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新培养实践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校企合作创新培养实践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企合作创新培养实践研究

一、简述

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战场。学校必须规范社团组织的管理机制,加强社团的领导与管理。为了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员工,我们将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融入学生专业社团中,互补长短、互通有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社团组织在中国已有100多年历史,在这100多年来,学生社团从种类以及参与的人数上都在不断地上升。但发表在《新教育时代》杂志中的《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则指出学生社团所面临的困状,其中提到以下三点:一是学生面对学生社团的消极性;二是社团自身的局限性;三是学校老师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如何将专业知识融入社团活动当中去,进而使得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的认可度得以提高,这将成为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1]。过去企业依托自己的技术学校解决后续技能型人才的储备,但随着技术学校与企业脱钩,高职院校成为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作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有自己完善的教育体系,但为了适应不断发展中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背靠行业,依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全面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而在专业社团中进行企业融合无疑是学生在校课余时间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在更高水平、更紧密、更灵活的层面开展校企合作[2]。

“3D训练营”作为我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学生专业社团成立至今已有9个年头。教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机械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并定期组织相关技能提升活动。通过半年的培训,将学生分梯队进行再培训、再提升。此时身处企业设计一线的毕业生会回校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的命题训练,以此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一系列赛事,并与企业对接,企业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本文通过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一方面探索学生专业社团中的校企合作内容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探讨学生专业社团教学新模式[3]。本研究的重难点在于将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融入学生专业社团中去,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使其具有普及型和可复制性。实地考察辽宁省沈阳市在沈机械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情况,从调研中得到结论,了解企业需要的是什么,企业注重的是什么,我们就将它融入社团活动中去,制定完整的活动以及训练方案。第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机械专业的培训课程。第二,实施阶段,完成“3D训练营”日常培训工作。第三,校企合作共同培训,身处企业设计一线的毕业生会回校对学生进行企业化的命题训练。第四,成果转化,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一系列赛事。第五,就业孵化,与企业达成共识,定期到学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第六,经验总结,不断完善进行推广。

二、机械相关专业毕业生市场用工需求

深入到行业中有代表性的老牌国企和一定发展规模的合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的专业特点、技能需求、职业素养,与企业共同探讨培养途径,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的课程,分析机械相关专业如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制造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数控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体系设计的思路,形成专业调研报告[4]。

(一)企业用人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职业

基本技能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在职业素养中,学生要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进行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和运用几种专业软件加工能力,还要有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的能力及英语的阅读能力[5]。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产品加工过程中,企业要求机床故障诊断及机床维修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有对机床进行装配调试能力,同时需要自主读懂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图及电工与电子的测量技能等。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根据调研,形成《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调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是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具体职业岗位需求量身定做的,真正体现企业用人需求的具体情况和对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6];《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调查》是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具体岗位、具体工种,特别是针对机械制造类专业岗位群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素养、行为习惯[7]。企业决定是否聘用一个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员工是否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全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生产加工技能、科技创新认知,能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有执行完成任务能力。在调研的企业中,有3家国有企业,有2家合资企业。基本情况如下:在企业招聘中主要还是通过学校的校园招聘和通过“2+1”大三顶岗实习中的应届毕业生为主,还有一定比例来自人才市场招聘的技能水平高的熟练技师。对于国有大企业,大学毕业生主要为技术储备,在具体的岗位上普遍培养重点选拔的培训过程。根据调研,可以得出结论,5家企业中都有自己的对新员工的培训计划、人才储备的管理制度、人才发展晋升渠道。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

企业对于不同岗位人才的需求是:技术工人主要是集中在高职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现场管理人员集中在高职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和本科毕业生,设计人员通常集中在本科毕业生及以上学历。对于一个企业的具体需求而言: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单一的,企业更喜欢选择中职毕业生;如果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比较复杂并对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一些,企业会更多选择高职毕业生就业[8]。

