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几年来,针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却在很多方面遇到了难以忽视的难题,这些难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课程建设实践层面,高职院校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为建设主体缺乏多元性和互补性;课程内容侧重于知识性忽视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性;课程建设与企业利益的关联度不高,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够。为突破这些难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证研究被赋予了重要意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专业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较普遍,但在课程建设层面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进行实践研究,有利于促进该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优化该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以企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以企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通过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分批组织学生赴企业参观、实践。鼓励学生感受企业基层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为临时员工参与企业实际业务。此种模式主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学校组织电商专业学生“双11”期间赴企业参与打印订单、抽单、配货、扫描、包装、联系派送等。将实训课堂搬进企业,进行真实电商配送业务操作,实现工学交替。此种课程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但其与传统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它既无法通过研究与研发以优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又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效用,难以从理论层面上满足企业的技术升级需求,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人才储备及技术研发的需求。另一方面,此种课程模式难以兼顾学校及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专业理论与技能考试为主,侧重于理论知识水平及技能操作能力考核。而企业则更关注学生的适应力、执行力及对岗位任务目标的达成率。以企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因更偏向于企业评价,势必无法完全将校企共同评价进行有机融合。
(二)以企业生产为导向的课程模式
以企业生产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提倡建设校内企业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或经营场所,将企业的生产体系置于学校的教育环境中。企业派遣从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入驻基地,并根据课程需求实施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课程模式以企业生产为导向,学生在校内即可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学校可及时了解企业及社会发展情况,对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有着积极作用。例如,部分电商企业在校内建立直播电商、客户服务等相关工作项目的办公地点,让学生在校内参与企业直播推广、运营及客服等。既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及短期用人需求,又能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亲身体会电商工作场景,以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及实习工作经验。然而此种模式的实质是企业生产与经营,如果企业内部出现问题,很可能对原有的教学体系造成冲击。另外,我国现行的法律尤其是职业教育法,对校企合作方法及内容仅做指导性阐述,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所面临的专利归属、利润分配等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政府部门也难以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的行政功能,从而使得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双元融合”式课程建设体系
以2021年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专业课程分为网店运营、客户服务、美工设计、新媒体等四大课程模块,探索构建校企“双元融合”式课程体系。各模块中的专业平台课程,如《电子商务基础》《市场营销》《现代商务谈判》完全由校内老师自主设计并授课。专业核心课程,如《电子商务运营》《网店客服》《网店美工》《新媒体营销概论》等课程“融合”校企优势力量,将企业真实项目“浸入”课程内容,由校企共同设计教学任务,并由校内老师授课。技能实训课程,如《网店运营实训》《网店美工实训》《新媒体运营实训》等课程由企业导师以实训周形式授课。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课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设计“项目浸入”式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以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将企业真实项目“浸泡”在课程模块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如《美工设计》课程模块,企业将其产品的详情页、主图等的设计与装修任务分配给学校,学校教师根据相关认知及行动理论,结合企业项目目标及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确立《网店美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在此过程中融入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种元素。通过“项目浸入”式课程建设,既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又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设计“项目浸入”式课程教学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不断寻求合适的企业,巩固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教师也需及时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及时更新和吸收最新的专业知识。
(三)运用“成果导向”式课程教学设计
将“成果导向”法运用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在真实工作场景中自主学习,培养适合行业岗位需求的能力。教学设计将围绕“成果设计—成果形成—成果取得—成果评价”四个阶段进行。以“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为例,实操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通过“项目浸入”将企业销售前期工作转化成学生操作任务,以完成任务后取得某种成果作为教学目标。如设计“根据商品属性描述详情页面”任务时,即可以“取得商品详情页面截图”为目标成果设计子任务。通过校企共同对目标成果的有效评价,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成果完成度和成果质量,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四)实施“双轨双导”式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实施“双轨双导”制度,即学校及企业形成“双轨道”共同制定教学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及参与考核评价。校内教师及企业导师组成“双导师”共同实施课堂教育组织与管理。学校教师负责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讲解;企业导师则负责专业岗位技能实操指导,校内导师随堂参与课堂管理及辅导。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客户服务与管理》为例,该课程应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实施“双轨双导”式教学。学生按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实操,在“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课程任务。课程结束后,针对项目成果,由校企共同参与考核评价,评选出“金牌客服”“银牌客服”,并在课程结业典礼中,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及企业认证证书。
(五)形成“利益相关者”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校企间将合作重心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从而全方位开展深度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根据美国学者弗里曼1984年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应包含高职院校、企业、政府、教师、学生、社会媒介等单元。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课程建设针对专业化课程模块成立项目小组,通过不断地交流协调满足各方利益,形成“利益相关者”课程建设保障措施,推动“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服务于课程建设。校企双方可在学生实训、店铺运营、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创新机制。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调动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研究展望为进一步推进高职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研究,重点提出如下展望。
(一)以地方措施为指导,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学校的课程建设应聚焦于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地方产教融合需要与地方经济业态相结合、与地方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所需。未来,智能化、融合化、数字化、绿色化产业无疑是地方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整体、系统规划。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团队应重点关注地方产教融合具体措施与指导细则的出台,依托地方经济发展来实现地方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二)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实现课程体系变革
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打造特色专业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可与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等专业组成专业群。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建设应更多地关注产业链或者产业群的重构与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将几个专业的部分课程进行重复开设。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行业、产业迎来重新洗牌的局面,“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或成为企业转型的新趋势。对此,学校的专业建设要正确把握行业、产业发展动态,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三)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为适应电子商务专业未来跨领域就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必须重视设置专业通识课程,让学生具有“思政”综合理论积淀,以满足就业岗位中对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课程建设团队应探索性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标准的制定,以适应“电商生态圈”部分岗位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在《网店运营推广》课程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元素作为课程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诚信做人、诚信立身、诚信经营等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成效与思考
通过“双元融合”式课程建设,提高课程信息及内容的准确性,通过“项目浸入”式课程教学,促进了团队之间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开发也应考虑普适性和时效性,如过度依赖某一个企业的某一个真实项目,势必影响课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日新月异、更新较快,学校在注重对企业及实践项目的筛选,选择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和富有前瞻性的项目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另外,在“双元融合、项目浸入”课程建设模式下,课程教学的实施主体由原来的学校教师转变为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担任。由于教育的环境不同,学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在学生教育的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应以校内老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实现无缝对接。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要以发展的眼光,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孝魁.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为例[J].对外经贸,2017(2):144-148.
[2]段任.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财经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7):243-244.
[3]孙珊珊.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4]潘红艳,陶剑文.以项目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模式探索[J].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7):14-15.
[5]张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共管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120-121.
作者:邓云赟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