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提升艺术院校本科论文质量思考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提升艺术院校本科论文质量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提升艺术院校本科论文质量思考

一、综合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现状

毕业设计(含毕业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的系统性实践项目,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包含设计(展演)作品和创作文案写作两大核心任务,前者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后者重视理论理解和学术能力。两者互为补充,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成果的综合性检验。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是综合艺术类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与核心。笔者在多年实际教学改革实践及对国内多所艺术类院校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调研的基础上,以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为核心,深入剖析艺术类院校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投入不足、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不完善、毕业设计管理粒度粗放等方面。
1.师资与指导教师教学导入不足

目前,高校普遍面临师资紧张的问题。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00余人,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00余人。而本科毕业生每年约有2000人,面对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造成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教师普遍需承担教学和科研两项核心任务,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投入不足,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难以保障。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知识系统化解决特定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活动,其质量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高度相关。因很多高校师资的不足,导致教师课程教学任务中科研投入不足,学术视野受限,指导的毕业设计与专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脱节严重[1]。

2.毕业设计教学体系不完善

毕业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大工程,需要构建完备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包括不限于毕业设计教学制度、管理制度、毕业设计教学规范、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等。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需要校院两级管理者、指导教师和学生多方角色共同参与,教学涉众广,流程复杂,管理难度高。所以,完善的教学体系是进行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系统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和核心。目前,很多高校匮乏完备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教学环节定义模糊,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2],导致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设计阶段性目标不明确,阶段性成果考核评价不精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难以保障。指导教师不清晰自身的具体任务,出现应付、草草了事的现象;学校方面缺乏完整的监督体系,以至于出现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与毕业设计课题不匹配、指导教师专业水平不达标等情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削弱学生和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学校方面需重视毕业设计的教学资源、指导、答辩、监控等体系建设与增强,切实考虑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基础需求,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3.细粒度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手段缺失

面对综合艺术类院校专业门类多,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学校拥有音乐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动画等多个专业,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方式和环节设置存在差异,管理难度高。如音乐学和音乐表演,前者强调领域内的综合性学习,后者更重视专业实践。面对不同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不同专业的教学策略、评价依据等应有所不同。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一致且通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难以在教学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科特色。另外,为了维护校院的毕业率和就业率,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中大多决定权掌握在校院级的管理人员中,专业的指导教师甚至并不具备实际的质量过关决定权,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和教师以“完成大于质量”的心态应对毕业设计。对此,学校相关部门应修改相应的管理制度,依据专业特点,顺应专业发展规律,制定毕业设计教学方面的标准和制度细则,适当放权,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二、影响综合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毕业设计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管理者共同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确保最终质量。毕业设计也是一项质量工程,是参与人、教学资源和管理方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本文综合分析了以下几点:

1.学生的专业视野及知识储备

毕业设计通常包括作品实现与论文写作两个部分,两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兼具专业性和拓展性。这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也需达到一定水平[3]。然而目前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情况了解不足。学生面对新课题、综合性课题的理解程度有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尚待加强。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容易让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时产生挫败感,难以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教师与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巩固学生专业基础,同时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以提升其创新思维。

2.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创新思维

指导教师因在相关专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知识及经验,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当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选题阶段,学生需要借助指导教师对专业领域的见解确定合适的题目以方便进行后续的过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帮助学生完成高水准的学术论文。除了传授专业技能以外,指导教师更是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关键角色[4]。然而部分学院由于师资力量欠缺,通常会给专业能力不足、经验欠缺的教师分配指导任务。此类做法会极大地降低指导效果,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5]。教师专业基础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影响重大,学院管理层面应对教师专业基础及教学经验进行把关,打破教师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以教导学带动学生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3.学校的管理体系及监督实效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依靠学生及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外,外部的监督检查手段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现有流程仅重视后期的论文查重、答辩等阶段,对于前期的选题、开题报告等结果的关注明显不够。而毕业设计中出现的抄袭、质量低下等问题大部分在前期已经萌芽。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每个子阶段都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反馈。监控检查手段的缺失和不足容易让学生和教师产生懈怠心理,甚至忽视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严格的监控检查手段是保障毕业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各高校在执行毕业设计审查的重中之重,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可以从毕业设计中得到直观体现。

三、提升综合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1.优化培养方案,完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