(四)用人单位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我们通过调研,得到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企业需要的员工是他在校期间就已经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各种社团活动获得综合素养,到企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节奏与需求并经过短期培训对接岗位。但通过大量实践调查发现:首先是毕业生基础知识不够用的占65%,专业技能的欠缺,特别是专业工具书运用不娴熟;其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锻炼的机会太少,协调组织能力匮乏,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欠缺,导致在就业岗位上遇到具体问题,茫然不知所措,延长了企业培训时间,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研讨,从而确定“3D训练营”学生专业社团与校企合作相融合,制定灵活、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以及“3D训练营”校企合作培训内容。

三、“3D训练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针对调研中企业对学生能力需求,课题组结合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分别在专业技能提升、前沿知识拓展、明确就业方向、技能改变命运四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9]。

(一)专业技能提升方面通过联合辽宁工商联3D打印行业协会,共同开展3D打印进校园活动。并邀请沈阳盖恩科技有限公司专家进行精彩的3D知识讲座,通过企业技术人员讲解,学生对3D打印这个先进制造技术的了解更加深入。3D打印机的操作演示又将固态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广大师生的反响十分热烈。活动过后,师生纷纷表示收获很大。通过与沈阳工程学院3D社团进行高校间3D社团交流活动,互相了解了3D打印以及激光雕刻的相关知识。两校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不但使学生对3D技术更加了解,而且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这样也为学生的就业开拓一个新的渠道。

1.前沿知识拓展方面课题组开展有关机械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系列讲座,使学生对先进生产制造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邀请天远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专家进行VR讲座体验活动,学生通过深入体验了解VR技术。通过3D影视化体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邀请优秀毕业学生进行三维扫描仪的操作讲解,让学生了解三维扫描的方式和作用[10]。
2.明确就业方向方面课题组通过与沈阳金杯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联合开展校园模拟面试活动。参与模拟面试的厂商代表有企业的设计人员、工艺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质量员等,对学生(求职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试工作,面试结束后,面试官现场为学生(求职者)分析其面试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模拟面试,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与单位代表交谈,了解单位用人的需求方向,为今后的学习方向做指导性的引领,也明确了就业方向。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均会有所提高,进而为将来毕业时应聘工作奠定基础。

3.技能改变命运方面课题组通过开展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为自己的未来加油打气。开展学院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竞赛,一方面为省赛以及国赛选拔优秀作品参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四、“3D训练营”校企合作开发培训内容“3D训练营”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在深入企业调研前提下,大力开发学生第二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3D训练营”与企业共同开发关于模具设计、工业结构设计、数控编程方法、AutoCAD软件、CAXA系列软件、UG软件、Pro/E软件、中望机械CAD、中望3D软件等方面的培训内容(详见表1所示)。培训内容围绕企业紧缺岗位技能条件设置,将机械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及延伸,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先进技术以及企业相关经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生通过培训,更加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提升专业技能,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免去了上岗前企业的相关培训工作,20名学生通过培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五、总结上述社团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企业先进技术以及相关经验方法融入学生专业社团的日常培训之中,多彩的社团活动也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优秀的学员也可以通过参加省市以及全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而找到理想的工作,解决了现如今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脱轨问题。同时学生自信心得以提升,对知识的求知欲也有所提高,也使得本次研究具有普及型和可复制性。

综上,将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融入到学生专业社团中去,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能掌握相应的技术,使其具有普及型和可复制性。本研究的主体设定成为机械相关专业的学生群体以及机械相关企业校企合作,要想做到普及性和复制性就得扩大专业范围,增加学生专业社团的数量,这样就需要学校提高扶持力度。因此,在日后的研究过程中,“3D训练营”专业学生社团应扩大招生范围、增加培训专业、扩大合作企业,建立健全学院激励以及帮扶政策,从而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黎海清.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2017(9):17.

[2]顾超,李青励.试析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的多维向度[J].江苏高教,2016(2):23.[3]邵俊涛.刍议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J].科技资讯,2017(3):19.

[4]李俊.职业教育视域下高职学生社团改革路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34.

[5]许仁杰.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对BIM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2019(10):33.

[6]沈宏格.校企共建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9(10):24.

[7]王良,曾斌,车晓毅.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0):192-194.

[8]黄本生,范舟,罗霞.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21(2):184-186.

[9]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10].

[10]付春艳,王书亮,李松霞.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机制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8(1):54-56.

作者:王俊 单位: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