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研究

引言民办高职院校园突发状况是指发生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内外的威胁校园安全的各种突然发生的情况,如果对其应对不善可能给民办高职院校带来不良后果。本文所要论述的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是指民办高职院校围绕解决处置校园突发状况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行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高度不确定性。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内容广泛、产生原因多样。第二,异常紧迫性。突发状况一旦发生,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和处置。第三,严重危害性。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危害性大,直接威胁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四,高度社会关注性。突发状况极易受到家长、社会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五,持续性。从突发状况的萌芽、预备到突发状况的发生,再到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恢复,都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一、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现状

根据相关规定,学校在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为厘清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现实状况,课题组对四川多所民办高职院校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各校园信息化建设形势喜人,在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整体校园安全观尚未树立,意识形态安全仍面临挑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各校都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融媒体在讲好校园故事、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学科西方理论占主流,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任务依然艰巨;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思想观念和评价标准日趋多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仍有抬头倾向。在建立民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监督预警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超前意识方面,民办高职院校仍然比较薄弱。

(二)校园网络安全主体职责不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网络是把双刃剑。近年来,网络不断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频发高发趋势。据安全狗啸天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数据,仅2021年4月份一个月就监测到300万个网站遭受了251738774次Web攻击[1]。据任子行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发现的移动恶意应用类型主要为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隐私窃取类。民办高职院校网络管理主体不清,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网络游戏的危害。短视频、追剧、玩游戏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此外,浏览不良网站容易造成病毒木马传播,对校园网络安全造成威胁。调查显示,各校每年平均发生网络诈骗3—5起,涉及金额上万元的1—2起,个别学生因身陷“网络贷”“校园贷”而不得不中断学业。

(三)食品安全防护体系较为健全,但外卖渠道风险剧增

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食品安全应对预案,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食堂经营管理基本有序。但学生却对外卖情有独钟。超过70%的学生表示曾为同学带过早餐或外卖;超过52%的学生午餐和晚餐都使用外卖平台,每天使用外卖平台的学生比例高达46%。在个别访谈中,有学生直言:外卖方便快捷,而且还比食堂饭菜好吃。校园周边是餐饮店铺密集之地,也是流动商贩必争之地。虽然国家不断强化行政执法和管理,但仍有部分商户在原料采购、食品生产和餐具消毒等方面把关不严,易引发学生不适,进而导致突发状况。(四)实验室安全管理日益规范,但隐患仍然存在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内外,存在大量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仪器。调查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章程,责任到人,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管理。然而,仍存在部分师生存在安全意识不强、不按章程开展实验、校外实习期间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五)学生之间纠纷不断,情感问题威胁校园安全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纷纷向省外投放招生计划,外省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区域差异、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差异易引发同学间的纠纷和矛盾。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现象比例超过30%。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易出现“三动现象”,即易动———容易冲动;互动———相互影响;盲动———从众行为明显,感情用事,行为极端,由个性问题演变为群体性突发事件[2]。由于缺乏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恋爱问题可能成为校园突发状况发生的导火索。此外,民办高职院校还存在对情感问题不够重视、家校协同乏力、寝室防火和校外安全事故高发等问题。

二、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不力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仍然不强,校园安全文化尚未形成

任何一项危机的萌芽都必然源于人们安全意识的松懈。整体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突发状况应对仍然处于突发状况发生后被动处置应对的阶段,不仅对突发状况预防监测缺乏建树,而且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有受访对象坦言,平时事情太多,根本管不过来,只盼着自己运气好点,自己的学生不出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对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存在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校园安全文化尚未形成。

(二)应对体系不健全、效率低下

在突发状况应对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制定了文件和规则,基本的应对流程相对清晰。但由于忙于行政事务,应对演练不足,导致在应对危机时仍然手忙脚乱、层层请示。在应对处置层面,主要表现为学校安全部门、学院和班级层面仍处于被动应对状态。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虽然成立了校园安全工作专门组织机构,但在实际安全危机应对处置中,各类安全危机事件仍然由不同部门负责,往往各自为政,部门联动协同仍然乏力。