现今,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综合类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也逐步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而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密不可分。综合类艺术高校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切合各专业领域行业现状,深入研究和分析行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各专业能力要求。着眼于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强化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特定问题能力的指标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加大综合运用和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为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全面考虑毕业设计教学的特性,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在全面支撑培养方案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细粒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群。
2.改进教育教学模式,锻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

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毕业设计重要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指标。这类能力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培养力度,为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综合艺术类院校应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启发型教学、研讨型教学、案例分析型教学及项目实践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优化知识结构,为毕业设计储备系统化知识。同时,随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优秀教育资源可以供教师参考并融入专业教育中。各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慕课、SPOC、微课等多种现代教育资源优势实现“翻转课堂”,将学习决定权换位给学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壁垒,重新构建专业课程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式。课前教师将知识点通过信息化方式传递给学生,推动学生间相互讨论,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与观点进入课堂学习;通过课堂上教师教学讲解使学生吸收并内化专业知识;课后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兴趣,提高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性。改进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专业课程教育效率及可持续性,增强专业课程教学互动性,拓宽专业教学模式自由度,着力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创新教育教学布局,创新驱动毕业设计

综合类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环节中一直致力于推进“工作室”教育模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工作室”教育模式执行力度,让学生在导师制的环境下参与教师科研实践活动,更早地接触实践案例,为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供教学模式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研究活动,广泛参与各级各类别专业学科竞技竞赛中,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在产教融合的科研项目中、校企合作的专业比赛过程中逐步完善专业知识技能,为毕业环节实践及论文写作夯实基础,为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实践基础。在毕业设计选题上除专业相关性外,还需注重与社会实际生产相结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相互渗透下,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项目实施体系逐渐明晰,即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专业知识梳理、归纳、鉴别、总结、传播等方式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使专业教育成果不断向实践应用推进。

4.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探索校企合作下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协同

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展现出的是其在校四年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学习成果,与之相关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及能力。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同时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量,学校应加大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科研研究能力与教学实践应用能力。鼓励教师科研立项工作,走出校园走近行业一线,立足学科建设探究多领域、跨媒介、跨学科教育改革方式方法,让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能力,为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打造师资基础。在学校齐备优秀毕业环节指导教师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毕业环节“双导师”制。应用型人才是协同育人机制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需要学校层面委任优秀的专业教师担任毕业环节指导工作,同时也需要社会层面行业内优秀的一线工作者介入,开展毕业环节校企双导师指导模式。从教育科研与实践创新两个方面为学生毕业环节助力,二者经验共享、互利互惠,带动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5.构建科学监管机制,系统化治理毕业论文全过程

(1)师生层面

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时间上与学生实习就业、考研升学存在一定矛盾,学生考虑到切身利益与长远发展难免对毕业环节“投入不足”。因此,建立科学信息化管理的毕业环节监管模式十分关键。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毕业设计管理,学校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搭建“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实现毕业环节教师远程指导、实时指导,使毕业环节指导过程程式化,针对各个阶段具体规划毕业环节进度实施。从教师指导时长、指导次数、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平台对于毕业环节实施过程全记录,运用平台管理模式既能保障毕业环节的实效性。通过毕业设计阶段性总结报告能够直观展现毕业设计研究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降低了教师管理成本,节省师生时间成本,让学生能够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毕业环节整体质量。

(2)管理层面

启用信息化平台监管毕业设计教学,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能够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传递,增强各部门协同办公能力,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因地制宜,切实改善毕业环节监管效率,为毕业环节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学校可借助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的方式防范学生他人代笔,建章立制施行处罚机制;背靠信息化平台搭载的论文数据库,明确制度,按照学校要求的查重标准严格把控学生抄袭情况。建立论文评估与抽查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毕业设计质量,首先学校内部开展不定期抽查工作,其次可以联合其他院校进行评估、抽检工作,促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标准,科学评判毕业环节工作、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准确把握毕业设计质量,针对问题与不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设计评优制度,在毕业设计审核评定结束后,以各专业、系部为单位优中择优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设计,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二次评审,从中产生院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对获优学生及教师予以表彰,以激励政策促进毕业设计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韫嘉,霍楷.综合类院校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以东北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5):99-102.

[2]田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0):78-79.

[3]杜静文,傅伟伦.艺术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析[J].艺海,2018(11):120-121.

[4]赵微巍,刘传霞.新工科背景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8):144-146.

[5]陈杰,周红志,董阜平,等.基于指导教师相关的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1):116-120.

作者:张书豪 刘莹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