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业低碳生产优化对策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地球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稀有动植物濒临灭绝等,它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人类社会及其各类生产活动产生了显著影响。低碳经济理念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农业由于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依赖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相对高碳。为了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
一、优化我国农业低碳生产的必要性
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了众多学者探讨的焦点。其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在未来100年内全球地表温度有可能提升1.8-4.0℃。虽然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在其中几乎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工业和服务业是导致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动因,但快速发展的农业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中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上积极探索,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则明确制定了农村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具体应对举措。可见,随着相关的政策的逐步落实,实施农业低碳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也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核心概念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低碳经济最早由西方国家提出,但当时其概念却未清晰给出。不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可知,低碳经济一般是指以低投入、低耗能、低碳的新兴产业替代高耗能、高污染、高碳的传统产业,在保证满足社会需求的生产力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认为,低碳农业是指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高效益并产生较低农业碳排放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这里的效益主要包括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农业碳汇。
(二)农业碳排放。通过阅览相关文献可知,农业碳排放源主要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基于农用物资投入视角,具体涵盖农膜、农药、化肥、农用柴油等实际使用所引发的碳排放,以及农业灌溉活动产生的能源耗费所导致的碳排放。二是基于水稻种植视角,由于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排放。三是基于畜禽养殖视角,畜禽由于自身肠道发酵所产生的甲烷排放以及其粪便处理过程中所导致的甲烷、氧化亚氮排放。四是基于农业废弃物处理视角,众所周知,农业生产活动在产生温室气体的同时还兼具碳汇功能。
三、国内外农业低碳生产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农业低碳生产的经验与启示。我国在农业低碳生产方面相对发达国家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但是也有所进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从政策来看,一方面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农业低碳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农业用水和施肥管理水平,开发新能源,使中国的农业低碳生产方式有了转变,同时使农业低碳生产规范化,这对于湖北省来说,是农业低碳生产的模式与准则;另一方面农业财税补贴也加快了农业低碳生产的步伐,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不仅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而且促使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从技术方面来看,国内的农业技术相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品种培育方面,挖掘出潜在的优异资源和基因,基本完成了主要农作物和常见的牲畜的基因组测序,并建立了较成熟的育种技术体系;在技术研发方面,杂交水稻技术的产生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值,而且解决了众多国民的温饱问题,降低了我国在粮食方面对国际上的依赖,同时促进了农业低碳生产。因此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对农业低碳的发展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
(二)国外农业低碳生产的经验与启示。在发达国家中,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属于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农业低碳生产方面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对中国的农业低碳生产有以下启示:一是建立与农业低碳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农业低碳生产具有法律权威性。我国应结合国情制定农业低碳生产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二是鼓励低碳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农产品推广。农业技术创新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革新的根本手段,技术的研发有助于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也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换言之,既获得了经济效益也获得了环境效益;因此,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培育和引进相关研发人才,保护技术专利,研发对环境破坏较小的农业低碳生产技术。三是完善的财政支持与补贴减免政策。政府应对实施保护性耕地的农民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和奖励。
四、促进我国农业低碳生产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对农业农村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农业经济发展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低碳生产的发展。有鉴于此,一是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各项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拓宽农民融资渠道,保护农产品价格,降低农用物资价格,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二是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改善农业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各地农业经济发展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基于宏观政策层面,因地制宜实施各地区的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农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加大对贫困县乡的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二)制定农业低碳生产战略规划,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低碳生产方式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完全推广,大部分落后地区依旧采用粗放式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就意味着低碳生产的发展潜力巨大。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需引起重视,农业低碳生产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一方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需重视市场导向,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升,通过专业培训等手段合理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制定长远的低碳生产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农民进行农业低碳生产解除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需合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当减少低质量低效区的水稻种植,优化牲畜养殖产业,均衡农林牧渔各部门的发展,尽可能实现以更少的农用物资投入换取单位产值。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业低碳生产的发展。基于此,一是我们要了解农业城镇化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各地区城镇化的不同内在特征,由此制定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与科学决策。发挥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地区城镇体系,加快推动其他地区城镇化;从长远来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会导致农民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进而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高耗能转为低耗能,即农业低碳生产方式。二是要加强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城镇化进程速度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城镇化,合理制定城镇化定位,集中建设重点小城镇;另外还需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农业低碳生产,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加快实现农业碳减排目标。
(四)鼓励农业低碳技术创新,支持清洁能源推广。前沿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有助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改善,基于此,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实施以下措施:一是鼓励和支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积极开发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研发能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等对环境无害的农用物资,鼓励在各地区农村建设沼气池;支持节能环保型生产方式,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同时加大对科研研发的资金投入,注重技术的合理运用,为科研研发提供后备动力。二是加大农业科研技术教育投入,培养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培养专业技术研发人才,在高校设置农技相关课程,提供专门培养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性强、有素养的农业科研队伍;同时加大对相关教育经费的投入,让科研教育无后顾之忧。三是大力推广农业低碳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技术研发后续还需要对广大农业从业人员进行普及,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生产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对于运用农业低碳生产技术且获得一定成效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补贴,这样既能保证农业生产率的提升,还能减少对环境造成损害。
(五)完善农业低碳生产立法,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农业低碳生产意识仅仅依靠生产者、消费者的自觉意识并不够,需要制定法律强化意识及相关立法来增强民众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业低碳生产法,完善农业低碳生产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束缚,明确法律主体的责任,设立专业执法机构,落实政策实施,加大监管力度。一是从不同参与者来看,生产主体即农户应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在保障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使用对环境有所破坏的农用物资,如:减少化肥施用量,以有机肥替代化肥,把握好农药、农膜的使用量,提高化肥、农药、农膜的利用率,对于农用物资投入在法律上应制定明确的用量标准,以新能源代替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二是从农产品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应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将农产品残留的垃圾进行分类。三是从政府角度出发,可在不同农业生产地区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分门别类设置垃圾桶,对可再利用的农业垃圾进行回收处理,而对无法回收的农用垃圾进行定点处理,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田云,王梦晨.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4):167-176.
[2]杨龙,徐明庆,蒲健美,等.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971(06):103-107.
[3]赫修贵.积极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北方论丛,2019,275(03):14-20.
[4]陈柔,何艳秋,朱思宇,等.我国农业碳排放双重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软科学,2020(1):132-138.
作者:门宇 单位:成都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