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未来主义建筑设计和机器美学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未来主义建筑设计和机器美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未来主义建筑设计和机器美学研究

1未来主义和机器美学的概念和发展

自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产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的认知。这时就需要一种理想的形式来反映迅速变化的精神,这就是机器崇拜的诞生。当机器的效率和生产逻辑渐渐取代传统工业和装饰的发展,人们在机器中找到了不一样的审美价值。因此机器逐步成为自由的阶梯和发展的象征,而后机器美学逐渐形成。近代以来,在建筑领域,人们将现代建筑的全部进程作为一种整体发展来认识。例如达达主义、新造型主义、至上主义、解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都对建筑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而关于建筑发展的机器美学和未来主义在内的一些艺术流派也在这段时期不断发展和进化。机器美学这种代表现代性的观点慢慢被发扬,一些机器重工业产品成了建筑师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从而使建筑设计得以体现出机器产品本身的特色[1]。未来主义和机器美学的产生虽然历时不久,但的确影响了许多优秀的建筑师。包含未来主义的作品不仅仅是体现工业革命以后的时代精神,它们还从多个方面让人真实感受到了工业化和机械生产的强大。未来人类必将以机器生产的方式制造机器般的建筑。建筑是人类活动中不可分离的社会艺术,也是为人类提供庇护的住所和容器。现在乃至不久的未来,人类生活在机器的世界中,不仅需要适应机器,还要学会与之共存。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采用工业化的方式建造出的建筑形式不仅带有时代的烙印,并且也代表着对未来的探索。本文要探讨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完成了对机器从审美观念中的“丑”到“美”的转变。但是建筑界中对于机器美学的研究和未来主义建筑的探索,大部分认为它们是在工业革命高技派参数主义背景下的艺术思潮,然后逐渐形成一种普通的历史言说。这种特定的认知会导致建筑设计处于一种停滞的模仿状态,很难有高层次、深度的创新。随着人们对建筑艺术认知的逐渐变化,建筑科技与艺术的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所以,当下对于建筑学科来说,实现完全智能化、工业化依旧是建筑标准建造和设计的任务。但深刻理解机器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未来主义的设计精神,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2机械美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现代建筑设计在科技发展初期和新材料的不断更新迭代中也表现出机械美学的影子。例如最早的结构主义——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就使用了大量的、外露的金属钢,建筑就像一整个大型的机械零件般暴露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得到了开放的视觉效果,也让建筑获得了各种层次的、独特奇妙的效果。借助机械美学和未来主义在建筑上的思想和大胆的想法,可以在未来借助新技术,设计建造出更多独特的建筑[2]。机械美学和未来主义建筑设计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这也是其在近代获得西方教育者追捧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美学和未来主义的强烈的特点以及创作风格,使得它能够握住时代的脉搏,也同时借助自己的优势并且整合社会需求,为后续的文化更新提供了道路的基石和经验[3]。

3设计实践——AliRahim的教学作品概念解析

3.1作品概况

机器所带来的工业使命也已逐渐成为时代印记,多元化的社会也需要新的形式语言。目前研究此课题的建筑人员不在少数,AliRahim教授便是其中一名有影响力的学者。Ali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专业系主任,他的研究项目主要是运用未来主义的数字技术、参数化手段、机械美学探索建筑的设计和结构、形态。不仅仅是建筑的表面形态,从细微的构造到室内陈设布置,再到整体的建筑布局规划都是“优雅”的。每年他在宾大指导的教学作品主要题材都是以未来主义建筑设计和美学为主。本节利用AliRahim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研究课程——未来互联物流中心,作为案例来详细阐述如何从未来主义和机器美学方面来做设计研究。项目位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拟在设计一种新型的物流枢纽建筑形态,用于帮助受疫情影响而衰弱的物流系统,并保持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纽约甚至其他城市都需要重新整合现有流动网络,才能在繁琐且破坏经济增长的贸易壁垒中斗争。新的枢纽将提高纽约市作为商业和物流中心的重要性,使其与全球中心有更密切的联系。而传统物流形式一般都是固定的——大量运输、分拣、储存货物和行李(“金钱/资本”)。而这个位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新物流枢纽的设计,在物流系统的驱动下,将机场物流引至最前沿,将建筑变为物流机器,将物流与人文空间融为一体。将货物和乘客作为该航站楼的参与者一视同仁。物流机器的每个转轮和直线除了其本身需要的基础功能外,没有任何装饰,也不需要任何装饰。因此物流机器的造型是以简洁和明了为主的[4]。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系统,包括在空间和网格存储中飞行的水平和垂直传送带,设计拥有着本身的未来物流系统,其基本单元已带有自动化电机的转轮平台的形式。一个转轮平台有两个主要功能——分拣或临时储存货物,或两者兼而有之。每个车轮中的模块都按照航空货运集装箱的尺寸精确成型。通过排列在空间中旋转的物流单元组合在一起,引入皮带将货物从一个单元运输到另一个单元,将货物悬挂在皮带上。同时在单元之间,有封闭的机房,提供用电(图1)。物流系统一直是设计“物流机器”的驱动力。在项目中,运输模块被分为四组,占据了建筑的中心位置(图2、图3),每组有1~2台机组在地下旋转,以便卡车装载在系统中旋转的货物。运动被强调、夸大,并在视觉上暴露和表达在乘客周围。轮子所创造的形象,以及它们的运动也成为了一种奇观。车轮装置的移动、货物运输以及整个暴露的物流系统丰富了视觉体验。体验不仅限于视觉,还包括听觉、触觉、嗅觉,这是一种丰富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是机器美学的完整体现[5]。建筑外立面部分作为揭露内部物流系统的重要途径。设计外立面的主要模式是引入机械元素,包括明确的立体几何线条元素。通过简单却富有秩序性的机械语言、线性符号、齿轮模块等,使得整个立面的呈现富有震撼却具有极简的廓形和艺术感。这样运用纯粹的手法,包括精准的方式,连接了建筑的机器美学和它所处空间所富含的功能,形成准确却又独特的关系。同时在建筑的正立面,内部有一些模块组织会突出到外部表面,并随着表皮延伸。而建筑表皮的设计使用了机械材料,可以达到多重感官的刺激。并且,设计强调多重复合性和透明性,金属分隔的叠加、融合、折叠都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图4、图5)。伸缩进出的物流系统与结构表皮所产生的光影变化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图6)。并且不单单是外立面,设计也强调机器主义的内部逻辑,并能获得极端暴露。内部的物流设备和结构组织被重复和复制,用来传达表现当代机械时代的美感和思想。转轮运输系统的结构不仅有着数学的精密美感,同时以机器艺术的形式表达,形成了多重节奏美[7]。每个负责不同功能的、不同大小的转轮,在组团过程中除了功能的必须要求,也利用了多种构成方式,如对称异化等,进行整合和排布(图7、图8)。内外整体都把机器美学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方案在不破坏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对美学进行了极致的研究。正如前段提到的,物流一直是设计“物流机器”的驱动力,也正是未来主义的核心,抛弃人的第一视角,机械作为主导地位。建筑和整个功能完全融合在一起。机械物流运动被强调、夸张,并在视觉上富有冲击力。

