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艺术设计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艺术设计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艺术设计研究

1文创产业背景下设计专业人才输出与输入的新要求

1.1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方向

首先,201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推广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结合实践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有社会担当,善于把创新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类人才也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主要培养对象,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班级教育内容也将全面纳入创新创业领域培养。结合本校(怀化学院)以建立“高水平、区域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宗旨和特色工作思路,深入改革,以培育“求职显能干、深造有根基、成长有后劲、创新具有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及创造性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因此,研究和实施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设计类学科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是建设出“高水平、区域性、应用型”特色的一流高校的重要内涵要求,更 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1.2市场设计专业人才新需求

其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出现一种全新态势,以创意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蓬勃的新态势。文创产业由于具有知识性强、价值大和费用少、污染低优势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同时在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必然趋势下,为增强我国软实力与竞争力,促进文创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尤为重要。而文创企业是文创产业最基础、最活跃的小分子,其繁荣才能带来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人才又是文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创造力决定了文创企业发展的速度,其中创造的核心便是设计。因此,大学作为国家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温床,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制订出具体的艺术人才培养规划,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的艺术审美才能,培养他们的专业性,为国家培养源源不断地的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求新是一种人类前进的心灵,是一种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力量。一座大国、一个民族唯有创新,才能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永远保持世界领先者的地位。所以,在中国文创行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我国对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要求,对高校产品设计学科的教改探讨与深入研究也非常有必要。综上所述,不管专业需求或是行业需要,培育创新型优秀设计人才、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教学改革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浮华无根

根据书本教材内容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是高等院校老师们避不开的上课内容,但是由于书本知识的有限性,特别在一味注重“创新”的当下,极易产生头重脚轻的问题,崇尚那些潮流的、现代的“新”事物,而摒弃我们自己本身就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场“新”与“旧”的较量中,我们似乎忘了“创新”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要实现“创新”首先离不开知识积淀,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是国家软实力之源,因此必须掌握本民族的先进文化,根植于厚重的中华民族历史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不仅应该做到对课堂教学的与时俱进,更应该加强对我国的文化教育理念的了解,增强人文自信,培养其爱国热情。但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视角和文创设计的创新视角都没有宏观的合理规划[2]。由于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足,思想也比较表面,并没有理解民族文化意蕴,于是设计出的新产品往往也只是盲目跟风、追时尚,根本没有民族文化的踪迹;又或者只是流于表面,肤浅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产品结合,未展示出文化自信。文化认识不够,就缺乏更深层次地了解文化底蕴,所以文创设社会更加肤浅。需要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认识到“创新”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凭空捏造,而是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利用起当地民族文化,进行实地调研。只有较好地掌握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后,才能创造出富有本民族精神特点的文创作品,以满足社会需要。

2.2教学形式保守传统

首先,教学模式传统。教师基本使用“老师讲课、学生听讲、学生绘制设计作业、老师批改成绩”这种传统模式进行章节教学,这样导致学生基本上设计每个环节都在学校进行,加之院校学生本身社会经历较少,接触的群体比较单一,所以无法很好地抓住消费者心理,故而学生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也就比较单纯,功能也不够完善,更无法真正接触到市场的检验。因此建议学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增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把社会上文创类专业竞赛也纳入教学,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们真正见识到各种形态的文创产品,同时加强学校和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把设计作业转变为实际商品,并进行市场检测,而不仅仅在学校的课堂里纸上谈兵。其次,授课方式比较简单。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场所多数时候都是在教师利用幻灯片放映课件进行教学,场地较为单一。如果可以针对具体知识点改变授课地点和教学方式,比如设置在博物馆、电影院、画廊、民族特色景点等场合,通过采用听、看、触等各种感官,就可以使学生们的感觉更为深入,记忆也会更加清晰。

2.3教师自身缺少经验

从我国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师资力量匮乏是大部分的院校存在的短板,同时也有着地方级高等院校老师实战经验少的局限,由于任职老师普遍年轻化,往往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就走进了教学的课堂,不仅存在着教学经验上的缺乏和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对市场的把握和文创产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光不够长远[3]。