(三)处置队伍建设滞后、能力不足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安保队伍素质和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体看来,民办高职院校安保队伍仍然存在着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体能不足等问题。调查发现,相关校园安全工作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只占12%左右,5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到60%以上。各校虽然有业务技能演练,但因次数太少,参与度不够,难以满足安保技能提升需要。同时,由于安保人员缺乏体能训练和岗位晋升机会,整体工作能力难以提升。

(四)班级治理能力不足、水平低下

民办高职院校班级治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辅导员个人管理素质和技能。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晋升通道不畅、流失率高、应届毕业生比率大。学校对班级治理干预过多,班级行政化倾向非常明显,以学生自治为基础的班级“三治”体制尚未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也是导致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甚理想

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的形式是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与活动等。调查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且存在应付检查、拍照留痕现象,实效性较差。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让班干部主持召开安全教育班会,安全教育沦为形式。学工和保卫等部门虽也组织安全讲座活动,但由于诸多原因,往往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并不好。

三、民办高职院校校园突发状况应对与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策略

(一)增强校园突发状况预警意识,强化校园突发状况管理主体责任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预防为主的危机管理意识。民办高职院校应成立突发状况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将校长作为校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加快构建和强化统筹协调的部门联动机制,压紧压实各部门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将突发状况的应对处置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应急值守,积极开展突发状况应急处置。按照危重等级划分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坚持按照相关部门突发状况应对处置要求,把握危机应对的“3T”原则和关键点危机公关“5S”原则,学习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成熟经验[3],及时回应家长、社会关切。

(二)严格依法依规办学治校,提升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法治化水平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和教育,尤其强化《消防法》《食品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校园安全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民办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用法律法规制度构建起校园突发状况应对的法治体系,严格照章办事、依法处置。同时,加强学生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律素养,筑牢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法治基础。

(三)优化校园突发状况应对流程,构建整体校园安全

文化2021年7月,四川省率先出台了《四川省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细则(试行)》。《细则》为民办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突发状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指引。民办高职院校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格执行。及时修订校园突发状况应对预案,完善校园火灾、水灾、踩踏事件、交通事故、大型活动、食物中毒、学生伤病等专项应急预案。对突发状况区分紧急程度、损害程度,采取不同级别的应对响应机制。优化应对流程,强化执行,严肃问责,对各部门、学院采取通报排名、面对面约谈等方式倒逼校园安全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加快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校园安全应对体系,构建整体校园安全文化。

(四)加强队伍和“四防”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处置队伍能力不足、技能不熟等现实问题,除不断加强突发状况应对处置队伍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外,还应该注意招聘或引进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注重安保人员的专业结构、体能素质和安全管理经验。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运用大数据、云监控等技术,运用安全数据平台完善校园突发状况监测体系。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主动仗”,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和联防,确保隐患问题及时发现、迅速清零,着力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同时,优化应对流程,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助力校园突发状况应对能力提升。

(五)加强班级治理,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和水平

树立“治校必治班,班治则校治”的治校理念,坚持以班级自治、德治、法治为基础,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班级治理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技能实训平台,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引导和帮助学生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游戏模拟、实操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切实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水平。注意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立场坚定的学生干部。发挥寝室安全员的作用,改变班级行政化倾向,确立寝室、班级、二级学院、部门、学校“五级安全响应机制”,加快形成以学生自治为基础的“三治”班级治理体制[4],以扎实的班级治理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

(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并对学分设置、专任教师数量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当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各校应严格按要求配齐配强师资。同时,可考虑将安全技能的培养纳入公共必修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安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民办高职院校可尝试开设“大学生安全基础”“大学生恋爱”及“婚姻家庭”等课程,打造安全教育主课堂。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运用融媒体、情景模拟、现场实操等形式,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束语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培养,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高质量安全保障。安全与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予民办高职院校的神圣职责。应对和处置校园突发状况,一方面要加快《校园安全法》立法进程;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整体校园安全观,按照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统筹发展,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校园突发状况应对处置能力和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构建新格局[EB/OL].中国网,2021-05-27.

[2]董雪梅.高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9(7):91—94.

[3]钱静.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危机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

[4]刘顺才.高职院校班级治理改进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19(1):134—135.

作者:刘顺才 唐娜 唐清荣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遂宁银行成都分行 吉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