3.2总结

本项目以物流系统和机器美学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相信通过强化机器的主导地位和运用新型科技,才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手段。货物在系统中是血液,人群在建筑中被视为皮肤,而物流传导设备是骨骼,通过三者的结合,最终构成建筑主体。随着机器不断更新,建筑本身被机器代替,成为非建筑形态。机器美学所代表的特定特征随着时代发展会成为人们新的审美对象。机器是人的创造物,它必然也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成为不可替代的产物。未来主义使得建筑的形式更加独特,虽可能摈弃部分功能,但是在美学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机械建筑空间的复杂性、细节的丰富性、结构的精良程度、装置和其反叛的结构形式语言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方式。同时机械美学还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极致追求和探索成果[8]。然而,运用机械美学的部分建筑所展示出来的成果部分忽略了除了美学思想的其他一些重要组成。如人文、地域历史等,从而给人一种冰冷的距离感[9]。总之,建筑设计与机械美学互动的历史逻辑体现在真善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美学对建筑式设计的更深、更广的参与。虽然这个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对科学技术超越其界限和权威的怀疑甚至否认,但我们也看到,美学艺术与建筑设计创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对人本身、时间、空间等终极范畴的质疑,重新关注建筑之外的文化元素。机器技术的创造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的,技术和美学本身没有对错。建筑设计师应该着重探索建筑艺术的表达和落地,正确地运用现代技术来展示未来思想和机器之美[10]。

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在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中,基于未来主义的机器美学有着很大的优势。它们基于理性思维,也能带来更为客观的社会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想象到机械和科技将从无机界向有机界甚至向人自身不断渗透。建筑作为一门机器的艺术,它所表现的精湛工艺和不断提升的建造手段正是当代人们对于未来时代的一种思考和诉求。机械美学和未来主义设计实现人对于未来建筑技术的幻想,这些人们的情感和思维也正是建筑学科不断发展的源泉。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大学Ali教授的教学作品为例,基于机器美学和未来主义进行尝试设计,通过分析社会需求和物流形态,将机器运输的功能设计到极致,并探索该理念在社会中更深层次的运用,为未来创新和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邹强.机器与图像——让·努维尔特定建筑学中的情境与诗意美学[J].新建筑,2021(06):34-39.

[2]常悦.机器推动下的未来主义与工业革命[J].西部皮革,2021,43(19):152-153.

[3]杨柳.关于未来主义艺术形式对工业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革,2021,43(19):131-133.

[4]练新颜.论机器对审美的塑造——从刘易斯·芒福德的观点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30(01):31-36.

[5]汪江华.机器美学与现代建筑[J].新建筑,2015(02):99-101.

[6]张浩.建筑作为机器——机器美学的建筑形式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5):7-8.

[7]王艺颖.服饰设计中的机械美学之力——以蒸汽朋克为例[D].南京艺术学院,2021(02):18-19.

[8]汪玮翰.浅析高技派的发展及美学理论[J].建材与装饰,2020(05):184-185.

[9]周舟,周姣姣.基于技术美学的建筑技术特征研究——以高技派建筑为例[J].中外建筑,2018(08):25-26.

[10]方晓风.建筑还是机器?——现代建筑中的机器美学[J].装饰,2010(04):13-20.

作者:刘耿哲 耿小牧 单位: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 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