵盖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参加课程思政专项培训的教师比例较小,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地方,因此,开展必要的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和学习,全面推进所有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学科专业的教育功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6],是高校目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其中提到,要开展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7]。
(四)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比例差异较大,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但目前课程思政课教学现状显示,当前很多大学生在课程思政课堂上有很多不文明的学习行为,比如逃课、上课睡觉、打游戏和聊天等,这都是因为他们对思政课缺乏兴趣,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思政课堂上,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学习缺乏主动性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比较老套或者过于“高大上”,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思政课,导致学生不能为思政课精准定位。因此,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师应该注重在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过程中,巧妙设计思想政治元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基础,构建需求导向的教学体系,从社会热点和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入手,使他们能够在民族未来中看到个人的前途与责任,比如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要加强课堂互动交流,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针对性展开课程思政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上课技能,与学生互动和沟通你能,将思政元素巧妙的与课程相融合,发挥课程思政授业育人作用[8]。
五、结束语
以某大学为例,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知,调查显示,教师党员比例较高,对课程思政了解的人数比例高,教师普遍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性且在主要教学环节中加入了思政元素,目前缺乏专门的课程思政研究团队和相关教材,但教师编写相关教材意愿较高。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的频率较高,对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涵盖较少,教师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或学习较少。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困难需要提高完善。针对当前的现状,建议加强高校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创造课程思政相关配套条件,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专项培训和学习,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最终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服务于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参考文献:
[1]李玮.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1-22.
[2]周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65-68.
[3]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2)[2020-04-22].
[4]杨继海.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26-27.
[5]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5):27-29.
[6]周融,刘登峰,黄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9-12.
[7]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1)[2020-06-01].
[8]欧甜.“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65-66.
作者:周融 刘登峰 黄强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