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军队院校调整改革的基本完成,传统的“4+1”已经过渡为4年“融合式”培养模式。相比地方普通院校长期形成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分类,军队院校课程分类还不够明确。为了尽快形成“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的专业合力,对专业基础课的研究,尤其是工程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和改革迫在眉睫。从近年军事类高校专业目录中“XX工程”“XX技术”的招生扩大可以窥见,支撑学历教育的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逐步成为提升军校学员工程思维的重要途径,是军改后院校“融合式”培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紧迫而重要。

一、军队院校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开设的初衷是学历教育专业中搭建公共基础课与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的桥梁,从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来看,它和地方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一样,既有概念抽象又要求具体应用,既要强化记忆又联系实际运用,尤其是注重应用的这一环节,给本身缩短了1学年时间的“融合式”培养课程教学带来不少的矛盾困难。

(一)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严谨,需要科学构建完备教学内容

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到“融合式”的培养要求,在内容结构上,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完备的工程技术类专业知识体系,就需要精简和压缩教学内容。以我院为例,作为所有学历教育专业的一门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它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深度融合,充分结合军事应用精选内容。作战指挥专业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则将传统的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等课程重构,通过知识体系梳理和科学构建,形成相对完备的教学内容。这些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的内容重构,目的是通过基本原理的学习,重点掌握这类课程设计的分析方法与运用场景。

(二)教考方法途径相对单一,需要大力强化教学条件建设

新组建兵种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对工程技术类教育人才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推广和“互联网+”智慧教学保障设施建设的推动还不够。通过调研华南理工大学等地方大学工程技术类的教学条件建设发现,对于衡量课程在工程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转化效果上,实验平台和科创平台是最直观的载体,而这些载体平台往往需要强大的“软硬件”支撑。目前,大部分兵种院校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的教学仍然无法突破传统壁垒,以教员为中心,利用“讲授式”方法教学等观念难以改变,以课后知识性问答和课终终结性考试的考核方法也难以创新,同时实验教学往往也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效果与工程技术特点的脱节。

(三)学员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需要积极引导提升专业认同

学员的自我效能感是反映其对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信心指标,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与各军种的工程大学相比,兵种院校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数量开设较少,往往不容易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而同本校的军政基础类基础课程相比,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内容又高度抽象,涉及点多面广,学习难度大效率低,极其容易削弱学员自我效能感,降低学习热情。为了完成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有效引导学员提升学历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建立良好的工程技术思维,帮助学员逐步建立学习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信心,提高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深入探究课程教学内容和考评体系

(一)构建“特色化”教学内容

传统电工电子类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完整,思维逻辑清晰,但地方企业工业设计的氛围较重。以我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在维持电路、模电、数电等传统基本内容框架的同时,梳理出每一专题涉及特种作战及情报侦察电子装备案例库,建立电子战战例库,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教学内容。在兼具知识基础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背景下,利用特种作战、情报侦察电子装备相关的基本应用知识和思考练习题,将相对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不仅达到了精简内容的目的,还突出了特战情侦专业特色,让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插上“军味”“战味”的翅膀。

(二)突出“层次化”第二课堂

工程技术类课程以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要尽快构建扎实的“一二课堂合力”教学体系。围绕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特点,搭建课下第二课堂“软平台”,如图1所示,将基础理论、综合设计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化”教学阶段紧密融合,完成学员的“差异化”培养,实现合理完善知识技能体系,不断提升学员工程思维能力。

(三)完善“多元化”考核内容

以我院《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形成了“5+1+1”的考核评价结构,突出了形成性考核的考核过程,增加了创新能力考核。形成性考核从自主学习、平时基础理论考核、阶段性基础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实验操作能力考核等5个维度10个细节入手,提高了考核过程的有效性。学员可以利用课后在“哔哩哔哩”“MOOC”“爱课程”等互联网相关学习资源的在线时长折算申报平时分,也可以将优秀笔记等进行申报,真正做到学在平时,考在平时。课程新增的创新能力考核又将学员参加各类电工电子类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等纳入评价内容,完善考核内容体系,缓解“突击考试”等造成缺失公平的矛盾。

三、着力探索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优化“模块化”教学策略

针对基础理论授课环节,从原理出发,筛查具有军事背景的工程技术案例进行案例式教学;针对创新设计教学环节,利用科技竞赛项目和军事前沿技术的科研课题转化为设计目标,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针对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学员建制序列,分班、组研究分析,实施讨论式的教学;针对毕业设计这个终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收集线下线上等丰富资源,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打破了传统讲授的授课方式,将基本内容分类处理,依托现有实践教学和工程设计经验,从内容到形式均紧密联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二)聚力“趣味化”教学课堂

针对逻辑性较强、靠练习的公式推导内容,可考虑题海战术,强化运算计算能力,利用“游戏可视化界面”统一练习,培养逻辑推导能力;针对理论性较强、靠记忆的基本概念,课前或课后布置任务,采用知识竞赛模式,以班、排为小组,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培养学员的集体荣誉感;针对某个工程性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很多,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辩论赛形式,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佐证己方所持观点,以培养学员知识收集和运用的能力。

四、努力提升学员专业认同和自我能效感

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学专业的接纳和认可,伴有一定的积极学习行为和内心适切感。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员的性质、是否担任骨干、是否有课余爱好、家庭对所学专业的支持程度和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是学员专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员专业观的引导和教育。

(一)强化专业认同,树立工程技术专业观

著名的西点军校在美国高等院校中还以工程与科学的学习闻名。《USNews》发布的2021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工程学本科专业在所有不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中排名第4。工程技术类课程长期作为其强化学员工程思维,培养基本的分析、研判、执行能力和面对现实问题,快速找到最优解的最佳途径。作为军队院校,应当培养学员专业认同感,利用入学教育、课余爱好培养、家长论坛沟通、大数据筛查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正确认识学历教育专业和任职教育专业两者的差异,建立良好的专业认同观。

(二)及时心理干预,建立良好自我能效感

长期教育实践发现,自身的成败经验、他人的间接经验和他人的评价都会影响到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建立,紧张、焦虑情绪的环境也会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负面影响。在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员应及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员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其对自己的课程的学习能力做出积极评价,并且多给予正面鼓励,有利于帮助学员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本文为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不仅要为深化军队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关键链路,还要营造充满朝气和战斗力的课堂氛围,引领学员践行科学精神,为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

作者:叶骏东 李燕