2.4学生依赖性强

虽然教育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现实教学中学生都比较被动地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碰到难题,学生往往都不是试着自己解决,而是直接询问老师,长此以往,他们就养成了“拿来主义”习惯,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意识难以得到提升[4]。一味地追求老师的科学解答,全面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就很容易使学生缺乏“质疑”的精神,不会“质疑”就不善于“推陈”,更无法“出新”[2]。如果学生们缺乏发现精神,就体验不了“发现”的魅力,感受不到“发现”的惊喜,缺少“发现”就无法谈“创新”,也就更不能够提供优质的文创产品。

2.5学生创造力弱

从目前的产品设计教学状况来看,多数大学生都没有创新思想和创造力。由于学生在步入高等教育阶段以前,大多接触到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绘画”教学,更注重培养造型艺术才能,特点是形象逼真写实之类,当需要学员从“绘画思想”转换成“建筑设计思想”时,许多学生都没法迅速转化。创新能力却始终没有培养与提高。视野的限制容易使得他们在毕业后的技能更难以适应目前迅速成长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

3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3.1构建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

3.1.1构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与其到处寻找“别人的”文化,不如把自己拥有的先利用好,因此地方高校突破传统单一学科教学的束缚可在设计人才培养的策略时,从当地出发构建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线的特色教育与课程体系。在设计实践教学方面,讲解理论是恰当地使用当地文化事例作为经典案例来分析,让学生对当地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对当地文化进行实地调研、走访,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理解当地文化。例如,我院目前针对怀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在师生共研过程中进行跨学科全方位的学习和研究探索,并得到了湖南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和支持。

3.1.2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创新设计能力

大多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都是从设计形式、设计方法这些表层进行设计创新,而高等院校需要做的便是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创新设计能力。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以理解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从文化历史和渊源入手可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同时利用地方民族科研项目、课题将不同专业的老师、同学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跨专业的研究团队,让团队成员的思想相互碰撞,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民族文化的创新,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找到人们的需求与文化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出大众喜欢、社会需要的文创产品。

3.2推进设计专业产教融合

3.2.1校企联合,拓展企业课堂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计划课程,一般是指高校为了培育应用型人才,并培养学员的实践技能,与企业或政府部门联合打造的一种企业实践性平台,利用资源共享方式来实现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指高校的高校教师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意愿,共同引入企业项目,由高校教师把企业项目纳入课程,并引导学校教学团队来进行企业项目[5]。在校企合作计划中,以提高毕业生解决的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通过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利用企业的实践性平台,毕业生能够尽早对接自己的从业工作,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和企业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在解决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校采用这样的教育形式,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公司充分运用了毕业生的想象力、创新力,给公司的设计制造过程带来了新鲜的生命力,从而达到合作双赢的理想化状态。

3.2.2以赛促学,关注各种文创大赛

现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都有文创类大赛,把这些项目和产品专业课程相结合,结课后就可以进行创作竞赛。学生通过参与大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比赛能力,提高紧迫感水平,在文化创意作品上也要更仔细,做到精益求精,作品才有机会被大家选用。由于文创产品的项目数量众多,平台空间很大,所以借助专业网站就能够把产品介绍给更多人,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优秀人才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家互相学习借鉴。以大赛为平台,将学科竞赛、课堂教学、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训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成功探索了一种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高效地训练学员的创新思想、实践意识以及创造力,对他们的整体素养层面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训练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满足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3.2.3引进人才,让教师与设计师分类授课

让教师与设计师都参与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们和设计师针对各自专长的方面能够进行分类上课,在设计知识方面可以由该学校本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同时在实际的艺术设计实践项目中,也能够由有着较多实践项目参与经历的设计者进行引导,他们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根据现场状况对已有的设计理论与知识系统进行适时合理的调动,从而可以让学生的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当中,这样使得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教育水平与在实际运用能力上都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

4结语

发展中国文创行业需要培育艺术美术设计专业人才,为更好贯彻可持续的人才发展的方针,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更要对艺术与设计学科教改的方法加以探讨和深入研究。本文以文创产业快速发展为背景,从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切入,深入分析目前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全面、教学方式上过于保守传统、教师团队建设缺乏前瞻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等对策,期望对推动当前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育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5:6-8.

[2]娄颖杰.文创产业背景下高校产品设计专业的教改实践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83-85.

[3]陆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艺术教育,2017:133-134.

[4]郝培培.文创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改实践模式研究[J].大众文艺,2020.187-188.[5]卜俊,沙强.“双创”背景下高校皮革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探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0,30(04):82-87.

作者:舒鹦姿 马海平 陈成 单位:怀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